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熱點透視》中國貿易戰姿態雖強硬,但大豆進口暴露出底氣不足

《熱點透視》中國貿易戰姿態雖強硬,但大豆進口暴露出底氣不足

路透中文國際組編譯

(本文作者Christopher Beddor為熱點透視專欄作家,以下內容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大豆問題正在削弱中國釋放出的關稅信號。雖然中國已經對美國大豆加征了關稅,但看起來仍要從美國進口,儘管中國官方的講話暗示能夠很快找到其他供應來源。市場感覺到了這一天即將到來,不久其他人也能夠識破貿易戰中放出來的虛張聲勢的話。去年中國從美國進口了價值超過120億美元的大豆。

過去一個月,中國社交媒體都在關注「大豆快跑」的新聞。一艘名為「飛馬蜂號」的貨輪滿載著美國大豆,馬不停蹄地全速駛向中國大連港,希望在25%的關稅實施之前到達,但終究還是晚到一步。在大連港外港停泊多日之後,本周飛馬蜂號終於卸貨,買家是中國國企--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其他中國客戶可能也不得不增加採購美國大豆。這是因為全球只有三個主要大豆生產國:阿根廷、巴西、和美國。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FAO)數據,這三個國家合計佔了2016年全球逾八成大豆產量。巴西的最新大豆收成很快將步入尾聲,阿根廷的大豆產量則受到旱災打擊。根據油世界分析師的看法,這代表到明年3月的六個月期間,中國可能必須向美國採購約1,500萬噸大豆,即使這低於上年同期的2,440萬噸進口量,但絕非無足輕重的小數字。

這些都與中國官方宣稱可輕易減少依賴美國大豆的說法相抵觸。中糧(COFCO)向民眾打包票表示,中國可以增加從拉丁美洲的進口,採購替代性產品,以填補供應缺口。中儲糧集團則說,沒有從美國進口大豆,也可以完全滿足國家大豆收儲需求。一些農業專家還認為,中國對美國加征關稅措施,將鼓勵其他國家增產大豆。

不過市場沒那麼好騙。大連商品交易所部分大豆期貨合約上周創下多年來的單日最大漲幅,投資人押注今年稍晚價格將上揚。從更大範圍來看,中國企業高層似乎十分清楚貿易戰武器的殺傷力:上周路透報導,在主要進口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國石化)的強力遊說下,中國決定把美國原油從最新的加征關稅商品清單中刪除。中國當局繼續呈現信心十足的形象,但關稅措施的每一次挫折,都讓鼓舞人心的喊話更加艱難。(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透晚報 的精彩文章:

貿易戰陰雲重創國內市場,中國苦思救援政策選項
高通440億美元收購NXP已過截止期限,中國未置可否

TAG:路透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