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回憶錄究竟算不算歷史學?

回憶錄究竟算不算歷史學?

原標題:回憶錄究竟算不算歷史學?


主講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秘書長 左玉河


(左玉河教授在講演)


編者按:為了讓新史學知識走進尋常百姓家,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季我努學社、超星數字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公共史學》雜誌共同創辦了新史學系列講座。自2017年6月起,到2017年12月,四家主辦方將邀請中國新史學研究方面的著名學者到人民出版社進行講演。新史學系列講座重點放在線上,希望通過音視頻直播平台讓更多對新史學有興趣的受眾能夠聆聽、觀看史學家們的精彩講演。


新史學系列講座,首場講座邀請了中國口述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秘書長左玉河先生講演。首場講座在北京時間直播平台上有10多萬觀眾現場觀看了左玉河教授的講演。以下是經過左玉河先生校訂過的講演全文,主辦方將全文及現場照片發出,以饗讀者。此次講座是季我努沙龍升級為線上讀書會的首場講座,更多精彩講演內容請關注人民讀書會公號(rmcbsdsh)和季我努學社公號(季我努)。


各位同學,各位朋友:

很高興有機會與大家進行學術交流。我的本行是做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口述歷史算是「客串」。因為在中國口述歷史興起之初有所介入,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成立時被大家推舉為秘書長,因而為推動全國口述歷史發展盡了一些綿薄之力,並在做口述訪談過程中對口述歷史的若干理論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今天主要與大家分享我這些年在口述歷史方面的一些研究心得。



(新史學系列講座現場全景,講座觀眾主要在線上,首場講座10多萬觀眾通過北京時間的直播觀看了左玉河教授講座)


這次講座的題目是:「口述歷史:當代史學的新趨向與新變革」,主要講八個理論問題:一、口述史料與口述歷史的區別;二、精英、民眾與訪談內容的差異;三、訪談者主觀參與的限度與底線;四、歷史記憶、歷史敘述與口述歷史的真實性;五、制約歷史敘述的多重因素;六、訪談者、口述者與口述歷史雙重主體;七、口述歷史:歷史研究形態的新變革;八、口述歷史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口述史料與口述歷史的區別

什麼是口述歷史?這是研究口述史時首先遇到並無法迴避的問題,也是歐美口述歷史學界長期爭論不休的重要問題。中國學界引入西方口述歷史概念之後,也同樣延續了這種爭論。目前口述歷史方面出版了很多理論性著作,有翻譯西方學者的,也有中國學者撰寫的,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保羅·湯普遜著、覃方明等譯《過去的聲音——口述史》,楊祥銀著《與歷史對話——口述史學的理論與實踐》,周新國主編《中國口述史的理論與實踐》,唐納德·里奇著、王芝芝、姚力譯《大家來做口述歷史》,李向平、魏揚波著《口述史研究方法》,唐納德·里奇主編、宋平明等譯《牛津口述歷史手冊》。在這些著作中,人們對口述歷史的概念定位分歧較大。納德·里奇認為,口述歷史是以錄音訪談的方式搜集口傳記憶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觀點;保羅·湯普森則認為,口述歷史是關於人們生活的詢問和調查,包含著對他們口頭故事的記錄。這兩個定義有很大的差異在於:湯普森認為口述歷史就是一種口述記錄,而里奇認為口述歷史必須是在這種記錄基礎上加上訪談人的個人觀點。


中國學者基本上也有這兩種觀點:一是視口述歷史為「口述史料」;二是視口述歷史為口述史料基礎上進而提升到研究層面的東西。「口述歷史」概念分歧的背後,隱藏著「口述史料」與「口述歷史」的差異。在口述歷史傳入中國之初,這兩種觀點爭議非常激烈,現在大家基本達成共識,認識到了口述史料與口述歷史之間的差別。凡根據個人親聞親歷而口傳或筆記的材料,均可稱為口述史料;它可以呈現為口傳史料、回憶錄、調查記、訪談錄等形式,但不能稱為口述歷史。口述歷史概念的內涵是:收集和運用口述史料,再現歷史發展過程的某一階段或某一方面。口述歷史是研究者基於對受訪者的訪談口述史料,並結合文獻資料,經過一定稽核的史實記錄,對其生平或某一相關事件進行的研究,是對口述史料的加工、整理和提升,而不是訪談史料的復原。


口述史料限於提供種種研究歷史的素材,口述歷史則著重於以自己獨有的方式闡釋歷史。因此,口述史料與口述歷史是兩個層面的東西,口述史料是低層面的東西,包括當事人自己以口述的語言風格寫下的文字性東西,以及別人為當事人的口述所作的記錄。若是經由執筆者加進了從語言形式到內容的過多加工和研究性創造成分,就成了包含「口述史料」而又有別於單純口述史料的口述歷史「著述」。這樣的「著述」便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口述歷史成果。因此,口述歷史的特性就是一定要加上文獻查詢與史料加工,口述歷史與口述史料的不同,集中體現在它本身已經包含了對文獻的查詢。口述史料是不需要加工的;但口述歷史是必須經過整理者加工潤色的。而這種加工潤色,最重要的就是與文獻史料比較後對口述內容進行篩選。



(超星數字圖書館李春英老師和人民讀書會高寅老師認真聽講)

界定「口述歷史」與「口述史料」兩個概念之後,便會看到,現在人們通常談論的所謂「口述歷史」,多局限於「口述史料」層面,並未提升到「口述歷史」層面;目前國內出版的大量冠以「口述史」的出版物,多是「口述史料」作品,而非嚴格意義上的口述歷史著作。因此,我們要嚴格區分回憶錄、訪談錄和「口述史」。近年來,國內圖書市場出版了大量回憶錄、訪談錄,其中重要的有:李維漢的《回憶與研究》、薄一波的《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汪東興回憶錄》、吳冷西的《十年論戰》,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彭德懷自述》、《黃克誠自述》、《劉英自述》及黃崢執筆的《王光美訪談錄》等,基本上屬於「口述史料」,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口述歷史」。口述歷史是歷史研究過程後的成果,回憶錄和訪談錄只是口述歷史研究的資料而已。


整理者: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研究生王冰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15級碩士研究生 雷曉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璽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度使得清政府人人思危,惶惶不可終日是什麼事?
龔孝拱看似存在的缺點,歷代名家都有不同的認知

TAG:璽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