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文武皆上品,既當得了御史也能征善戰,唐玄宗對其讚不絕口!

此人文武皆上品,既當得了御史也能征善戰,唐玄宗對其讚不絕口!

原標題:此人文武皆上品,既當得了御史也能征善戰,唐玄宗對其讚不絕口!


唐玄宗李隆基曾經如此評價過一位大臣:學綜九流,才苞七德,武稱敵國,文乃時宗。憂邊之誠,所懷必盡。奉上之道,知無不為。能夠得到玄宗如此極高評價的大臣屈指可數,那麼這位文武皆上品的臣子到底是誰呢?


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主人公——王晙。

王晙生於河北滄州,後遷到了河南的洛陽,父親名字叫王行果,曾經是當時首都的縣令。如此可見,王晙本就生於官宦人家,世家為官,王晙幼時就受到家庭的熏陶,自然成長為將相之才。


可惜的是王晙的父親在他未及弱冠之時就離開了人世,王晙則是由祖父撫養成人,他沒有因為自己年幼喪父而鬱鬱寡歡,反之,王晙的性格在成長過程中變得豁達開朗,學習上也認真勤奮,咸亨三年科舉時,就輕鬆考上了進士。


一開始王晙還只是清苑的縣令,後來被提拔到皇帝身邊,做了御史,之後又擔任過將軍、都督等職位,都有不凡的表現。


709年,也就是景龍三年,王晙出任廣西桂林的都督。他來之前,這的軍隊一直靠附近的百姓的糧食供給,百姓生活質量很低。王晙上任以後,建造修繕城牆,把原本守在這裡的軍隊遷走,治理水力工程,還開墾了不少荒田,讓百姓吃穿不愁。後來,王晙想要回到老家安享晚年,百姓知道以後十分第不舍,就一起聯名,請求皇帝讓他再留一年,皇帝知道後,特地下詔書表揚了王俊,讓他留任一年。

開元二年,王晙又統領三個地方的軍隊,雖然軍隊人數之多,他卻治理有方,又被提拔為太僕寺少卿,也是在這一年,吐蕃開始大肆侵略,王晙又被任命為牧使,緊急帶著身邊的兩千將士與大軍會師,王晙又挑選了精兵七百人換穿吐蕃服裝,分為前後兩隊,趁著晚上去偷襲敵軍,快到敵軍的營地時,他命令前面的小隊假裝害怕地大喊,後面的則打起鼓來,吐蕃的人以為是唐的軍隊來了,晚上又看不太清,慌亂中自己人打自己人,軍隊元氣大傷。


不久,另一位負責這次剿叛匪行動的將軍薛訥也率軍趕到,但是卻被吐蕃的軍隊埋伏,腹背受敵,王晙趁夜裡,命令自己的軍隊偷襲敵軍,再一次打了場勝仗。與薛訥集合後,王晙也沒有懈怠,他一路追趕,一直追到黃河附近,將吐蕃搶走的東西全部取回。戰後,王晙被加封為銀青光祿大夫,賜爵,兼任原州都督。


除了吐蕃的侵略,王晙還提前發現了突厥一族想要叛變的意圖,716年(開元四年),王晙聽說以後,就寫了奏章給朝廷,認為突厥當時同意歸順是被迫的,讓他們一直在邊疆的地方住著會引起他們的反心,建議脅之以威,誘之以利,把他們遷到南方,遠離他們原本的文化,讓他們漸漸地和漢人變得一樣。


同時,王晙還認為,如果不這麼辦,一旦他們找到了渡過黃河的辦法,一定會發起戰爭。結果,皇帝還沒有給出回應,王晙說的就變成了真的。同年十月,唐玄宗讓王晙帶著軍隊去圍剿叛軍。王晙選擇了走小路,不讓敵軍發現,打一個措手不及,誰知道路上遇見了大雪,軍隊很難前進。


王晙擔心耽誤時間,就對神靈禱告:「如果這次出軍是錯誤的,就算在我一個人頭上,不要懲罰我的士兵們,如果上天知道我是為了國家,就請把大雪停下!」沒想到這一說,大雪真的停了,於是王晙帶著軍隊快馬加鞭,最終將叛軍拿下。

戰後,王晙升任,在地方管理軍隊,皇帝覺得他不在身邊總是不踏實,就又改任他為御史大夫,讓他回到朝廷中為自己出謀劃策。


不論是御史,還是管理百姓事務,或是帶兵征戰沙場,王晙都輕輕鬆鬆地應對,並做出了一番功績,實在是一個「全能型」人才,怪不得要被百姓留下連任一年。


王晙的晚年也沒有閑著,開元十年,王晙本已經告老還鄉,卻又被朝廷召回,重新任用他為太子的詹事,開始為太子分憂解難,還被加封為中山郡公,唐玄宗北巡到了太原,就讓王晙在太原做官整治。四月,王晙又被調回京城, 管理起兵務。

732年,也就是開元二十年,王晙離世,走的時候七十歲有餘,皇帝又追贈了他尚書左丞相,和忠烈的謚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民俗文化錄 的精彩文章:

吳三桂自知必死,下了一道命密令,使後代存活200餘年!
號外野史: 司馬懿和諸葛亮曾是師兄弟, 為了一本書反目?

TAG:中華民俗文化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