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數據與計劃經濟

大數據與計劃經濟

馬雲、劉強東等商界大碗相機發表了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會使計劃重新可行的論斷。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發展使得信息處理能力呈現爆炸式的增長,這是否意味著中央計劃經濟重新變得可行呢?

這其實並不是一個新的問題,蘭格與米塞斯、哈耶克等人在1930年代中央計劃經濟是否可行的大論戰中,就提出了「蘭格模式」,即競爭社會主義的解決方案,其思路利用數據解決中央計劃經濟中均衡價格決定問題,而在計算機技術出現後,蘭格認為他的方案的實施已經成熟。但從整體上講,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計算以恢復中央計劃經濟存在以下幾個困難點。

第一、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預測未來行為的基礎是歷史數據,而人的行為是約束條件下的優化,約束變化,人的行為方式也會隨之變化,以歷史數據預測未來,是不可行的,盧卡斯批判批評的也正是這一點。

第二、數據處理中有一句經典名言,「垃圾進,垃圾出」,當數據是不真實的時候,處理的結果肯定會出現巨大的偏誤。在市場經濟中,分散的行為主體如果不表達自己的真實信息,會受到市場的懲罰,如你對某件商品的願付價值很高,但為了低價取得,你隱瞞了自己的偏好,出價很低,那麼,這件商品可能被出價高的人買走,為防止自己成為市場競爭的失敗者,你會如實的向市場表達自己的願付信息。在中央計劃經濟下,你向中央計劃者提供自己對某商品的虛假的願付價值,可能並不會受到懲罰,因此,在中央計划下,收集來的信息未必是真實的信息。以不真實的信息為基礎配置資源,會造成嚴重的資源錯配,從而傷害經濟效率,最終傷害經濟增長和民眾福利。

第三、即使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解決中央計劃經濟所面臨的信息問題,也沒有辦法解決中央計劃所面臨的激勵問題。

第四、因為所有的決策都是面臨未來的決策,即使是藉助於也無法保證中央計劃者的決策不會發生錯誤,決策錯誤同樣會造成社會福利的巨大損失。

最後值得強調的是,即使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發展使得中央計劃經濟成為可能,但政府為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分配資源等不得不僱傭大量的勞動力等資源,而這些為實施中央計劃經濟而僱傭的資源在市場機制下可以用於生產性的行為,這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眼看經濟 的精彩文章:

TAG:魚眼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