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45年雅爾塔會議,前蘇聯是如何奪取庫頁島的?

1945年雅爾塔會議,前蘇聯是如何奪取庫頁島的?

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1945年),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即將取得勝利的時刻,美國、英國和前蘇聯三個大國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島的雅爾塔皇宮內舉行了一次,關於制定二戰後世界新秩序和列強利益分配問題的一次關鍵性的首腦會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雅爾塔會議。

在雅爾塔會議上,美國、英國和前蘇聯三國領導人就遠東問題進行了商談。其實在1943年的《開羅宣言》中,已經對遠東問題進行了提前謀劃,主要內容是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取或佔領之一切島嶼,把日本侵佔竊取的中國領土,例如滿洲(東北地區)、台灣、澎湖群島等全部歸還中國。

可是,隨著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推進,其覺得自己勢單力薄,僅憑自己的力量難以在短期內打敗日本,而且美國不願意作出太大的人員犧牲。於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迫切希望前蘇聯能夠趕快出兵遠東,南北夾擊日本。

本來,前蘇聯承諾在打敗德國之後,就將參加對日本作戰。當時,前蘇聯也並沒有提到出兵的交換條件。可是不久之後,前蘇聯一反常態,直言不諱地提出了出兵的條件——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庫頁島)南部應當歸還前蘇聯等。明顯,前蘇聯這一要求,損害了中國的利益。庫頁島及其相關島嶼,是在清朝末年,沙皇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從清朝政府強行奪取的,此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又被日本所佔領。按照國際慣例,戰後的庫頁島應該還給中國。

前蘇聯提出的這個出兵條件,犧牲了中國的利益,這就自然不能拿到桌面上討論了。於是,經過前蘇聯和美國的多輪商談,在雅爾塔會上,美國、英國和前蘇聯簽訂了《關於日本的協定(雅爾塔協定)》。當時,作為三巨頭之一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並沒有參與《協定》的制定,羅斯福和斯大林也沒有和他商量。直到在《協定》上簽字的時候,丘吉爾才看到了《協定》文本。

《雅爾塔協定》的大體內容是,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的兩個月或三個月內,前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本作戰,但條件有三個,一個是維持外蒙古現狀;一個是將1904年日俄戰爭時期日本取得權益予以恢復,也就是庫頁島及鄰近一切島嶼要交還給前蘇聯;另一個是將千島群島交換給前蘇聯。

雖然《雅爾塔協定》的達成,對於短時間內戰勝日本法西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前蘇聯的最終目的是要恢復沙皇俄國在1904年日俄戰爭中丟失的侵華權利,這極大地損害了同為盟國的中國的利益。據說,直到《雅爾塔協定》簽訂一個多月後,蔣介石才從美國駐華大使那裡知道《雅爾塔協定》的內容。當時蔣介石曾自言自語地說:「中國真的在雅爾塔被出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秀曼說 的精彩文章:

TAG:娛樂秀曼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