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是低配版傀儡師,幻戲大師才是真會玩!

諸葛亮是低配版傀儡師,幻戲大師才是真會玩!

諸葛亮的豐功偉績人們知之甚多,政治、軍事方面的才能自不必提,他所創意製作的諸葛連弩、木牛流馬也堪稱劃時代的產物。陳壽《三國志》就曾載有他以木牛流馬運輸糧草的案例,即使現在看來,將木牛流馬稱一聲「黑科技」也不為過。然而,比起始於春秋戰國的傀儡術,木牛流馬就顯得小兒科了許多。傀儡術的源流,現代研究大多認為始自墨家。最早的文字記載,卻是名為「偃師」的一位工匠。《列子·湯問》中,有這樣一段軼事:周穆王西巡迴朝,途中得到一名他國進獻的工匠「偃師」,問及才能,他說給大王帶來了自己製作的一個「歌舞伎」,獻舞時搖曳生姿、隨心所欲,還能放聲歌唱,穆王大喜。孰料這「歌舞伎」竟然「秋波」頻送,挑逗穆王的侍妾!穆王大發雷霆,偃師忙把歌舞伎拆散給穆王看,原來這個舞者竟是用皮革、木料、樹膠、油漆和各色顏料做成的傀儡假人。據說偃師的傀儡術連墨子和魯班的弟子也望塵莫及、甘拜下風。

早先的傀儡術偏向製造,而後演變誕生了傀儡戲。古往今來,傀儡藝術的發展,也經歷了多次的興衰更迭。漢代有「喪家樂」之「魁槿」,三國時期的「水轉百戲」、北齊時的「機關木人」,以及隋代的「水飾」,都是見於史書記載的傀儡戲。唐宋年間,傀儡戲藝術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懸絲傀儡、杖頭傀儡、葯發傀儡、肉傀儡和水傀儡等多種形式並現,明清時真人傀儡也已不鮮見。隨著時代的遷變,一些傀儡形式逐漸消亡,更多的傀儡藝術形式則和傳統的幻戲相結合,成為我國早期魔術的雛形。最近很火的魔術懸疑小說《魔術會:幻戲陷阱》中,就有傀儡戲的精彩表演。

作為酷愛魔術表演的作者巫童,緊扣中華幻戲的發展,以中外魔術大交流時期民國的上海灘為舞台,刻畫了中外魔術史上的巔峰對決現場。中華幻戲,起源於夏商,發揚於唐宋,在清末民國,迎來了魔術史上的最神秘的交流和最殘酷的對決。

清末的國門洞開、西學東漸,不僅帶來了先進的工業發展、思想理念,也有諸多行業、門派的湧入。傳統與現代的激烈碰撞,在幻戲行業也面臨著挑戰——來自日本的幻術師,公然與中國幻戲師鬥法對決。

作為幻戲門派中的傀儡師,站在了與日本幻術師的鬥法擂台上。本來趣味無窮的戲法表演,因為入侵者的挑戰,也蒙上了一份悲情與殺機。

經過一代代幻戲師的改進,到了民國年間,傀儡師早已不再局限於腹語對話的範圍,已可以利用傀儡進行唱曲、舞蹈、評書和戲劇等各種表演。與日本幻術師對陣的傀儡師深諳傀儡戲的精髓,操控提線,令鐵傀儡跳起了舞蹈,彷彿真有一個小孩,在他的指導下認真跳舞,當真是惟妙惟肖。而當表演到酣暢淋漓時,從鐵傀儡的腹中射出八枚鋼釘,直取對手,讓傀儡戲的表演進入了高潮,也進入了向死而生的無畏境界!

從幻戲的「旁門二十八法、左道三十六術」,到集聲光電大成的現代魔術,既依靠器具、又考驗表演者功力的傀儡戲,逐漸成為了魔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或動或靜、或行或止、或歌或舞,傀儡(器具)為人所操控,操控傀儡(器具)的卻是人心。不論是傀儡戲,還是常見的魔術表演,考驗的,真真是表演者的精湛技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說閱讀君 的精彩文章:

TAG:小說閱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