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轉折點:繼蘇聯參戰後,美國終於加入二戰

二戰轉折點:繼蘇聯參戰後,美國終於加入二戰

原標題:二戰轉折點:繼蘇聯參戰後,美國終於加入二戰



周四專欄|德國史 文/楊清筠


音頻版


直到今天,提到珍珠港這個地方,大家依然會第一時間想到1941年日本偷襲美國太平洋的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這次偷襲讓日本海軍取得了能吹好幾輩子的巨大成功,也給坊間留下了無限想像和解密的空間。

而就在日本為這次勝利高興的時候,它的盟友卻感到既震驚又措手不及,在得到消息以後,德國元首希特勒便迅速回到柏林應對日本這一意外行動,事實上,他並沒有準備好在這時候和美國鬧翻。



1941年12月7日,對德國來說這是個有點尷尬的節點。希特勒的全部精力正放在歐洲戰場上,不久前挑起來的蘇德戰爭正無法控制地走向持久戰的泥淖,他並不曾料到在東方的戰場上會遭遇這樣的麻煩,所以一切都有點出乎意料地不順利。



蘇德戰爭前的蘇軍


日本在珍珠港的舉動本來可以跟德國關係不大,但是就在1941年初,西線戰場上進行得過於順利的希特勒在得意之餘給了他的遠東盟友一個承諾,那就是,當日本和美國發生衝突的時候,德國方面將立即採取必要的行動。這個承諾在軸心國內部看起來並不算驚人,甚至在當時還僅僅是德國人口頭上的一句逞英雄的話,但是希特勒在後來的日子裡,卻要慢慢體會到這一句承諾帶來了怎樣嚴重的後果。


當時的他,還一點也不知道。



珍珠港


德國在歐洲翻江倒海玩得痛快,但是還並沒有將戰場拉大到全球的打算,即便在希特勒的遠景規劃中,美國也是逃不掉的靶子之一。希特勒是這樣想的:苟延殘喘的英國畢竟還挺著一口氣在一邊杵著,蘇聯這個龐然大物也還在進攻的路上沒有完成,這兩個對手是德國目前需要主要應對的,至於美國,保持它自古以來(雖然也沒有什麼古能以來)的孤立主義政策,給德國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來處理好歐洲的事務,然後再由成為歐洲霸主的德國將它這座「孤島」輕而易舉地收編,是最完美不過的。

為了讓美國不捲入戰爭,德國著實費了一番工夫賄賂國會議員、在美國散播和強調孤立主義的重要性,美國最大的好處就在這裡,只要大眾輿論在操控範圍內,哪怕羅斯福再想參戰都是很困難的,誰想打仗呢,美國人民本能地反對沒事找事地加入歐洲戰場這攤髒水裡面。



羅斯福


所以,1941年3月,當日本的外相來到柏林談話的時候,就被告知要盡量避免讓美國加入,當務之急是把英國這條半死不活的爛尾巴給解決掉,德國希望日本出兵英國在亞洲的勢力範圍,這樣不僅能大大削弱英國,還能有效震懾美國。


不過呢,戰無不勝的元首大人同時也強調,德國並不是對美國心存畏懼,他們自始至終沒有把美國的軍事實力放在眼裡,不論從作戰經驗還是基礎實力角度看,德國都遠在美國之上。就是在這時,希特勒順口作出了足以使第三帝國用全部家底來後悔的承諾:當日美兩國發生衝突時,德國將立即參加。更重要的是,這個承諾立下的時候,巴巴羅薩計劃正在緊鑼密鼓地安排中,可希特勒並沒有告訴日本他要與蘇聯反目的事情,他覺得德國完全有能力單挑蘇聯完勝,所以並不希望日本介入這場一對一對決,以防後期再出現一個像斯大林一樣瘋狂訛詐撈油水的塑料兄弟。



然而希特勒又錯了,就在德國與蘇聯開戰的前夕,得到希特勒幫助承諾的日本外相順路就去莫斯科簽訂了一份中立條約,這紙條約讓日本在後來最為血腥的蘇德戰場上得以脫身,當德國返回來火急火燎地請求日本先放下新加坡,而先去幫助他們攻打蘇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時候,日本卻並沒有出手卷進不明智的蘇德大戰中去。


