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唯品會2季報凈利大漲但股價狂跌,背後三大原因:營收增速放緩至18.4%、年度活躍用戶或已負增長、運營利潤同比大跌35.6%

唯品會2季報凈利大漲但股價狂跌,背後三大原因:營收增速放緩至18.4%、年度活躍用戶或已負增長、運營利潤同比大跌35.6%

編者按:通過重估已投資的公司提升的投資收益僅僅是會計賬面的調整,並不會產生真正的現金流。這種做法或許可以蒙蔽散戶或者業餘媒體的眼睛,但絕對欺騙不了華爾街。如果不想繼續重蹈覆轍,唯品會需要真正在業務上拿出成績。

文 / 楊文征

編輯 / 愛剪字

唯品會在周一美股收盤後公布了2018年2季度的財報。歸屬股東凈利潤達到6.8億元,同比增幅76.4%創下近兩年新高。但有趣的是,唯品會股價不漲反跌。周一盤後股價跌幅近8%,周二繼續狂跌,最終以7.55美元收盤,下跌16.2%。

部分媒體非常業餘地將股價下跌歸咎於業績指引不佳、用戶增速放緩。誠然,這些確實是唯品會所面臨的困境,但股價下跌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此,而在於凈利潤。雖然上漲76.4%,但本季度的凈利潤依然不及格。

華爾街對二季度的預期是營收21.08億元,Non-GAAP每股收益0.95元。實際情況是營收20.74億元,Non-GAAP每股收益0.84元。雙雙低於預期,股價不跌才見鬼了。

1

營 收 增 速 放 緩 至 18.4 % ,

年 度 活 躍 用 戶 或 已 負 增 ?

近年來唯品會營收持續放緩。在最近的幾個季度,增速更是屢創新低。去年同期尚有30.3%的成長,但如今只剩下18.4%。

來源:唯品會財報

增速放緩最核心的因素是用戶增長乏力。這是一個行業性問題,互聯網人口紅利殆盡、獲客成本劇升,所有平台的用戶增速都在減緩。作為上市公司的唯品會面臨更大的壓力,為了讓財報儘可能的好看,他們開始不斷調整財報中所披露的指標。

傳統上,唯品會財報中所出現的用戶指標為Active customers,即活躍用戶。準確地說這是一個季度指標,指的是過去單個季度里,在唯品會平台上至少有一次消費行為的用戶數量。比如「2018年2季度活躍用戶」在財報中的表述為「The number of active customers for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18」。

但從2017年3季度起,唯品會突然不再公布這個指標,轉而採用「截止到XX月XX日,過去12月累計活躍用戶」的描述,比如今年1季報上就是「The number of active customers for the trailing twelve months ended March 31, 2018」。換句話說,唯品會以往公布的都是季度活躍用戶,但從去年3季度開始,他們轉而公布年度活躍用戶。

「年度活躍用戶」的概念本身沒有任何問題,阿里、京東、拼多多公布的都是這個指標。但唯品會詭異之舉在於其突然地改變,而且還不止一次。在剛剛發布的2季度財報,唯品會又放棄了該指標,重新開始公布季度活躍用戶。

18Q1用的是過去12個月的用戶數量,18Q2就變成了2季度單季的用戶量。

來源:唯品會18Q1及18Q2財報

「反覆無常」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儘可能讓財報更加好看。下圖整理了唯品會2016年以來的用戶增速,我們可以看到,從2017年3季度開始到2018年1季度,唯品會公布的用戶指標均為「過去12個月活躍用戶」,但在2季度,他們又重新開始公布「季度活躍用戶」。

本季度6%的用戶增速其實並不好看,但為什麼突然又重新啟用「季度活躍用戶」這個指標了?合理推測,他們這麼做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年度活躍用戶」已經出現了負增長。

17Q3、17Q4和18Q1,唯品會年度活躍用戶分別為6050萬、5780萬和5660萬,同比增幅分別為22%、11%和2%,按照這個趨勢判斷,本季度很有可能已經是負增長了。實際上,由於年度活躍用戶是過去12個月的用戶數量,季節因素已經不存在了,所以環比也很有參考價值。去年4季度和今年1季度的年度活躍用戶環比均為負增長,這表示其流失用戶高於新增用戶,同樣代表用戶量已經見頂。

2

投 資 因 素 主 導 凈 利 潤

言歸正傳,接下來就解釋一下為什麼增幅76.4%的凈利潤是低於預期的。唯品會本季度營收200.7億元,同比增幅18.4%;成本(Cost of revenues)166.9億元,增幅22.2%。由於成本增速高於收入增速,導致毛利率下跌。

來源:唯品會財報

本季度,唯品會毛利率19.5%,同比下滑2.5個百分點。毛利潤40億元,同比增長4.8。收入增長18.4%,毛利增長更是只有4.8%,為什麼凈利潤卻可以漲76.4%?

