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中國名畫繪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圖》
如果被問到「你知道哪些有名的中國畫」,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清明上河圖》。
至於這幅名畫里到底畫了些什麼,就不是每個人都能答得上來了。是啊,很多人都沒有仔細看過《清明上河圖》,即使有機會看,也不知道從哪兒看起,更看不出門道。
其實,中國畫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難懂。今天我們就跟隨愛心樹童書出品的中國名畫繪本之《汴京的一天》,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圖》。
(宋)張擇端 繪,曾孜榮 編著
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1
第一步:看景
《清明上河圖》被稱為「中國第一長卷畫」,描繪了清明節氣時北宋都城汴京,也就是今天開封城的市井百態,生動地展現了當時人們的衣食住行。畫卷縱 25 厘米,橫 529 厘米,細節之豐富,人物之繁多,真有點兒讓人眼花繚亂。
別怕,我們可以從大的場景看起,先對整幅畫有一個宏觀的認識。
中國長卷畫常採用「移步換景」的手法,長長的畫卷上其實描繪了不同時間、地點的多個場景,並且按時間順序從左至右展開。畫家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中畫了哪些場景呢?
《汴京的一天》已經貼心地為我們把畫中場景逐一分割出來,每個對頁都呈現了一個單獨的場景。看書的過程就像逛街一樣,一段一段走下去,便遊覽了汴京城內外,也就看全了《清明上河圖》。
《汴京的一天》實拍圖
翻到書後的長圖索引頁,我們能對書中場景更一目了然。
從畫卷最左端開始,《清明上河圖》一共描繪了十七個場景:郊外小路、林中茅屋、人群匯聚、漕運碼頭、漕船卸貨、縴夫與船工、虹橋險情、橋邊酒樓、汴河北去、沿河街景、官署衙門、城前橋頭、城門內外、孫羊正店、王員外家、十字路口、四眼井邊。
(橫屏觀看更直觀哦~)
《汴京的一天》索引頁面
您發現了嗎?從第十三個場景「城門內外」開始,我們才進入汴京城內,而對城外汴河及岸邊景物的描繪佔了整幅畫多一半的幅面。即便如此,汴京城內的繁華街景還是吸引了我們的大部分注意力,市井生活的精華都匯聚於此了。
2
第二步:看物
了解了《清明上河圖》大體畫了哪些場景之後,我們就可以看看張擇端重點描繪的景物了。
相比熱鬧的城裡,畫卷最左端的郊外顯得空曠而冷清。不過,一些人還是成功地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趕路的人、騎馬的人、坐轎的人,慢慢匯聚到城外的碼頭附近。
一匹馬不知怎麼受了驚,在路上嘶鳴狂奔。三個人拚命追趕,想把馬牽住。
一個孩子嚇壞了,跌跌撞撞地撲向大人懷裡。
人們聽到喧鬧聲,都扭頭張望,兩頭休息的耕牛也抬起了頭。」
——摘自《汴京的一天》
《汴京的一天》內文
張擇端用這個小小的場景點題「清明」——楊柳雜花裝飾轎頂,也讓畫面從寧靜的遠郊轉到了氣氛活躍的近郊,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汴京的一天》也只用簡潔的文字描述畫面,幾個短句成功地營造出畫面的動感。
汴河中的大小船隻也是張擇端重點描繪的景物。我們看到了運糧的「漕船」、「卸完了貨物,船幫高高地浮出水面」的貨船、船艙里坐著「媽媽和穿紅衣的孩子」的客船,以及辛苦卸貨的搬運工、奮力拉縴的縴夫、齊力搖櫓的船工,還有在自家小船上洗衣服的女子。
《汴京的一天》內文
看《汴京的一天》時你不會錯過這些畫面,因為文字引領著我們的視線在畫中穿行,卻又點到即止,讓我們在可以每處畫面安靜地欣賞、品味。
再往前,處於長卷中心位置的虹橋是個非常有戲劇性的景物。橋下,「一艘大客船已經行到虹橋底下,卻忘了放下桅杆,眼看桅杆就要撞上虹橋了」!橋上「北岸,兩名武官騎著馬走上了橋頭;南岸,一抬文官的轎子也上了橋。兩隊人馬在橋中心狹路相逢」。
周圍的人對這兩個險情都作何反應?請到圖畫和文字中找一找吧!
「中國名畫繪本」分享會上,大小讀者在看虹橋上下發生了什麼
高大的城門、豪華的孫陽店也都是熱鬧之處。把這些景物一個個仔細看過來,《清明上河圖》中的趣味就又多了幾分,讓人興緻盎然、欲罷不能。
「中國名畫繪本」分享會上,小朋友在城門下發現了有趣的東西
3
第三步:看人
人物是比景物更突顯細節的內容。《清明上河圖》中具體有多少人呢?
「最早有學者說550人,後來又有研究者數出 814人,再後來越數越多,連帶隱隱約約的身影,甚至有專家數出了1695人!這些人物在畫面中還不到 1 厘米,所謂「寸馬豆人」,但是人物的表情、肢體動作、服飾都畫得細緻入微,越細看越驚喜。
不管重要人物還是次要人物,都有自己的身份,這就是《清明上河圖》了不起的地方。」
——摘自《汴京的一天》
關注於人物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大鬍子的說書人,體現了北宋滿足市民階層的娛樂業的發展;可以看到畫中許多人上衣背後正中有一條接縫,這是因為當時的紡織機還無法織出寬門幅、能做出整件衣服的布匹;可以看到一個路遇熟人卻用扇子遮住臉的人,這可是一種禮貌的舉止呢!
我們還可以看到相談甚歡的僧人和文人、袖子長長的牙人、端著飯菜送外賣的飯館夥計……
送外賣的飯館夥計
遇到熟人,趕緊用扇子遮住臉!我們還能在這個十字路口看到僧人、文人、牙人等各種職業的人
這些人物細節讓我們可以一瞥北宋的社會風貌。不過,看畫時我們雖然能看出人們多樣的服飾、舉止,卻不太了解他們的身份、職業。
《汴京的一天》在帶我們遊覽完汴京城後,附上了細緻的講解——我們可以在故事後讀到《了解中國畫》這篇文章,是「中國名畫繪本」編著者、中信美術館執行館長、資深藝術推廣人曾孜榮老師撰寫的有關中國畫、有關《清明上河圖》的相關知識,讓我們能對畫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橫屏觀看更直觀哦~)
《汴京的一天》內文:了解中國畫
>
「中國名畫繪本」分享會上,
曾孜榮老師現場講解清明上河圖,
大小讀者都被《汴京的一天》吸引
《汴京的一天》用繪本的形式、講故事的方式把《清明上河圖》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可以在巧妙的圖畫分割和簡練的文字輔助下,從整體到局部,再到細節,一點一點地走近《清明上河圖》,看懂《清明上河圖》。
看完這篇文章,您已經比身邊朋友更了解《清明上河圖》了!畫中還有更多有意思的內容等著您去發現,打開《汴京的一天》,和孩子一起用嶄新的視角欣賞這幅舉世聞名的畫作吧!
最後,在此公布獲得《一道菜、一碗湯,你最難忘的味道是哪一種?(福利)》贈書的讀者:
請您將收件信息發到我們的後台,就可以儘快收到獎品咯!
希望日後收到更多讀者的留言,積极參与我們的贈書活動,獲獎機會將會翻倍呦!


TAG:愛心樹童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