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楊夜話:歷史,不容忘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現場教學隨感

老楊夜話:歷史,不容忘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現場教學隨感

斯年盛夏,印象中總是霧霾重鎖的首都,在一陣短暫的夏雨之後,空氣卻是難得的清新。步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踏上800年滄桑的盧溝橋,在一陣夏日特有的涼意中,苦難的霧霾卻是迎面而來,揮之不去,讓人壓抑窒息,一些歷史從荒煙蔓草間蹣跚而出,復在眼前清晰、清醒。

戰爭與經濟如影隨形。8月13日,在《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講座中,張占斌教縱論了這場中美貿易戰的「前世今生」,剖析這場經濟戰爭的歷史必然,張教授鞭辟入裡、切中肯綮的見解與分析,讓我們看到了貿易戰身後的更多成因。深為震撼的同時,不由得又想起了宋鴻兵《貨幣的戰爭》,貨幣戰,不見血,卻遠勝旌旗千里、攻城掠地,可於不戰中而屈人之兵、掠人之國,讓人悚然而驚,不寒而慄。

張教授的講座,擁有京城學者特有的高端思維、博大視野、深刻見解,為更加清晰地闡述經濟與戰爭內在關聯,張教授插敘了一段台兒庄戰役的特有場景,在龐軍團面臨全軍覆沒的關鍵時刻,張自忠將軍不計前嫌,在付出慘重傷亡後,挽救了即將全面潰敗龐軍團,敘寫了兩個死對頭在民族大義面前,盡棄前嫌,攜手對敵的佳話。張教授由此切入,剖析了戰爭與經濟的內在關聯,中美貿易戰的挑戰與危機,以及如何應對眼下這場貿易戰的策略。在感喟的同時,心中更添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現場教學觀摩的期待,期待身臨其境;去知悉一個民族亡國滅種的深重危難,去觸摸一個國家千瘡百孔的不堪過去,去汲取一個民族自強前行的不竭動力。

由此,正確準確地看待當前的國際紛爭,具體而微,理智馭行,更好地做好自己一分子的工作。

步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從「民族危機」到「面向未來」八個主題館,將中華民族備受凌辱慘遭蹂躪的苦難深重的過去,分段展現;將當年抗戰將士抵禦外辱慷慨赴死的可歌可泣一頁,全景展呈;將當年抗戰將士篳路藍縷視死如歸的經天緯地的歷程,立體銘刻;也將民族未來複興大業,引領於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主色是黑白,在這最為莊重的色彩中,那些苦難的時光,如黑白膠片一樣,對比強烈,讓人沉浸其中,艱於呼吸視聽,澀於言語表達。在那哀鴻遍野、亡國滅種的日子裡,抗日將士們將一桿民族血性大旗高高舉起,讓人熱血沸騰;在那黑雲壓城、萬馬齊喑的蕭殺中,他們將一桿民族希望大旗高高揚起,讓人清醒堅定。

「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這當年凝聚四川父老的心聲的一面「死」字大旗,應是當年全民族的信仰所系、精神所託。惟其如此,精神的大旗、信仰的大旗,方才撐起了一個民族不屈的脊樑,方給我們的民族帶來了復興強大的希望!

腳步追隨著張教授的思維,在川軍的抗戰史前停步。櫥窗那些簡陋的武器,那些稻草編就的草鞋------就是這些食不果腹、衣衫破舊的抗戰將士,轉戰祖國的大江南北,踏遍祖國的山山水水,將熱血灑遍祖國的寸寸河山。

翻開歷史,「七七事變「後,倭寇全面犯境,當年遠在四川的川軍主動請纓外御強辱,草鞋遠征、大刀上陣。一面「死」字大旗匯聚350萬人出川抗戰(全國內陸331萬餘人),64萬多人傷亡,累計近全國五分之一的參戰力量,累計近全國三分之一的支前軍糧,參戰人數之多、裝備之陋、戰爭之烈、犧牲之慘,居全國各省之首,赫赫戰功銘記著這一切,華夏山河銘記著這一切。

歷史不會忘記,歷史更不容忘記。

張教授講座中提及的王銘章將軍,我特意查詢了一下。早在台兒庄會戰時,王銘章曾說「以川軍薄弱的兵力和破敗的武器,擔當了津浦線上保衛徐州的第一線的重大任務,力量已不夠是不言而喻的。我們身為軍人。犧牲原為天職,現在只有犧牲一切以完成任務,雖不剩一兵一卒,亦無怨尤。不如此則無以對國家,更不足以贖川軍二十年內戰之罪愆了!」這些個因裝備極端落後、軍容難以整齊的沒有戰區願意要的軍隊,在守衛藤縣一戰中,以全軍覆沒師長陣亡的戰績告知世人,就算曾經有過瑕疵曾經有過內戰之過,但是,民族外辱面前,民族大義成為不二選擇。

歷史記載,14年抗戰,64萬川軍兒郎血灑疆場,可謂「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華夏民族的根是一樣的,華夏民族的熱血是一樣的,華夏民族的民族情感是一樣的-----

在王銘章將軍以羸弱之兵對抗虎狼之師,孤立無援終至壯烈陣前之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題詞:民族光榮,輓聯:執干戈以衛邦家,壯士不還,拼取忠忱垂宇宙;聞鼙鼓而思將帥,國殤同哭,忍標遺像肅清高。毛澤東等人亦撰贈輓聯一副: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增光。

斯為時代偉人對王銘章師長的痛悼惋惜,亦為國人對川軍的由衷感佩,由此,川軍將士將一個川字大寫于山河之中;也將中華民族誓死抗戰的毅然決然寫於天地之間。

壯哉,我王銘章!壯哉,我川軍兒郎!壯哉,我抗日軍民!壯哉,我偉大之中華民族!

步出紀念館,踏上盧溝橋,「長橋卧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不管風吹浪打,盧溝橋依然閑庭信步,靜靜站立;橋頭石獅,依然安穩如故,默默守望。

只有那橋頭或淺或深的彈坑,默默地記載著這一切,訴說著這一切。

余秋雨說:「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昭示著滄桑,讓人偷窺到民族步履的蹣跚」。

先生說:「我們,挾帶著廢墟走向現代。」

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唯有不忘歷史,在這樣的時代大潮中,在貿易戰「圍困萬千重」中,我們的復興步伐才能「咬定青山」「邁步從頭」,才能淡靜從容,闊步向前。

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民族總是要有些脊樑的。

如斯,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民族方能奮然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寸二寸之魚 的精彩文章:

TAG:一寸二寸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