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男子與人爭執昏倒致腦出血,竟與他的1個習慣有關

男子與人爭執昏倒致腦出血,竟與他的1個習慣有關

前兩天收了一個病人,我們姑且稱他為老王。老王是被120急救送來的,簡單問了一下病史,老王在單位是一個小領導,平時抽煙喝酒坐辦公室,今天因為瑣事跟路人起了爭執,情緒過激,然後突然出現頭痛,隨機猝然昏倒在路邊,好在路人及時撥打120,就近送至我院。來時意識模糊,急查頭顱CT,提示「腦出血」,家裡人趕來後,詢問病史,告知老王有高血壓病史,平時用藥也不規律,高了就吃一顆葯,低了或是忘了就不吃了,也不經常測血壓。經過緊急處理後,老王意識恢復,出血量初步估計在20ml左右,建議其自行吸收。雖然老王的命是保住了,卻遺留左側肢體活動不利,也就是偏癱,雖說後期通過合理的康復訓練,功能有望恢復,但具體的恢復程度以及是否會再次複發,還是個未知數。因為,老王並不是一個「合格的」高血壓患者。

不可置否,我國儼然已經成為一個「高血壓大國」。當然,人口基數大是一個原因,然而最重要的還是,各種因素混雜導致的高血壓患者日趨增多。對於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而言,血壓升高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其間必定與患者不良的飲食習慣、不適當的生活作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環境工作壓力以及家族遺傳息息相關。

老王就是一個典型的「稀里糊塗」式病人,但悲劇的發生已然「木已成舟」。古語有云: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那麼,究竟這個「牢」該怎麼補呢?你作為一個高血壓患者,是合格的嗎?

首先,你的高血壓觀點正確嗎?高血壓的臨床表現很隱匿,多數人並無明顯主觀不適感,或是僅僅表現出頭暈、頭痛等非特異性癥狀。然而,高血壓的危害是「潛移默化」式的,長期血壓控制不佳,可對患者的心、腦、腎、眼等重要臟器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所以,一定要有一個正確觀念,不能因為沒有看到高血壓潛在的危險就不重視其治療。

其次,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高血壓危害雖大,卻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對於高血壓,醫生建議年齡大於35歲者,均應定期規律監測血壓水平。而對於一些有高血壓高危因素者,應該更加重視。諸如:肥胖、吸煙酗酒、有高血壓、糖尿病家族史或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再次,避開用藥「雷區」。對於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很多人存在一些誤區。最為普遍的觀點是:是葯三分毒。有些人因為這種心理,不遵醫囑用藥,漏服或少服,而達不到治療效果,必然會延誤病情;醫生在給患者用藥前多會詢問其肝腎功能是否正常,但這並不代表說用藥就會「傷肝傷腎」,而是因為大多數的藥物均是經過肝腎代謝,若是患者原本肝腎功能不全,會導致藥物蓄積,不良反應發生概率會升高,醫生會酌情減量或是更換藥物種類;臨床上,除了一些繼發性高血壓,有明確的病因導致高血壓,比如嗜鉻細胞瘤、腎血管狹窄等,通過手術等方式後血壓可恢復正常,可不需用藥。對於原發性高血壓,需要終身、長期堅持規律用藥。但有些患者只有在出現不舒服時才想起用藥,沒有癥狀就私自停葯,這是不對的;還有,降壓藥並不是最貴的就是最好的,臨床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個體化的降壓方案,降壓藥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此外,高血壓患者需長期檢測病情,終身護航。用藥後需監測血壓控制是否達標;定期檢查有無高血壓併發症的發生,如心臟彩超、頭顱MR、腎功能、眼底檢查等。另外,血壓也會因為季節、天氣的不同而有波動,例如,夏季天氣炎熱,血管舒張,血壓會下降,對血壓進行監測,可以方便及時調整用藥方案。

從以上幾點可以對比,你作為一個高血壓患者合格了么?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僅供參考)

(作者: 張克慧 執業醫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黃道 的精彩文章:

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或是患了1種神經退行性疾病
你聽說過幽門螺桿菌嗎?注意這5點可預防

TAG:岐黃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