希特勒的計劃當中,是要先收拾蘇聯再處理美國,他似乎理所應當地認為,軸心國的盟友會跟他保持高度一致,可是這麼想未免太自負,無勇無謀無實力的三無選手義大利尚且不願完全聽他擺布,更不用說遠在亞洲的實力選手日本了。



蘇德戰爭

日本不可能甘當為德國服務的炮灰,它認為,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艦隊是對日本最大的威脅,德國單方面希望日本出兵東南亞幫助解決英國的遺留問題,包括進攻蘇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都是巨大的冒險,美國時刻有可能從背後給日本致命一擊。因此,1941年10月以後,好戰的東條英機政府上台,毅然決定要同威脅日本的美國決一死戰,不管德國願意不願意,日本都是這樣打算的。


不過,和希特勒瞞著日本要進攻蘇聯的事情一樣,日本對希特勒也沒有那麼推心置腹,關於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希特勒知道的比羅斯福還要少。11月中旬,日本的偷襲計劃已經基本成熟的時候,便向德國發出了簽訂條約的請求,這項請求規定,兩國不允許與共同的敵人單獨媾和。



東條英機


德國起初對這項條約是相當贊成的,因為就當時的情況來講,德國最理想的「共同的敵人」是頑抗的蘇聯,日本如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方向上予以蘇聯打擊,一定會使德國輕鬆不少。可是,東京發來的情報顯然與德國的期待不符,日本軍隊絲毫沒有打算北上攻蘇,而是在向太平洋集結兵力。這讓德國迫不及待要簽字的手猶豫了,雖然嘴上保證和盟友同進退,但是協定並沒有馬上簽字。


就這樣,德國的懷疑讓日本感到格外焦慮,距離珍珠港偷襲計劃的時間越來越近,他們急切地尋求德國方面的書面承諾,納粹外長里賓特洛甫被日本急切的表現弄得更加狐疑,一向喜歡夸夸其談的他謹慎了不少,敷衍著日本說要向元首彙報才能給他們答案,可德國的猶豫並沒有改變日本對美國作戰的決心。


1941年12月7日早晨,日本終於發動了對美國駐紮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的突然襲擊,華盛頓猝不及防,柏林更是懵圈,現在希特勒倒是用不著猜測日本急著簽訂協定的真正意圖了,原來美國才是他們想要的目標。


擺在希特勒面前的是一份選擇題,日本已經發來請求要德國對美正式宣戰,可德國雖然給予過日本的承諾,卻徹頭徹尾沒有書面鐵證,如果想要賴掉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對此,美國則一直在淡定地觀望,羅斯福一直期待著有一個足夠正當的理由能擺脫國會的阻撓,讓美國對法西斯國家宣戰,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個絕好的機會,接下來就看希特勒能否隨著日本一同「上鉤」了。



蘇德戰爭

希特勒猶豫了很久,從個人的意願角度,他非常願意向美國這個向來與納粹作對的國家宣戰,反正羅斯福領導的國家早晚都得被教訓;可從戰略大局的角度,蘇聯尚且沒有打服,又卷進來新的敵人顯然是不明智的。然而,法西斯獨裁的弊端這時候就暴露無遺了,希特勒的個人意願佔了上風、或者說他的個人意願一直都是佔主導地位的,他的錯誤將德國拖進了比進攻蘇聯更深的大坑中。希特勒以為日本有足夠的力量去對付美國,在處理完太平洋之後甚至有餘力幫他對抗蘇聯,還有出於自私的一點,希特勒希望在自己的手中打敗美國,洗雪一戰德國敗於美軍的恥辱,這一定是樹立元首至高形象的好途徑!懷著這樣美好的幻想,希特勒決定履行之前對日本的承諾,對美國宣戰。


到這一步,元首犯下的最大錯誤,根源都是過分的自負,他低估了蘇聯的根基,更是低估了美國的軍事實力,本以為小兄弟日本能在太平洋上乾淨利落地幹掉美國,然而事實卻與他期待的完全相反。


德軍的好日子馬上就要到頭了,即將到來的1942,將是歷史大轉折的一年。


上一期:蘇聯的土地,為什麼是德國人的詛咒??


END


下周四見

楊清筠:時拾史事唯一正經科班出身歷史系萌妹,可搓圓可揉捏,擅長賣萌打滾,文風多變,考據嚴謹。調戲之前請經過小編允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陳宮:張邈,來吧!一起搞死曹操!
乾隆的白月光富察皇后為什麼突然死亡?「兇手」是誰?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