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沙特、加拿大:相隔萬里的外交戰

沙特、加拿大:相隔萬里的外交戰

8月6日,沙烏地阿拉伯憤怒地發表聲明,嚴辭批評加拿大「公然干預沙烏地阿拉伯的內政,違反了最基本的國際規範和國家之間的約章」。

兩個相隔萬里的國家大打外交戰,讓國際社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也打破了民眾原本平靜的生活。

西方「常規操作」 沙特發飆

在加拿大求學的數千名沙特學生陷入了彷徨。祖國政府勒令他們即刻離開,並許諾將把他們安置到其他國家繼續學業。但很多人並不願意——已經8月了,新學年眼看就要開始,臨時尋找新學校實在太晚。對學生來說,這是災難性的。

據卡達半島電視台報道,8月13日,一個沙特學生團體發布新聞稿,敦促他們的國家領導人讓學生遠離政治爭端。加拿大的學生聯合會也在試圖幫助沙特留學生。

事件起因於幾條推特。幾周前,沙特政府在一次行動中拘留了十幾名沙特女權運動人士,指控她們破壞國家安全。8月3日,加拿大外交部在推特網上對沙特逮捕「維權人士」表達「嚴重憂慮」,並敦促沙特立即釋放她們。被捕者中包括2012年獲得「國際女性勇氣獎」的薩瑪爾·巴達瓦,據《今日美國》報報道,她的哥哥拉夫·巴達瓦是人權活動家,後者2014年被沙特判刑10年,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是加拿大公民。

就「人權」問題指責別國是西方國家的「常規操作」,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多國沒太把這條推文當回事,所以當6日凌晨沙特外交部宣布加方公然干涉沙特內部事務,決定召回該國駐加大使,並驅逐加拿大大使時,渥太華簡直不敢置信。沙特的聲明經過提煉依然篇幅浩繁,外交部足足用了10條推文才完成發布。

驅逐大使只是沙特「組合拳」中的第一招。沙烏地阿拉伯航空公司宣布,即刻起停售其往返加拿大多倫多的航班機票,並從8月13日起停飛往返多倫多的所有航班。沙特還宣布,將把在加的1.2萬名沙特留學生及其家人轉往其他國家,在加就醫的沙特人同樣要轉走。

與此同時,歐洲糧食貿易商們接到了沙特穀物組織的正式通知:即日起,他們在國際招標中不再接受產自加拿大的小麥和大麥。9日,沙特祭出了屢試不爽的「殺器」: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沙特開始拋售加拿大股票、債券和現金資產。

沙特民間也一擁而上,對加拿大口誅筆伐。加拿大國際廣播電台(RCI)稱,一些「水軍」在推特上宣稱支持魁北克省從加拿大獨立,還把推文轉發給加拿大外交部長克里斯蒂亞·弗里蘭德和加拿大駐沙特使館。另一些人譴責加拿大對待原住民的方式,聲稱沙特政府「很擔心加拿大對原住民的文化滅絕」。不過RCI指出,沙特人在倉促之中沒做足功課,把魁北克城的市旗當成魁北克省旗貼了上去。

還有些人幫了倒忙。自稱屬於「沙特年輕人科技志願者組織」的推特「大V」賬戶「Infographic KSA」擁有35萬粉絲,它自製了一張顯示加航客機沖向加拿大國家電視塔的圖片,上面用英文寫著「別多管閑事」,以及阿拉伯諺語「多管閑事的人,會遭遇他所不喜之事」。

RCI認為,這一畫面很容易讓人聯想起9·11事件,而沙特急於撇清與這場恐怖襲擊的關係。很快,Infographic KSA就刪除圖片,並道了歉。

這一次,加拿大似乎獨自在戰鬥

「讓我在此表明,也向各位加拿大人說清楚:在加拿人及世界任何一處,加拿大一向捍衛人權,而女權屬於人權。」8月6日下午,加拿大外交部長弗里蘭德出席一場國際會議時表示,如果沙特學生因此被剝奪在加學習的機會,對沙特來說將是一種恥辱。「我們仍然非常歡迎這些學生來加拿大學習。」

8日,加總理特魯多站出來反擊。據英國路透社報道,他表示,在人權問題上,自己將始終於私下和公開場合都採取強有力的立場,一如國民對他的政府抱有的期望。「加拿大將堅定不移地與沙特進行外交戰。」加拿大「全球和郵件」新聞網解讀稱。

然而,這一次加拿大似乎是獨自在戰鬥,西方世界罕見地保持緘默,沒有任何國家發聲力挺盟友。在《加拿大在與沙特的衝突中形單影隻》一文中,RCI寫道:「主要盟國並未站出來支持加拿大,而是呼籲雙方克制、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目前的衝突。」渥太華的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7日,加拿大的前宗主國英國就這場爭執發表了短短3行字的聲明,稱雙方都是英國的緊密夥伴國,呼籲兩國保持克制,避免爭端升級。

美國的反應更令加拿大心寒。「我們不能替他們做這件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希瑟·諾爾特表示,雙方應協商解決問題,美國無法越俎代庖。「全球和郵件」注意到,白宮拒絕評價此事。

