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爸爸,在家庭中「喪」掉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爸爸,在家庭中「喪」掉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爸爸,在家庭中「喪」掉了?

最近,看到一組關於亞洲男性家庭狀況的研究數據:

在照顧孩子方面,分別有68%67%的爸爸認為,開車送孩子去參加課外活動和上學應該是自己的職責;

而僅16%的人覺得自己應該給小孩換尿布18%的父親認為給孩子做午飯是自己應該承擔的事情;

面對小孩生病,53%的中國爸爸願意為孩子聯繫醫院和醫生,而至於照顧生病的孩子事情,最後還是交給媽媽去做...

難怪都說,現在是一個「喪偶式」育兒的時代!並且「喪」的90%都是爸爸這個角色。

1 / 今天,你「喪」了嗎?

似乎在中國數千年「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之下,爸爸們已經習慣在家庭中但當一個旁觀者的角色。

但很多爸爸說,現在社會競爭、職場壓力太大,一刻都不能鬆懈。孩子的教育與陪伴雖然很重要,工作就是生活的基本保障,沒有辦法鬆手啊。

確實,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輕鬆」二字。「事業比孩子重要。」似乎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爸爸,在家庭中「喪」掉了?

下面是網路上流傳的「喪爸」的幾大標準:

1、不給愛。自私自愛,對待妻子冷漠,彷彿妻子只是自己的合作夥伴;

2、不給錢。家庭的金錢支出跟妻子算得清清楚楚;

3、不陪伴。不管在家還是在外面,永遠手機不離身,手機比老婆孩子重要;

4、不幫忙。將帶孩子的任務全都推到妻子身上;

5、完全不做家務。洗衣做飯,家裡面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讓妻子包攬,並且覺得理所應當;

可以看出,判斷「喪爸」的標準,從來就不是爸爸陪伴孩子、家庭的時間多少,而是爸爸花在孩子、家庭上的心思有多少。

溝通的效率重於時間,培養也是如此!

2 / 其實,喪偶式爸爸,都是「軟暴力」的善用者!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爸爸,在家庭中「喪」掉了?

爸爸或許會很無奈:

沒辦法,換尿褲、帶孩子我又不會;

孩子不喜歡我,就愛跟他媽媽,我有什麼辦法?

...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喪爸」,大都喜歡使用軟暴力教育孩子。

  • 命令式

大多數爸爸與孩子之間,其實一直是命令與接受命令的關係。

孩子哭了,爸爸的耐心值最多在10分鐘之內就被消耗完畢。哄兩句之後就是不耐煩的命令「別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直接命令式的制止孩子的哭泣,而不是去了解孩子為什麼而哭。

每一次的命令,都是給孩子與家長之間「隔閡之牆」添的一塊磚,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家長在孩子心中的信任度也直線下滑。

這時候很多「豬隊友」還會發出疑問「為什麼寶寶不喜歡跟我?」。

  • 約束式

而「這樣才乖、這樣才懂事,這樣才會招人喜歡」的約束式軟暴力,使用頻率更高且家長還不自知。

家火以為這是在教孩子,但其實在這種軟暴力下成長的孩子,更喜歡壓抑、掩飾自己的內心。在以後的交往與情感中,往往更會委屈自己,換來的也是不幸的結果。

缺少平等溝通的「軟暴力教育」,之只會將家長與孩子推得更遠。

3 / 不做「喪爸」!爸爸要愛媽媽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爸爸,在家庭中「喪」掉了?

杜江,一直是娛樂圈公認的好丈夫,好爸爸,情商極高。

杜江說過一句話:陪伴和參與,才是一位丈夫,和一位父親的責任。深以為然。看過太多的丈夫,從妻子懷孕開始就進入了「掉線」狀態。

妻子經歷十月懷胎生子,從生理到心理逐漸轉變到媽媽的角色。而丈夫,卻進入了「掉線」狀態。他們認為懷孕生子是女人的事,一副「我又不能幫你生,沒辦法參與,你自己加油咯」的態度。

正是這些「掉線丈夫」的存在,才導致很多媽媽在懷孕生子後進入了「孤單無援」的狀態,丈夫的不參與、不幫助、不理解,才是導致現在產後抑鬱、不幸家庭多發的原因。

楊瀾說:婚姻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精神的共同成長。

良好的夫妻關係才是幸福家庭的基石,媽媽快樂,家庭幸福,孩子內心才能健康、美好。

要做以為好爸爸,一位好丈夫。先做一位好丈夫!要學會在婚姻中修鍊自己的愛情,跟上媽媽的腳步共同成長。

記住,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媽媽 的精彩文章:

「我去上班了,孩子就跟我不親了嗎?」
在中國,出身卑微的孩子有未來嗎?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