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國家要求新中國割讓12萬平方公里土地,毛主席做出五個字指示

這個國家要求新中國割讓12萬平方公里土地,毛主席做出五個字指示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在國際社會上面臨的形勢非常的嚴峻和複雜,同周邊國家的摩擦時有發生,其中尤以同印度之間的矛盾最為激烈。尤其是進入到五十年代之後,印度經常對我國邊境進行武裝襲擾,頻繁的製造流血事件。在1959年的冬天,總參接到了中印邊境地區的衝突報告,判斷如今在邊境地區的我方戰士已經到達了剋制的邊緣,急需軍委和中央的進一步指示。最終,這份簡報擺在了毛主席的辦公桌上。

在聽完了彙報之後的毛主席,點上一根香煙,臉色非常的嚴肅,直到手中的煙抽完之後,主席掐滅了煙頭,隨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認為現在兩國邊境之間太過於接近,尤其是哨所的距離更是達到了面對面的程度,雙方戰士都是荷槍實彈,只要扣動扳機就可以直接殺死對方,這種高壓態勢下怎麼可能不出問題。基於這些考量,毛主席給印方提供了一個方案,那就是兩國的哨所都向各自的後方撤退20公里,留下一道緩衝線,以解決時有發生的流血事件,還邊境以安寧。

但是,這份提議被印度方面斷然否決,為了表達我方想要尋求和平的誠意,邊境哨所主動向後撤回。但是這份善意並沒有換來任何的理解,時任印度總理的尼赫魯無視我方主動伸出的橄欖枝,錯誤的判斷這是可以隨意欺壓中國的好機會,因為邊境上的混亂依舊沒有停止。而為了確保區域和平以及不讓戰爭再次出現在亞洲,毛主席仍然堅持最初的決定:邊境部隊向本國撤回20公里。

而這一舉動無疑給印軍打了一針興奮劑,認為進攻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只需長驅直入就可以拿下覬覦已久的邊境地區,尼赫魯甚至向我國政府提出重新劃定邊境線的要求,面對著印度開出的條件,我國領導人斷然拒絕,整整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老祖宗們打下來的基業,怎麼能如此割讓?新中國不是北洋軍閥,不是民國政府,更是軟弱不堪的清廷!

面對著印軍的咄咄逼人和恩將仇報,周總理提出一項建議,認為現階段足以進行一場自衛反擊戰,時機非常成熟,而且我軍也有充足的能力保衛領土安全。在經過思索之後,毛主席對此作出五個字的指示:不打不成交!隨後,這場令印度軍方永生難忘的反擊戰正式拉開序幕。在這場保衛國土的戰役中,我軍的大兵團並沒有出動,完全依靠駐守在邊境的部隊進行作戰,雖然印軍叫囂自己坐擁50萬大軍,但是真正能夠進入到戰鬥的僅有寥寥數個師而已。

戰爭打響之後,我軍戰士依靠勇猛的戰鬥作風和精湛的作戰技藝,將兩個階段的作戰計劃全部實現,甚至可以說完全超出了總參的預想。繳獲大量單兵武器彈藥,敵軍火炮300餘門,軍用汽車400輛、坦克10輛,並在戰鬥中擊斃敵軍准將2人,擊斃俘虜敵軍士兵8000餘人。而到了戰爭末期,我軍兵鋒距離新德里還不到三百公里,敵軍甚至已經做好了巷戰的準備。但此時我軍宣布戰爭結束,進入停火狀態,並將部隊再度撤回到中印實控線的20公里之後,以煌煌天威彰顯我大國的氣概,毛主席的五個字指示也決定了印度這個國家在中印邊境上的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渠成談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獨眼將軍,曾險些戰死被運送糞便的小孩救了,還娶了大學校花
他曾經和毛主席同住了一年多,陳賡是他的老師,卻被蔣介石重用

TAG:渠成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