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民大學的校徽,到底發生了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的校徽,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自認是個表達能力很差的人,無論是書面表達,還是口頭表達。

尤其是口頭表達,大部分時候,雖然我明白別人要表達的意思,也知道自己想表達的意思,但就是沒辦法快速組織語言準確表達出來。

日子長了,我乾脆不說了,和熟人喋喋不休,和生人隻字不言,就傻樂。

諱疾忌醫,我更偏愛文字一些。

文字和語言不一樣,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文字雖然也是工具,但是,是可以傳播和傳承的。

因為身在廣告行業,經常有客戶在敲定設計方案時,發來一堆國外的排版:就是這個風格,就照著這個做肯定沒問題。

等你做出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客戶狐疑:怎麼跟我給你的不是一個感覺啊?

當然不是,一個英文,一個中文,能一樣嗎?

英文字母重在排列組合,一共就26個,顛來倒去,還是這26個,所以就很適合當今的電腦排版,本來就很規矩。

中文則不一樣,是象形文字演變來的,象形文字是什麼?可不就是畫畫么。老外說,中國人寫字像畫畫一樣,是的啊,畫哪有什麼邊界,非要把圖案框在一個個固定的框框里,肯定彆扭啊,所以漢字用毛筆寫出來就比電腦排出來好看。

漢字之美源自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大家都知道,就是刻在烏龜殼和動物骨頭上的文字,搞笑了,古人為什麼要把文字刻在烏龜殼和動物骨頭上?

古人科學知識有限,但凡無法解釋的事情,便歸因於「神」的作用,甲骨是古代活人與死人溝通的方式,是商王與他的祖先們聊天的媒介。

占卜的人把甲骨磨光,然後加熱,甲骨受熱就會開裂,巫師之類的就根據裂紋的情況讀出問題的答案,然後把占卜的過程和結果刻在甲骨上。

甲骨一旦受熱開裂,會發出「卜」的一聲,古人認為這是甲骨「說話」,因此這一聲音就成了這個字的發音,其字形就演變於甲骨的裂痕形狀。

金文其實就是銘器上刻的文字,青銅器之類的,有時候刻在器皿底部,有時候刻在器皿外壁上,現在,我們去博物館看文物,在很多文物外壁上都可以看到。

有時候,這些銘文只是簡單的一個字,可能是製作者的姓氏或者族徽:趙錢孫李……;有時候,則完整的刻錄著這一器皿的來歷和用處:哪個哪個皇帝什麼時候用來祭天祭祖賜給誰誰誰了之類的。

雖然都是一些簡短的記錄,但是這些甲骨文和金文也足以為我們認識古代人的生活,打開一扇窗戶。

比如這個利簋上的銘文寫到:武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右吏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

意思是說:周武王攻伐商紂王,在甲子日的早晨出現木星上中天的天象,經過黃昏到第二天早上,武王贏了,滅了商。在辛未日,周武王檢閱三軍(應當是在今日鶴壁搞的「大賚天下」),賜給一個叫「利」的右史許多金屬青銅,利便用這些青銅為先祖檀公鑄造了此利簋。

不僅讓我們知道了武王伐紂的歷史事件,還可以通過天文學研究,得知武王伐紂的具體時間,以及閱兵地點、人物等。

象形文字不只甲骨文一種,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等等都是象形文字,但是,它們都失傳了……唯有漢字沿襲了甲骨文,使用至今。

我剛來北京的時候住在人民大學附近,每次路過人大,都驚覺它的校徽實在讓人浮想聯翩。

這三個人到底在幹嘛啊?好羞射。

人大校徽中的,就是三個甲骨文的「人」字,如果我們看今天的「人」字,很容易想到「一個人邁著大步朝前走」的形象,實則不然。

甲骨文中的人字就是這麼寫的,這並不是一個人邁步走,而是一個站立的人的剖立面。

如果兩個人背對背站著,像這樣:

起初這個字代表「背面」、「後面」的意思,後來就演變成了「北面」,即「北」字。而一個人伸開四肢,像我們平躺在床上一樣,就是「大」。

這也就有了北京大學的校徽。

是不是很好玩?我用一些簡單的甲骨文畫了一幅畫,送給你們,希望你們不要嫌棄,哈哈。

對甲骨文有興趣的朋友,推薦一本《給孩子的漢字王國》,可以買來看看,本文甲骨文及金文圖片亦來自這本書。

- THE END -

本文相關書目推薦

《 給孩子的漢字王國 》 | [瑞典]林西莉 著 李之義 譯 | 中信出版集團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 王力 主編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白魚解字 》 | 流沙河 著 | 新星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鄒學渣 的精彩文章:

TAG:鄒學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