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聯合國總部的上虞翻譯官,兩鬢髮白,鄉音未改,他是誰……

聯合國總部的上虞翻譯官,兩鬢髮白,鄉音未改,他是誰……

唐曉銓一口地道的上虞話,雖已兩鬢見白,但鄉音不改。在聯合國任高級翻譯官多年,對家鄉那種難以釋懷的牽掛和熱愛卻與日俱增。前不久,他攜家人返虞,舉辦詩集《漢唐山海情》首發式,借詩詞雅韻抒發愛國情懷、思鄉愁緒。在上虞鄉賢館,看畢專題片《故鄉永遠在心中》,更是鄉愁涌動,感懷良久。他努力抑制內心的激動,悄悄用雙手抹去眼角的淚水,然後問兩個兒子:你們看懂了嗎?聽到兒子肯定的回答,他微微一笑,甚是欣慰。

唐曉銓

聯合國總部高級中文翻譯兼編輯。聯合國總部唯一的紹興人,也是恢復高考後,上虞考上北京外國語學院的第一人。1987年北外英語系畢業後,考入聯合國與中國政府在北外合辦的聯合國譯員訓練部讀研。1989年在外交部任職,1991年奉調至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負責國家在東南亞和中東地區特種產品的出口外銷。2000年,受中國政府推薦,前往紐約聯合國總部,任聯大事務部高級中文翻譯兼編輯。

看點

1

高中才開始學ABC

兩年完成初高中全部課程考上北外

唐曉銓的高中時代是在豐惠中學度過的,因為之前就學的原三溪鄉雙溪初中不設英語科,高一時,他只能從ABC 26個字母學起。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令他終身難忘的呂華鋒老師。「可以說,是他改變了我的命運。」唐曉銓說。

只比唐曉銓大一歲的呂華鋒當時剛從上虞師範畢業,十分富有激情,同學們都非常喜歡他的英語課。沒有英語底子的唐曉銓似乎被激發了深埋的英語細胞,發奮學習英語,高一時就學完初中6冊課程,高二時又學完4冊高中課程。1983年,一舉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成為恢復高考後上虞考上北外的第一人,轟動當時的上虞教育界。

唐曉銓一家

「其實我都不知道北外有多少個系,但呂老師說要學英語就去北外,我就認準了北外。那年我們班44位同學一共12人考上了外語專業。」唐曉銓說,上大學後,他遵照高中班主任王文治老師的囑咐,每年都給母校寄上熱情洋溢的來信,激勵學弟學妹們刻苦學習,一寫就是5年。也許是榜樣的力量,此後5年,豐惠中學每年都有學生考入北外。

在北外人才濟濟之地,高中時匆匆學的英語顯得蒼白,尤其是口語和聽力。唐曉銓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記背單詞,苦練發音,第一學期,成功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掉隊。利用業餘時間,他還廣泛閱讀外國文學原著,如司湯達的《紅與黑》、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以及普希金、拜倫的詩等等,幫助他的英語快速提升。不久,他的成績便躍至班級第三(全年級10個班級150名學生),三年級末,已經穩居年級上游。

看點

2

為了世界和平與發展

在聯合國總部做了18年中文編輯

1987年,唐曉銓以優異成績考入聯合國與中國政府在北外合辦的第九期聯合國譯員訓練部,學習中英文口譯和筆譯,正式走上職業翻譯官的道路。「當時我喜歡文學,正在考慮考研,報名最後一天,同學把我拉去考譯員訓練部,結果我幸運地成了全國440位考生中最終錄取的14人之一。」

畢業後,唐曉銓曾在中國外交部任職,後又在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工作,負責國家在東南亞和中東地區特種產品的出口外銷。期間受中國政府推薦,聯合國總部曾向他發出邀請,他因為工作需要而未能應邀。2000年8月,當聯合國總部再次向他發出邀請時,他便告別工作了近10年的北方公司,前往紐約聯合國總部,擔任大會事務部文件司正式記錄編輯科編輯,2014年始在中文翻譯處任筆頭翻譯兼編輯。

唐曉銓工作中

聯合國是世界上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國際組織,是多邊外交最活躍的場所,其全球性也體現在它所使用的多種正式語文中。而翻譯對於聯合國順利運轉和各會員國溝通與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它不僅意味著各語文平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各國平等參與制定政策的政治問題。但聯合國對翻譯人員的要求非常高,所有筆譯人員必須通過其組織的競爭性考試才能進入候聘名單,錄取率很低。

唐曉銓介紹,中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文是聯合國6門正式語言之一。聯合國任何一份正式記錄必須有一份中文版本,且必須與阿、英、法、俄、西等文本內容完全一致。而他的工作就是對聯大、安理會、經社理事會通過的決議等進行最後的文字把關。聯合國的翻譯處理的是不同國家、不同的人所寫的英語,因此,翻譯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轉換,還必須是跨文化的溝通,並且為不同的受眾所接受。