如果有一定的財務基礎,你可能會判斷原因是費用下降。沒錯,這的確起了一定作用。本季度,唯品會總運營費用(Total operating expenses)39.2億元,增幅14.6%,占營收比重18.9%,較去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但這顯然無法抵消毛利率下滑2.5個百分點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實際上,本季度唯品會的運營利潤是負增長!

來源:唯品會18Q2財報

運營利潤(Income from operations)=收入-成本-運營費用。簡單地說,這個指標反應的是公司主營業務的收入(即不考慮利息支出、投資收益、匯率波動、所得稅等情況,純粹通過主業獲得的利潤)。上圖可以看出,唯品會在18Q2的運營利潤為4億元,去年同期為6.2億元,同比下跌35.6%。

所以,如果只是看業務的話,唯品會本季度的表現是負增長。真正推動凈利潤大漲的其實源於投資。

來源:唯品會18Q2財報

去年2季度,唯品會通過出售股份或重估投資(Gain on disposal or revaluation of investments)獲得的收益為5561.5萬元,這一數字在本季度達到了3.09億元,增加2.54億元。

除了投資收益增長了以外,本季度唯品會因投資而產生的損失也在減少。Impairment of loss of investments,即投資減值損失,它和前一個指標剛好相反,指的是此前的投資因為重新估值而產生的損失。唯品會在17Q2的投資減值損失為1.03億元,本季度則為0,增加1.03億元。

不是特別清楚到底是哪些投資產生了收益,哪些造成了損失。唯品會在2015年鼎盛時期曾經投資了多家公司,包括東南亞特賣電商Ensogo、英國特賣電商BrandAlley等。去年6月,唯品會曾被傳出將出售法國閃購電商Showroompriv.com母公司SPR Groupe 4.48%股份。

以2017年報來看,唯品會的投資更多是在縮水。截止到2016年底,賬面上對聯營公司的投資(Investment in affiliates)和其他投資(Other investments)分別為9314.4萬元和5.03億元,但在2017年底,兩者分別降至6633.4萬元和3.88億元。

來源:唯品會2017年報

除了由於投資所產生的額外收益外,匯率波動在本季度也幫了唯品會的忙。去年同期,唯品會因為匯率波動造成3689.5萬元的損失,而今年則變成了獲利7955.7萬元。一負一正,相差1.16億元。

綜上所述,雖然本季度唯品會的運營利潤僅僅為4億元,同比大跌35.6%,但由於投資收益增加了2.54億元;投資損失減少了1.03億元;匯率波動造成了1.16億元的額外利潤。最終鬼使神差地導致唯品會18Q2凈利潤達到6.81億元,同比大漲76.4%。

華爾街並不傻,他們深知投資或匯率波動所帶來的收益並不穩定,不具任何代表性。一家公司真正的價值應通過其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體現。除了前面談到的運營利潤以外,非美國會計準則凈利潤(Non-GAAP net income)同樣可以反應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該指標剔除了股權激勵、投資收益(損失)等因素對凈利潤的影響。

華爾街很多時候對於公司的業績預測正是基於Non-GAAP準則下,唯品會2018年2季度Non-GAAP凈利潤為5.84億元,去年同期為6.69億元,同比下滑12.7%。股價大跌並不奇怪。

今年以來唯品會股價已經下跌超過35%。5月15日,在1季報公布後,唯品會股價重挫20%。當時有人調侃「中國最大的特賣電商把自己的股票給特賣了」。沒想到同樣的悲劇在3個月後再次上演。通過重估已投資的公司提升的投資收益僅僅是會計賬面的調整,並不會產生真正的現金流。這種做法或許可以蒙蔽散戶或者業餘媒體的眼睛,但絕對欺騙不了華爾街。如果不想繼續重蹈覆轍,唯品會需要真正在業務上拿出成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零售百科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味多美無人麵包店的正確打開方式?我們探店後發現這些問題

TAG:新零售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