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軍統「智多星」的日記:寫了將近20年,常進行自我反省

軍統「智多星」的日記:寫了將近20年,常進行自我反省

文|周渝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統治隨之土崩瓦解。這一年的海峽格外擁擠,大批國民黨高級將領與官員踏上前往台灣的輪船,永遠離開大陸。與此同時,許多來不及帶走或銷毀的文件被解放軍和人民政府所繳獲,不僅有公文檔案,也包括來不及帶走的私人物品,其中不乏一些重要人物的日記。例如太原解放後,在山西盤踞達38年之久的閻錫山的日記就沒有來得及帶走,這些日記被繳獲後,由省公安廳保存。1952年,時任中共山西省委副書記王世英批示:「作個注釋,以為以後研究歷史者之佐證。」閻錫山作為一方諸侯,身份特殊,無論其日記內容可信度如何,都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此外,還有一份被人民政府所繳獲的日記意義非常重大,那就是唐縱的日記。它之所以重要,同樣與主人身份有關——唐縱所供職的機構軍統局,可以說是民國史上最特殊和神秘的組織之一。

與軍統的其他高層一樣,唐縱在大陸時期留下的照片非常稀少。從僅有的肖像照上看,唐縱儘管穿著軍服,卻更像文人。在同僚印象中,唐縱鼻樑上常年架著眼鏡,談吐文雅,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又因唐縱外表文弱白皙,有「白面書生」之稱。從這位行事低調的「智多星」日記中,也能看出其嚴肅、低調的性格。唐縱的日記前後跨越20年,從特務工作到外事活動,從自身親歷的事件到對當時人物的個人看法皆有涉及,內容豐富,信息量極大。

現在的唐縱日記是他在1927年8月至1946年12月間所寫的日記。1926年,21歲的唐縱投考黃埔軍校並被錄取,經過一年的入伍訓練,青年唐縱也於1927年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他將日記視為「立身處世之經驗庫」,自警要「有恆心」「不間斷」,而唐縱也的確做到了,他前十年的日記雖稍有缺漏,但大體是連貫的,自1939年進入侍從室後,再未中斷。從1941年起,唐縱開始使用蔣介石設計特印的日記本,每天一頁,並於每周、每月在「反省錄」「預定工作課目」中寫出自己回顧的總結,或自己對國內外大事的看法和意見。

唐縱不但與蔣常有直接接觸,常去蔣家;同國民黨內許多高層人士也有頗深的關係,知悉較多政壇內情。因此,這部日記,對於了解和研究國民黨史,諸如黨內各派系的情況,抗日戰爭的態勢,國共關係以及蔣待人處事的習慣等等,都是一種極為難得的很有價值的資料。由於唐縱身份特殊,有許多涉密工作,即使是日記這種私人物品,他也視為機要,就算家人也不得翻閱。他的同僚沈醉在回憶文章《唐縱其人》中說,沈曾問過唐縱妻子,是否看過唐縱的日記,「不料此話一出,她馬上表現出很氣憤的樣子,對我大發牢騷,說他寫的日記誰也不準看,他們結婚十多年,多次想看看他的那些寶貝日記,都被拒絕了,吵過好幾回也沒有讓她看」。

1949年唐縱離開大陸去台灣之時,把日記交給一位朋友保管。沒想到長沙剛解放,那個朋友就主動將這批日記交給了人民政府。據當時見到過這本日記的人回憶:日記從1927年唐縱進黃埔軍校六期寫起,直到1946年底。一律用鋼筆字的黑皮筆記本寫成,大小一律,好幾十本,字也端正。由此,可以看出這個人生活嚴謹,工作也認真踏實,深得蔣介石器重。在唐縱的日記本里,夾了不少蔣介石寫的批示條子,「都是約半寸寬、兩三寸長的小紙片,包括『中正』簽名,字寫得很端正,內容極短,只是幾個字的批複或交辦某事。」唐縱收集了很多張,很珍重地將它夾在日記的相關部分。

1952年,經中央批示,這批日記從湖南調到了北京。而當唐縱日記再有消息時,已是20世紀90年代初。群眾出版社將日記進行編輯整理,以《在蔣介石身邊八年》為書名出版。該書開卷「編者的話」中,對內容進行了這麼一段說明:日記前後跨越20年,且內容龐雜,文字冗長,為此,我們整理時進行了刪節摘編。摘編的原則是,在注意歷史連續性的基礎上,突出其中有關史實性的記載,特別是1939年唐縱在侍從室任職以後的部分。擇編的內容全部原文照錄,未加編者的觀點。也就是說,這次出版的《在蔣介石身邊八年》一書並非完整版的唐縱日記。

後來唐縱日記又以其他書名出版過,如團結出版社於2011年出版了《蔣介石特工內幕——軍統「智多星」唐縱日記揭秘》一書。經筆者比對,發現後來市面上的各版唐縱日記均是以1991年群眾出版社的《在蔣介石身邊八年》為母體,再次編輯而成,並未見有新內容披露。至於日記原本今存放於何處,亦不得而知。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笑到最後也被罵了千年,石敬瑭受岳父器重卻處處遭人戒備
道教、佛教都曾經爭奪的一塊風水寶地,一場大雨讓它名傳天下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