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辮帥張勳復辟失敗後,其晚年生活緣何十分奢華且過得有滋有味?

辮帥張勳復辟失敗後,其晚年生活緣何十分奢華且過得有滋有味?

1917年夏天,張勳導演了一場短暫的復辟鬧劇,他也隨之成為一個近百年來家喻戶曉的人物。復辟失敗後,張勳躲入荷蘭使館。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洪憲衲首和辮帥復辟案犯均一律實行特赦。獲自由後的張勳寓居天津,先住德租界,再徙英租界,直到1923年病故。

張勳的最後幾年,雖說離開了呼風喚雨的軍政舞台,日常生活卻沒有陷於落魄的境地,仍不改奢華之色。

張勳晚年賦閑在家,每天用八裁紙練習《麻姑仙壇記》顏體大字,每張寫四字。他還經常研習《資治通鑒》、《曾文正公家書》以及四書五經等典籍,除了自行圈點,也請一些老派名士來家講課,溫毅夫、陳貽重、商衍瀛、陳師曾、陳寶琛等,都常年被他待為上賓。

張勳好熱鬧。張家後樓內有個很大的戲台,逢他或其妻過生日,都要請梅蘭芳、姜妙香等名角來家裡唱戲。

辮帥張勳復辟失敗後,其晚年生活緣何十分奢華且過得有滋有味?

每到燈節(正月十五),張勳必命在家裡庭院中搭焰火架子,邀請親友觀賞焰火。溥儀居天津時,曾到張勳家看焰火,張勳率妻妾兒女佣人等跪在院子里迎候。溥儀後來這樣評價張勳:「我對這位(忠臣)的相貌多少有點失望——顯得比師傅們粗魯,大概不會比得上曾國藩。」

此外,張家每天都「食客盈門」,他名下的大片房子中,不少是供食客居住的。

張勳是江西人,酷嗜家鄉風味,晚年居天津,仍每年都由其二弟從老家奉新寄來烘鰍魚、臘肉、辣椒末、豆豉及米粉之類。

辮帥張勳復辟失敗後,其晚年生活緣何十分奢華且過得有滋有味?

張勳酒量過人,每頓飯需飲酒半斤。張還嗜吸雪茄,平時用三元現洋一根的雪茄煙待客。一次,唐紹儀來訪,張勳用此煙招待,孰料唐紹儀以十元一根的雪茄回請,讓張勳頓有小巫見大巫之感。

張勳晚年,對自己的復辟言行並無任何反思或悔改之意。

他當權時,被稱為「辮帥」,他的部隊被稱為「辮子軍」。失勢後,辮子軍已不復存在,但張勳和很多前朝遺老一樣,依然留著辮子。有人勸他剪掉辮子,張勳答:「我張勳的辮子等於我張勳的腦袋,腦袋掉了辮子才能掉!」

張勳平時在衣著上也極力模仿旗人的打扮,頭戴尖頂緞帽,上面綴有寶石或鑽石;身穿尺寸肥大的大褂或馬褂;腰纏綢帶幅下垂,掛著眼鏡盒、扇子套及檳榔荷包等。夏天則穿兩截大褂,足登官靴。

民國十來年時,他依舊是這副打扮。他曾在酒桌上說:「雖然天不假緣,然而我的心地亦莫至矣盡矣……」可見他的死心塌地、頑固不化,到了何等的地步。他還曾開玩笑說:「康廣廈(康有為)助我,梁卓如(梁啟超)討我,這不能說是青出於藍吧。」

辮帥張勳復辟失敗後,其晚年生活緣何十分奢華且過得有滋有味?

1923年8月2日,69歲的張勳病故於天津英租界張宅。他的靈柩經水道運回老家江西奉新,無數贛籍百姓自發相送,成為當年在江西地方上最為轟動的大事之一。殯儀耗資10萬,和幾年前袁世凱的喪葬費相仿。

從以上敘述中可以看出,張勳晚年的生活的確非常奢華,而且有滋有味!這首先得益於北洋政府對洪憲衲首和辮帥復辟案犯的特赦,使得張勳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生活奢華,則是得益於張勳雄厚的經濟基礎。

張勳在北京安定門內永康衚衕有一處住宅,是其把兄弟小德張送的,當時袁世凱想買,小德張不賣,後來乾脆送給了張勳。張勳在北京南河沿、南昌高升巷等地也有豪宅。

辮帥張勳復辟失敗後,其晚年生活緣何十分奢華且過得有滋有味?

張勳在天津松壽里有一式的小洋房一百多棟,與黎元洪宅比鄰,外加幾處縱橫畝計的大宅子。

此外,張勳獨資或投資經營的當鋪、電影公司、銀行、錢莊、金店、工廠、商店等企業有70多家。他家的傭人不下百餘,花匠、木匠、廚子、司機、丫鬟、僕人等分門別類,一應俱全,門口還有英租界工部局派來的警察站崗。

辮帥張勳復辟失敗後,其晚年生活緣何十分奢華且過得有滋有味?

粗略估計,張勳的動產、不動產加起來達五六千萬元之多。

一是家境殷實;

再一個原因,雖然曾力主復辟,但外部環境能夠容忍其作為清朝遺老身份存在;

最主要原因是,雖然逆歷史潮流而背負罵名,但張勳並不在乎,且以大清忠臣身份活在他自己的世界裡;

所以,張勳晚年能夠活的有滋有味也就不足為奇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解讀武則天在位期間創造的四個世界之最
《金瓶梅》中潘金蓮對西門慶和陳敬濟寄予了不同期望,有其詩為證

TAG:張再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