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座宮殿活人不得居住,前兩座家喻戶曉,第三座卻遭洗劫一空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淵之前曾給大家介紹過很多與故宮的趣事,引發了讀者熱議,今天就再給大家說說明清時期三座不能住人的宮殿,前兩座還較為出名,最後一座則幾乎是無人知曉。
夕陽下的故宮角樓
眾所周知,故宮是中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宮殿,其珍貴价值無法估量,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家宮殿,按理說故宮的首要功能應該就是住人,那為什麼卻有三座宮殿不能住活人呢?這其實是有歷史原因的。
首先說大家熟悉的太廟,太廟是歷朝歷代都會在皇宮中修建的特殊宮殿。明清時期,供奉皇室先祖的太廟也是如此,一般人未得到皇室特許是不準入內的,而那些為臣不忠、為子不孝者也是不準進入太廟的。早在明朝永樂年間修建故宮之時,太廟則已作為故宮的配套設施之一進行建設。
位於紫禁城東南角的太廟
太廟其分為東、西兩殿,東殿是存放歷代皇室祖先神牌之地,西殿則是存放王朝歷代功臣牌位的地方。在許多電視劇里,一般打了勝仗或者平定叛逆後,皇帝都要親自到太廟致祭,這是國家級別的祭祀儀式,非常隆重,每一次的規模都很龐大,不僅皇帝本人要親自祭拜,就連文武百官也要一同前往。每當王朝內部發生了重大天災,皇帝也是要去太廟向祖宗請罪的,比如明朝天啟六年(公元1626 年)王恭廠大爆炸、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京師大地震後,天啟皇帝朱由校和康熙皇帝都前往太廟祭祀請罪,求祖宗原諒。
奉先殿
其次,修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的奉先殿也不允許活人居住。順治年間,清廷曾組織人手對其進行過大修,裡面所供奉的乃是建國後歷代皇帝、皇后的牌位。每逢萬壽節與元旦等國家大慶,皇帝都會親自在奉先殿前殿進行祭祀活動,而元宵、清明、中元等普通節日,皇室眾人則在後殿上香行禮。至於上徽號、冊立、冊封、御經筵、耕耤、謁陵、巡狩、迴鑾及諸慶典也都在後殿舉行。
奉先殿里曾供奉著清朝33位帝後的牌位,以及一些珍貴供品,如今奉先殿已改為鐘錶館,雖是故宮博物院的一部分,但需要單獨買票進入。和太廟不同的是,奉先殿一年可祭祀多次,而太廟祭祀則有著嚴格規定的,就連皇帝也不能隨意祭祀,畢竟前者只是皇帝的「家廟」,而後者卻已上升到國家層面,屬於國家級別的祭祀場所,所以頻繁開啟不利於國運。
壽皇殿外景
在這三殿之中,最鮮為人知的便是壽皇殿了,它原本是皇室專門藏畫之地,起初供奉著康熙皇帝御容畫像及其墨寶,此後便成為歷代皇帝后妃畫像的供奉處,凡是清朝駕崩的皇帝,都會把畫像供奉在此。再後來,壽皇殿內部被劃分出八個隔間,分別供奉著從康熙帝到光緒皇帝的八幅畫像。
八國聯軍侵華將領舊照
在清朝時期,這些畫像由專人擦拭看管,而案几上則擺放有歷代皇帝使用過的部分器物、私人印璽,還有寶座、神牌等等。至於歷代后妃的畫像,則儲藏在殿內的龍紋雕櫃之中。可惜壽皇殿一切的輝煌都止步於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八國聯軍侵華之時,法國少將司令弗雷推開了塵封已久的壽皇殿大門,將其作為住處,並把裡面的寶座、神牌、玉璽,畫像等珍貴文物洗劫一空,至今未能歸還,令人惋惜不已。
參考文獻:
《紫禁城皇家生活全景》《清史稿》


※萬曆皇帝棺槨被打開後,其古怪葬式前所未見,專家爭議至今仍無果
※一群伊朗人千年前遷居中國,更改姓氏十分低調,如今已有170萬人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