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木耳這樣吃有劇毒,燒不死,煮不滅,致死,無葯可解

木耳這樣吃有劇毒,燒不死,煮不滅,致死,無葯可解

7歲的雯雯因吃了浸泡了2天2夜的黑木耳中毒,導致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ICU,搶救了一個多星期,全身血液置換了4次,依然沒能醒過來,目前生命垂危

一家人食用黑木耳中毒,7歲女孩進ICU

只因一盤木耳

全身5個臟器衰竭

雯雯家住浙江農村,7月28日,她和弟弟還有媽媽,先後出現腹痛、噁心、嘔吐、頭暈等癥狀。媽媽懷疑可能是吃壞了東西,就帶兩個孩子到醫院檢查,發現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傷,醫生根據進一步檢查結果,懷疑是食物中毒

病發前一天,三人是在家吃的飯,沒什麼特別的食物,唯一可疑的就是那盤涼拌木耳,據說,那些木耳在水裡泡了2天2夜。

由於弟弟不愛吃,所以吃了幾口就吐出去了,癥狀相對較輕,已經脫離了危險。媽媽和雯雯吃得比較多,兩人全身黃疸升高,肝功能嚴重受損

雯雯要更嚴重一些,很快發展成肝功能衰竭,同時伴有呼吸系統、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的衰竭。為了挽救雯雯的生命,前後已經做了4次血漿置換,相當於全身血液換了4遍。一般情況下,患者有4個臟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就接近100%了,而雯雯目前已有5個臟器衰竭,搶救回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好好的黑木耳怎麼會成「毒藥」?

在雯雯一家三口中毒事件中,有一個細節:黑木耳在水中浸泡了2天2夜。

黑木耳含有椰毒假單胞菌,這種菌在26℃的環境中會產生毒素,如果溫度達到37℃,增長毒素的速度就會加快。

正值夏季高溫時節,木耳泡的時間過長,潮濕 + 高溫,兩個因素疊加,為細菌和毒素的產生提供了相當有利的條件,使得椰毒假單胞菌大量繁殖,這種特殊的細菌又會產生米酵菌酸毒素,攝入這種毒素後,就會有致命風險

正常情況下,黑木耳中的椰毒假單胞菌很容易被高溫殺死,只要在水中泡的時間不超過2~3個小時即可。

但產生的米酵菌酸毒素是耐高溫的,它是致死率最高的細菌毒素之一,死亡率達40%~100%,一旦產生,燒不死,煮不滅,人體攝入後就會隨著血液到達身體各個器官,重點是,目前醫學上沒有能對付它的特效藥

中毒後,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脹等,重者出現黃疸、腹水、皮下出血、驚厥、抽搐、血尿、血便等肝腦腎實質性多臟器損害癥狀。

以後木耳是不是不能吃了?

別緊張,木耳本身是沒毒的。

米酵菌酸是木耳浸泡時間過長而產生的,因此,建議大家不要把木耳泡太久,只要軟了就可以吃了。

一般冷水泡2~3小時就可以下鍋,如果用的是溫水,時間可以再短一些。如果不小心泡太多了,一定要把多餘的木耳從水中撈出來,用保鮮膜包好,放進冰箱冷藏。一旦木耳有異味,腐爛,請立刻扔掉,不要再吃了。

這些食物也容易產生

米酵菌酸毒素

米酵菌酸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節,潮濕、陰雨的天氣再加上儲存不當,會使細菌在食物中大量生長繁殖,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就會發生中毒,中毒與進食量多少有關。

主要中毒食品包括:發酵玉米面製品、變質鮮銀耳及其他變質澱粉類製品。

發酵米面製品

糯米、高粱米、面等比較容易受潮,儲存不當很容易受潮發霉,極易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毒素,如果用發霉的米面發酵製成烙餅、麵條、湯圓等食物,誤食後易中毒。

預防:家庭自製發酵穀類食品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保證食物無異味產生,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不製作、不食用酵米面。

變質的鮮銀耳

有數據統計,我國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率最高的食物是鮮銀耳,日常購買時,一定要仔細觀察銀耳、木耳是否有發黏、異味、流水等腐敗現象。

如何辨別銀耳質量:

正常干銀耳泡發後,朵形完整、較大,呈白色或微黃,彈性好,無異味;變質銀耳不成形、發黏、無彈性,呈深黃或黃褐色,有臭味。發好的銀耳要充分漂洗,食用前要摘除銀耳的底部。

吊漿粑

之前雲南就有村民因吃吊漿粑,導致5死17傷的事件。吊漿粑,是廣西壯族群眾的一種傳統食物,通常是用各種粗糧在水中浸泡後,磨成漿狀,用可濾水的袋子懸吊,擠出水份,使漿變成濕團粉面(有的地方叫臭米面、酵米面或湯圓、湯粑面),再做成各種食品食用。

預防:要規範吊漿粑製作的每個環節,保證衛生質量,外出旅遊時,建議遊客謹慎品嘗。

GIF

飲食安全無小事,病從口入,吃進去的東西一定要格外小心。如果誤食變質食物,懷疑引起米酵菌酸中毒時,立即採取措施進行催吐,並儘快到醫院救治,凡是與患者一起進食過的人,無論是否有中毒癥狀,都要到醫院檢查確診。

來源於小水滴

水滴健康保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卜華麗 的精彩文章:

TAG:那卜華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