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軍統中的「智多星」,最具國際視野,對世界戰爭分析得頭頭是道

軍統中的「智多星」,最具國際視野,對世界戰爭分析得頭頭是道

文|周渝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統治隨之土崩瓦解。這一年的海峽格外擁擠,大批國民黨高級將領與官員踏上前往台灣的輪船,永遠離開大陸。與此同時,許多來不及帶走或銷毀的文件被解放軍和人民政府所繳獲,不僅有公文檔案,也包括來不及帶走的私人物品,其中不乏一些重要人物的日記。其中有一份被人民政府所繳獲的日記意義非常重大,那就是唐縱的日記。它之所以重要,同樣與主人身份有關——唐縱所供職的機構軍統局,可以說是民國史上最特殊和神秘的組織之一。

但是唐縱的日記有個特點,就是能看到許多國際事件的記述。1937年,中國局勢陰雲密布,歐洲同樣波瀾詭譎。法西斯運動思潮的席捲下,希特勒在德國一步步走上神壇。當時作為德國大使館助理武官的唐縱,親身體會了正在急速走向法西斯化的納粹德國,並將所見所聞所想記述到日記中。

軍統中的「智多星」,最具國際視野,對世界戰爭分析得頭頭是道

唐縱

1937年1月20日,唐縱在與一位德國理髮師聊天后,寫下一則日記:「德國國民多數還是反對戰爭,不過黨的壓力,無可如何。我今天問一個理髮師,他願意戰爭嗎?他說他愛麵包,不愛戰爭,我的先生,尤其痛惡黨的專橫暴戾!他說,希特勒在當年是工人,所以頭腦簡單;如果再有一次大戰,德國的人都死著,讓其他的小國來統治。這也是有他的見解的。」

1月30日,唐縱在日記中提到了希特勒的演講:「今天是希特勒執政的紀念日,有廣大的火焰遊行,有各種遊藝助興。當下午二時我赴餐館午餐,希特勒正在對全國民眾講演,所有工人商人,均停工聽希氏廣播演講。我在餐館裡一直等到下午四時講演完畢才午餐。希特勒講演的聲調確實很好,語句非常有力,容易吸引聽眾的注意。」

1月31日的日記中,唐縱則寫出了他對希特勒的看法和聽聞的一些內幕:「德國政府在二十六日有一個決議,自七月一日起,所有官員人等,均須宣誓忠實於領袖希特勒,而不是忠實於憲法了。這一道法令,我初以為希特勒要做皇帝了,其實,據德國內幕人說,正是相反,希特勒現在怕人民反抗他,起來革命,所以要人民宣誓服從他個人。」

軍統中的「智多星」,最具國際視野,對世界戰爭分析得頭頭是道

陳介生

當年3月6日,唐縱接到了蔣介石召其回國的來電。次日,唐縱與復興社德國支社的負責人陳介生等人聚會,談起了德國的前途和命運,都被唐縱寫入日記中:「大家談起德國的情形,人多以為德國很有錢,其實德國的國民很窮,農民每天十分尼的工資,終年不得肉食。德國的政府很有錢,但是所有的錢都用在軍備上面,所以德國的國民儘管窮,德國的軍隊卻很好。德國之所以強在此,德國將來之失敗也在此。」在納粹最為強盛的時候,竟然就討論到「德國將來之失敗」,32歲的唐縱,眼光老辣,被稱為軍統的「智多星」亦非浪得虛名。

有趣的是,唐縱日記中不僅提到德國,還提及蘇聯。當時斯大林正在進行大清洗運動,唐縱在1937年6月16日的日記中寫道:「這幾天俄國政府槍殺許多將軍,各國報紙均甚驚訝!尤以德國表現一種幸災樂禍的心理非常厲害。俄國政治上下不安定,日本更是樂意。」

回國後,唐縱一直保持著對國際社會的關注,尤其在二戰爆發後,諸如波蘭戰役、敦刻爾克大撤退、蘇德戰爭爆發、珍珠港事件、開羅會議、諾曼底登陸等國際事件幾乎當天就被唐縱寫入日記,閱讀這一時期的唐縱日記,就像聽當事人直播二戰史,頗為精彩。更難得的是,他所記述的歷史事件鮮有偏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東條英機「死沒死相」被嘲笑,右翼曾要把他移出靖國神社
瘋狂的收藏家:為私慾「授權」職業竊賊盜畫,不少寶藏至今無蹤影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