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版絕地求生:隊友離他而去,依舊頑強吃雞!
月球上真的有嫦娥么?水星上真的有水?火星上真的有外星人嗎?我們真的是宇宙里唯一的生物么?
自古以來,當人仰望星空的時候,總是在不停思考著這個問題。對太空的嚮往,對未知存在的好奇和探索,或許是全人類的天性。
對太空的嚮往,或許是全人類的天性。圖片來源:newscientist.com
但以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想要看到宇宙深處的景象,或許只能在大熒幕上實現。在科幻電影里,我們渴望著在太空中發現更美好的未來,大膽前往前人未至之地。雖然這個宇宙可能對人類並不是那麼友善,雖然太空之路可能充滿崎嶇。但這也不能阻擋人的探索腳步,畢竟,它就在那裡。
《阿波羅13號》:休斯頓,我們出問題了
1970年的美國,人類剛剛將三名宇航員送上月球,阿姆斯特朗邁出了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步。這一年,人類對於太空信心滿滿,於是他們進行了第三次登月計劃。阿波羅13號任務開始執行。
《阿波羅13號》海報。圖片來源:douban.com
誰曾知,在飛船發射後,服務艙的氧氣罐爆炸,太空船受損嚴重,飛船無法繼續執行登月計劃,飛船上的三名宇航員也面臨生命危險,在地面飛船中心的遠程協助下,三名宇航員開始進行自救,並最終成功返回地球。
《阿波羅13號》中的三位宇航員。圖片來源:douban.com
《阿波羅13號》就取材於這個真實事件,它還原了事故發生時的場景,還有宇航員在太空中展開自救的驚險過程。
為了拯救這三個人,無數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次失敗的探月活動被稱為「偉大的失敗」,因為它讓人類對於太空的危險有了更多認知,航空技術也得到了更多的積累和成長。這也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實施外太空拯救,人類有能力去到月球,也有能力在出現危險的時候保護自己。
《阿波羅13號》整整鼓舞了一代美國人,現役的NASA宇航員和工程師,就有不少是看了這部電影,受到激勵後參與到了太空探索事業中。
圖片來源:douban.com
片中的台詞「休士頓,我們出問題了」(Houston,we have a problem)也成了經典,在《地心引力》《低俗小說》《變形金剛》等諸多電影中都有出現,作為致敬。它甚至變成了一種流行語——在告訴別人某個嚴重問題時,經常以這句話作為開場白,來讓沉重的談話可以稍微輕鬆詼諧些。
《地心引力》:人類從未如此渺小
美國「探索者號」太空梭在執行清洗哈勃望遠鏡的任務時,遭遇到廢棄衛星碎片的襲擊,飛機上的宇航員僅剩兩人存活,同時他們還失去與休斯頓太空中心的聯繫。兩人決定利用攜帶的推進器前往不遠處的國際太空站,在靠近國際空間站的時候,二人撞上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並失控……
《地心引力》海報。圖片來源:douban.com
《地心引力》的劇情,要說它是真實發生的航天新聞,肯定會有人相信。這確實是在現有航天技術背景下,可能會發生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導演阿方索·卡隆就將視角切入地外太空背景。長鏡頭下,蔚藍的地球背後是深不見底、漆黑一片的宇宙。洛夫克拉夫特說過:人類最古老而強烈的情緒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便是對未知的恐懼。宇宙的黑暗和未知,再加上無法掌控的事故,人類的恐懼被放到極大。
《地心引力》劇照。圖片來源:douban.com
是的,在浩瀚太空面前,人類實在太渺小。但正是在這種巨大的恐懼之前,還能邁出步伐的人類,才更顯偉大。
《火星救援》:火星上,最適合種植的植物是土豆
發生航天事故,你成了遙遠火星上的唯一一個智能生物,沒有救援,只有少量的物資。
大部分人聽到這種情況,都覺得自己必死無疑了。但《火星救援》講述了一個現代版的魯濱遜漂流記。
《火星救援》海報。圖片來源:douban.com
載人航天宇宙飛船阿瑞斯3號成功抵達火星,誰知遭遇了一場巨大的風暴。撤離途中,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滯留火星,由於生還希望渺茫,隊友們只得匆匆返航,並向世人宣告他已犧牲的事實。
出乎意料的是,馬克幸運地活了下來,他躲進駐火星的航天基地療傷。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馬克開始了火星魯濱遜的生活,只是這一次並沒有「星期五」來幫忙……
倒霉的馬克只能孤軍奮戰。圖片來源:douban.com
電影的主線很簡單,就是馬克不停自救,實驗、失敗、思考又重來的過程。
身為生物學家的馬克,先是找到了物資里留存的馬鈴薯,決定用火星的土壤在居住艙種植馬鈴薯來延長生存時間;然後嘗試以各種方式恢復與地球的聯繫,包括在星球表面留下可觀測到的標記,修復因為小故障而失聯的探測火星車;最後,就是活下去,儘可能的活下去。
馬克在自製塑料大棚里種土豆。圖片來源:douban.com
跟諸多災難片所渲染的絕望氣氛不同,《火星救援》沒有編劇強行開的金手指,只有馬克一點點做出的實驗和努力。馬克在結尾對新人宇航員說:「當時我並沒有害怕死亡,而是先解決一個問題,再解決下一個,然後我就回來啦!」而這一點點的努力和進步,才是我們通向星辰大海的唯一途徑。
《星際穿越》:我們的航向是宇宙深處
隨著技術發展,人類不可避免會將視野投向宇宙更深處。
《星際穿越》就講述了人類通過蟲洞尋找新家園的故事,因為有物理學家為電影做的技術支持,使得影片里飛船、蟲洞和黑洞的展現都儘可能的真實。
有諾獎級物理學家做顧問的《星際穿越》,劇情設定就不同尋常。圖片來源:douban.com
隨著氣候的變化,地球上的農作物大規模地枯萎死亡,人類開始尋找新的居住地。藉助土星附近的蟲洞,NASA派遣了數只探險隊到遙遠的星系去尋找適合居住的星球。傳回來的資料顯示有三顆適宜居住的星球,為了探明真相,NASA前宇航員庫珀離開自己的女兒,與另外三名宇航員一起搭乘宇宙飛船前往目前已知的最有希望的三顆星球考察。
陌生的星球,尋藏著生機還是危險?圖片來源:douban.com
他們穿越遙遠的星系銀河,這是一小時同時也是七年光陰逝去的滄海桑田。但在能窺見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壯偉與神秘面前,一切似乎都值得了。
《星際穿越》中的五維空間。圖片來源:douban.com
在《星際穿越》中,主角們最終為人類尋找到了新的家園。而這一結局其實也暗示了人類的未來,說到底,我們之所以會嚮往太空,是因為那裡才是人類生存的希望。正如史蒂芬·霍金所說,「我們生存的唯一機會就是不要蝸居在地球,而是儘快在太空中擴散開來。」
編輯:大琳砸
更多科幻電影
果殼少年
ID:guokr_junior
果殼為中學生量身打造的知識產品
還不快關注一下!
雖然還不能評論
但你在後台的留言我們都看得到
當然還有你的贊~


※太壞了,居然用劉慈欣的小說引誘我學物理!
※澳大利亞算亞洲球隊?一本世界盃地理糊塗賬
TAG:果殼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