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親人罹患癌症,你應該如何告訴他/她?

當親人罹患癌症,你應該如何告訴他/她?

在美中嘉和,這樣的場景幾乎天天都在上演:

當醫生告訴家屬患者診斷是惡性腫瘤的時候,家屬第一個反應是緊張而驚慌地問一些「能治療嗎」「還能活多久」之類的問題,下一個反應就是擦掉眼淚,努力平復情緒,然後出門故作鎮定、談笑風生地和患者說,「沒事,良性的……」

我們特別理解家屬向患者隱瞞病情的初衷:為了避免患者受到嚴重的心理打擊,產生不良情緒,進而對治療和預後造成不良影響。

圖: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

但是,一味地隱瞞或許並不是最明智的選擇。說與不說或者怎樣去說其實是個艱難的選擇,要綜合多種因素去衡量,而且也沒有絕對的對和錯。

作為家屬,把握好下面幾個原則就好:

充分考慮患者知情的權利和意願

每個人都有獲知真相的權利,患者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真實病情。而且,從患者的主觀意願上來說,多數人還是希望知道真相的。2001年一項在英國進行的研究顯示87%的被調查英國患者,無論信息好壞,想知道儘可能多的關於病症的信息,高達98%的英國患者想知道他們的疾病是否是癌症。中國也一樣。根據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一項對1023名中國癌症患者及家屬進行的調查,90.8%的被調查中國癌症患者認為應該讓早期癌症病人知道病情真相,60.5%的被調查癌症患者認為應該讓晚期癌症病人知道病情真相。

因此,從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知情意願上來講,不由分說地隱瞞病情或許不是最佳選擇。

瞞一時易,瞞一世難

確診是一時的事,而治療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毫無破綻地保守秘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病理報告、檢查結果為什麼從來不給我看,良性疾病為什麼要到腫瘤醫院治療,做了手術為什麼還要長期服藥,治療後為什麼會噁心脫髮,每次複查為什麼都要查這麼多的項目……家屬向患者隱瞞病情後,面臨的可能是患者無盡的猜疑。

正所謂一個謊言需要無數個謊言去圓。在這個過程中,指望家屬、醫護人員乃至患者病友都能通過高超的演技來瞞天過海顯然不切實際,患者總會從家屬不自然的表情、醫護人員不經意間的流露或各種檢查報告單中猜出一二。

圖 上海美中嘉和腫瘤門診部

得知病情或許可以更積極地生活和配合治療

從某種程度上講,癌症其實不是一個絕對意義上的壞東西。很多情況下,它可以帶給人更積極的改變。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患者,患癌前有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說抽煙喝酒、喜熬夜、不愛運動、性格急躁易怒,而在患癌後,開始反思過往、重新珍視健康,於是積極地改進生活方式:合理飲食、科學運動、培養樂觀的情緒心態。也就是說,癌症其實幫助患者重新書寫了生活,而這種改變對患者日後的生活大有裨益。

從配合治療方面來講也是一樣。如果一味地以「小毛病」來搪塞患者,或許患者面對治療會逐漸產生鬆懈;而如果患者知道自己的對手非常強大後,才能時刻保持警惕、嚴肅對待。

給患者完成心愿的機會

在不同的境遇面前,我們對於未來的規劃和安排也是不同的。比如說,正常狀態下,我們會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學習;而如果我們被告知生命餘額不足的時候,大概所有人想到的都是及時去實現一個埋藏許久的願望,好好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最後時光。這也是如實告訴腫瘤患者病情的意義所在,尤其是對於處在晚期或時日不多的患者,隱瞞不如如實相告更有意義,畢竟如果一定要離開,不留遺憾地離開才是最令人欣慰的方式。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儘管前面講了很多,但是在到底要不要和採用什麼方式將病情告訴癌症患者的問題上,其實沒有固定的答案。這和患者的性格特徵、心理素質、教育程度、身體狀況等因素都有關係。

對於受教育程度較高、身體狀況較佳、心理素質良好的患者,建議平靜地將病情如實相告,並共同商討接下來的治療休養事宜。如果患者身體較差、心理素質不佳,為了避免帶來嚴重的心理和生理雙重打擊,建議不要一下子和盤托出,可緩慢地向患者滲透。而如果面對的是情緒極端敏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極差而治療的依從性又比較好的患者,或許善意的隱瞞也不是一件壞事。

總之,原則上講,建議家屬不要向患者隱瞞病情,應該讓患者充分地參與到病情討論、疾病治療方案選擇中來;當然,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我得過比癌症更可怕的病」
身體出現的這4個表現,或是癌症的「預兆」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