連一向活躍的聯合國也選擇了「忽視」。11日,半島電視台採訪即將離任的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扎伊德·拉阿德·海珊,後者暢談了對敘利亞、朝鮮和巴以等問題的看法,還以大篇幅談及自己的繼任者、智利前總統米歇爾·巴切萊特,卻避開了佔據媒體頭條的「沙特、加拿大」爭端。「我的工作不是保衛政府」,半島電視台使用的這一標題似有所指。

曾任英國駐加大使的安東尼·卡里告訴RCI,脫歐令英國自顧不暇,特朗普政府則只關注美國的利益,這是加拿大兩個最緊密盟國置身事外的主要原因。相較之下,沙特的盟友們顯得「鐵」得多。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7日一早,埃及、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勒斯坦及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阿拉伯聯盟就紛紛表態支持沙特。

沙特為何「杠」上加拿大

兩國互相驅逐大使、中斷往來,這樣的風波在國際關係中不是新鮮事。一些人覺得驚訝是因為,引發這些行動的事件並不大,至少在加拿大這一邊看來是這樣的。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政治學教授莫瑪尼告訴美國《華盛頓郵報》,就她記憶所及,這是前所未有的。

該報分析認為,沙特此舉是向整個西方傳遞信息的一種成本相對較低的方式。加拿大不是沙特最重要的盟友。「王儲可能認為,至少就目前而言,加拿大是可以被犧牲的。」沙特問題專家尼爾·帕特里克說。

加拿大人意識到,當下,沙特新政在國內遭遇層層阻力,在政治敏感時刻公開指責其人權問題似乎並非明智之舉,引來利雅得的強烈反應頗有些咎由自取的意味。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國際關係專家托馬斯·朱諾對RCI分析稱,沙特想向國際社會傳遞一個信息:我們不接受這樣的批評,我們會予以反擊。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中東問題專家伯納德·海克爾認為,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王儲在沙特推行的改革受年輕一代歡迎,勢力強大的保守派人士卻感到不滿。他們認為王儲受了太多「西方的壞影響」,說不定還接受了直接的指令。因此,王儲急需對西方國家擺出強硬立場,表明自己的改革措施並非效法歐美。

「另一個原因是,他希望重建王室的執政公信力。」海克爾告訴RCI,「要達到這個目的,撥動民族主義這根弦對國內聽眾是很有效的。」

海克爾相信,風波不會持續太久,畢竟「跟加拿大這樣一個國家起爭端,對自己的國際形象沒什麼好處」。不過在問題解決之前,雙方必須建立共識,而就目前局勢看,渥太華可能需要先讓步。8月7日,來自保守黨的加拿大前外交部長約翰·貝爾德對「全球和郵件」表示,他認為加拿大對目前的事態負有責任。

「作為前外交部長,我給弗里蘭德打高分,但政府需要認清形勢。」貝爾德說,「關係惡化,對加拿大的就業機會和經濟來說都是壞消息。我最好的建議是讓總理飛往利雅得,嘗試解決難題。」

留學生被「從熟悉的環境中連根拔起」

身處加拿大的成百上千名沙特學生和病人,迫切想知道這場外交戰會如何收場。沙特是加拿大的第六大留學生來源國,政府指令一下,這些人瞬間被切斷了收入來源。據RCI報道,負責管理獎學金的沙特教育部官員8月6日告訴當地電視台,7000多名身在加拿大的沙特留學生及5000多名家屬將被轉到其他國家;首選目的地是美國和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和新加坡也在考慮範圍內。

眼看留學生將紛紛離去,當地商家感到苦惱。「商界會感受到這種影響......當(沙特學生)夏季去度假時......餐館老闆都會抱怨生意太冷清。」加拿大哈利法克斯伊斯蘭發展中心主任贊·汗對加拿大CTV電視台說。

目前,加拿大各所大學正在琢磨怎麼幫助學生。「我理解這是沙特學生群體面臨壓力和不確定性的時候。」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小野三太說,「我保證,我們正竭盡全力在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提供他們所需的支持。」維多利亞大學、愛德華王子島大學和里賈納大學也紛紛表示將幫助沙特學生。「我覺得,對我們來說,這正是故事中最悲傷的部分。」供職於里賈納大學的利維亞·卡斯特拉諾斯告訴加拿大廣播公司。

無論拿出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從熟悉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中被連根拔起,都勢必對留學生們的學業造成負面影響。汗說,和他談過話的沙特學生都很沮喪。「他們不知道下一步該幹什麼。他們原本有租約,有薪水,有銀行賬戶。」

「躺槍」的不僅是留學生。8月19日至24日正逢朝聖時間,沙特停飛航班,讓一些計劃參與朝聖的穆斯林面臨無法返回加拿大的窘境。在旅行社工作的賈米爾·艾哈邁德告訴加拿大「新聞1130」網站,他們不知道具體的安排將是怎樣的,朝聖回程的機票已被訂光。

已經飛抵沙特的加拿大人哈利姆對眼下的狀況感到絕望。「我們這些來朝聖的普通人,跟政治問題真的毫無瓜葛。」他說。

本文刊載於《青年參考》報8月16日A0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參考 的精彩文章:

外媒:中國055艦不會引發軍備競賽
以色列預演「核設施遇襲」

TAG:青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