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6本書,讓你成為一個有自己思考能力的人

這6本書,讓你成為一個有自己思考能力的人

1.

《尋找家園》

《尋找家園》是一代學人的心靈史,是關於苦難的藝術之書。書中作品沉重如山,靈動如水,是當代散文最美的收穫。

《尋找家園》所編為非虛構散文,是廣義的散文。廣義的散文,不拘記敘、抒情、議論、不限文章、日記、書信,重要的是同大地的關聯。這其中,有泥土的沉重、樸實、芳香與苦澀,有水的柔潤,也有乾旱及焦渴。

2.

《飄》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成名之作,書寫了美國文學史上最為光輝的一頁。作品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主人公斯佳麗曲折悲哀的婚姻故事。

由於家庭的熏陶,米切爾對美國歷史,特別是南北戰爭時期美國南方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在家鄉聽聞了大量有關內戰和戰後重建時期的種種軼事和傳聞,接觸並閱讀了大量有關內戰的書籍。她自幼在南部城市亞特蘭大成長,耳濡目染了美國南方的風土人情,這裡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成了米切爾文思縱橫馳騁的背景和創作的源泉。

3.

《皮囊》

書中收錄有《皮囊》《母親的房子》《殘疾》《重症病房裡的聖誕節》《我的神明朋友》《張美麗》《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願每個城市都不被閹割》《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回家》《火車伊要開往叨位》等14篇作品。

《殘疾》里的父親,他離家、歸來,他病了,他掙扎著,全力爭取尊嚴,然後失敗,退生為孩童,最後離去。父親被照亮了。被懷著厭棄、愛、不忍和憐惜和挂念,艱難地照亮。就在這個過程中,作者長大成人。自70後起,在文學書寫中,父親形象就失蹤了。而蔡崇達的書里,這個形象重新出現了。

這部特別的「新人新作」,由韓寒監製,上市之初即廣受好評。莫言、白岩松、阿來、閻連科等評價為當下寫作中的一個驚喜。或許《皮囊》真是新生的"非虛構"寫作林地里,兀自展現的一片完全與眾不同、可讀可思、獨具樣貌的林木。

4.

《無聲告白》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還不知道。

莉迪亞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髮。父母深信,莉迪亞一定能實現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莉迪亞的屍體被發現後,她的父親內疚不已,母親則一心報復。莉迪亞的哥哥覺得,隔壁的壞小子鐵定脫不了關係,只有莉迪亞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無聲告白》是伍綺詩耗時六年寫就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故事編排精妙細緻,文筆沉穩內斂,一經出版便廣受好評,成為2014年度最具實力且眾望所歸的黑馬,不僅躍升為《紐約時報》暢銷書,還獲得包括美國亞馬遜網站在內的無數媒體評選出的2014年度最佳圖書。

5.

《目送》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組成,是為一本極具親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正如作者所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目送》以溫柔筆觸描寫親子間的親密互動,同時身為父母與子女雙重身份的她逐漸明了人世中親情的牽絆,不僅是當下的感動,亦是漸行漸遠的必經路程,龍應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筆調,描寫諸多生活中有情細節,在在反映出其細膩情感,讀起來溫馨有味,情意盎然。

6.

《燃燈者》

一段最樸實最感人的師生情,一曲千迴百轉感人肺腑的精神長歌,再現一代大師的風骨與情懷。 厚重如山,空靈如詩——兩代學人精神相續的心靈史、思想啟蒙史。

周輔成:文化,就是從久遠的過去所流來的潮水,人沐浴於文化中,就是與一個巨大的生命之流結合,它能洗滌我們的心靈,也能鼓舞我們的心靈。

趙越勝: 先生就是一盞放在燈台上的燈。他照亮了一家人,這家裡有求善問道的莘莘學子,有漫遊精神世界的讀書人,也有辛勞於野的大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書薦 的精彩文章:

這5本書,讓你成為一個更有深度的人
這3本書,帶你感受那些在黑暗裡找尋光明的人生

TAG:每日書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