「這份工作看似枯燥簡單,實質嚴謹精細,從譯文意思,到排版,甚至標點符號都需一絲不苟,即使表面上很技術性的瑣碎問題,背後都可能有其政治敏感性。」聯合國筆譯人員常年在極大的壓力下從事敏感的工作,意味著他們不僅要有優異的中英文水平、翻譯水平和一專多能的知識面,還必須有很強的政治敏感性、分析研究的能力等等。而唐曉銓在人才濟濟的中文處有才子之稱,被譽為中文處的詩人,足見他的實力與才情。

唐曉銓在聯合國聯歡會上朗誦

「聯合國工作收入並不高,但我不能僅僅把它當成是養家糊口的職業,它是一項崇高的事業,關係著世界和平與發展。聯合國翻譯必須要有歷史責任感,因為我們的譯本要留存在歷史中,被反覆引用,對國際關係、世界秩序和國家政策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唐曉銓說。

看點

3

推廣中華傳統文化

連續12年投身中文教學

在美國,唐曉銓還有一個身份,是兩所中文學校的教師。他利用周末時間,堅持12年來致力于海外華人的中文教學,同華人學生分享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推廣中華傳統文化,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光與熱。

他不但讓兩個兒子學好中文,還試著在華夏中文學校兼任教師。隨著教學名聲越來越響,請他去上課的華文學校也多了起來,於是他索性將雙休日獻給了學生。他自嘲說,「現在只有星期天下午才是我的自由時間。」

唐曉銓與華人學生在一起

唐曉銓執教的學生跨度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為了搞好教學,他是煞費苦心。他教孩子們中文和中國文化,也教孩子們古典詩詞。他曾與同是中文學校老師的妻子一起,利用暑假開設免費古詩詞朗誦學習班,自製古詩詞課件,配上音樂、圖片,聲情並茂地朗誦,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在輕鬆的氛圍中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唐曉銓興趣愛好廣泛,不但參加了聯合國中國工作人員合唱團,利用業餘時間參加社團排練,傳播聯合國文化和中華文化,還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發起成立風雅漢唐詩社,創設公眾號「漢唐書屋」,傳承和推廣中國文化和語言。詩社現有固定讀者群400來人,創作人員100來人,大部分是旅居海外的遊子,他們通過詩詞表達愛國愛鄉之情,相互切磋提高寫作水平。

去年初,詩社計划出版《漢唐山海情》詩集,得到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海外各地詩友的踴躍參與,紛紛寫下了歌詠祖國和家鄉的動人詩詞。作為主編兼主創人員,唐曉銓說,之所以取名《漢唐山海情》,是意寓中國重現漢唐盛世,寄託海外遊子對祖國和故鄉親人的深深眷念。

唐曉銓主創和主編的《漢唐山海情》

他說,詩歌是中國文化最美的一部分,自己就是一位詩詞愛好者,有時候就連吃飯、睡覺、坐地鐵都在想著詩詞。比如說到家鄉的梅,總是很自然的選擇填詞。「對旅居海外的遊子來說,詩歌是詮釋愛鄉情感的最好方式。而豐惠三溪,永遠是我的詩和遠方。」

看點

4

對家鄉充滿著深情

詩集《漢唐山海情》首發寄鄉愁

前不久,唐曉銓在家鄉豐惠鎮三溪村舉辦《漢唐山海情》詩集首發儀式,表達愛國思鄉之情,並帶一雙兒子接受鄉賢文化教育,讓他們記住根在上虞,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唐曉銓與兒子們在上虞鄉賢館

旅居美國多年,唐曉銓始終對家鄉充滿著深情。每兩年,全家都會回家鄉探親。連續兩次,他攜從小學習鋼琴的大兒子唐天心,在家鄉舉辦慈善音樂會,把兩次募集的善款共計25萬餘元全部用於家鄉教育事業。對於母校豐惠中學,他更是不忘培養之恩,除了多次寫信鼓勵豐中學子外,還專程回母校為同學們作專題講座,並用鋼琴獨奏音樂會的募捐款項,成立「唐天心獎學金」,用於獎勵豐中優秀學子和資助貧困學生。

這些年,看著家鄉的變化越來越大,唐曉銓從內心裡感到高興。乘這次休假,他將《漢唐山海情》詩集首發儀式放在魂牽夢縈的故鄉,並將售書募得的6265元當場全部捐給了村文化禮堂,用以購買圖書,為家鄉發展盡微薄之力。

他說,「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是上虞豐惠人,故鄉永遠在心中。」

唐曉銓為《漢唐山海情》讀者簽名

來源:上虞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金平 文 朱勝鈞 攝

編輯:夏至

責編:超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虞日報 的精彩文章:

TAG:上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