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飄搖下的可穿戴設備市場能否重新起航?
如今,物聯網時代正在到來,相關智能設備也逐漸走進生活當中,而可穿戴設備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據IDC預測,2016年到2020年可穿戴市場將呈現明顯增長,預計2020年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發貨量會達到2億,智能手錶出貨量將達到1.61億塊,可穿戴設備市場潛力巨大。被巨大的市場潛力所吸引,不少企業紛紛加入到可穿戴設備研發中,華為就是其中之一。
在MWC2014上,華為發布了其首款可穿戴設備——TalkBand B1,據悉這是全球首款將藍牙耳機功能和運動、睡眠監測功能融於一體的可穿戴設備。之後在2015年MWC上,華為又發布了TalkBand家族的第二代產品TalkBand B2,在性能上較之第一代有所提升。
2016年,TalkBand B3又與P9共同在倫敦全球發布,引入3D曲面屏設計及多種運動及商務腕帶,為用戶提供更多豐富的選擇。到華為手環B5發布之際,華為TalkBand系列作為全球首創的通話手環品類,全球發貨量達400萬。
其實從華為智能手環的進階歷程不難看出,近幾年人們的生活質量提升,以及用戶需求的提高。也正是因為部分可穿戴設備跟不上市場需求的提升,逐漸失去用戶青睞,導致可穿戴設備市場遭遇困境。
如今,可穿戴設備行業的衰落還在繼續,不少企業開始退出這一市場。CNBC援引信源消息稱,英特爾在兩周前已經砍掉了3年前收購來的健康手錶公司Basis。
其實英特爾縮減可穿戴設備業務也在意料之中,相關傳言去年便已經流傳開來。去年11月,英特爾收來的Basis業務據傳已經裁掉了80%的員工,而除了Basis業務被砍之外,英特爾買來的Recon業務暫時沒有新消息。
而英特爾並非唯一一家準備捨棄可穿戴設備的公司,不少此前大力投入該市場的企業正在撤回資本或是繼續觀望。為何看似吃香的可穿戴設備會遭遇如此境地?
眾所周知,互聯網時代發展日新月異,可穿戴設備也在不斷更新迭代。儘管市面上的產品琳琅滿目,但有些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比如由於充電介面不統一,電池續航能力有限,能源接入點有限,不能滿足電能無線移動式接入等。
另外,目前可穿戴設備還沒有抓住消費者需求,只做表面功夫,對考慮實用性問題不夠重視。其實消費者不需要功能花俏、過多的可穿戴設備,而是在某些特定用途、單一領域,具備簡單操作特性的可穿戴設備產品,即可獲得青睞,但顯然不少廠商忽略了這一點。而在功能上真正實現簡單操作、便捷實用效果的,又大多因為成本高昂,不能被普通用戶接受,因而銷量並不高。
此外,隨著可穿戴設備收集越來越多的敏感信息,以及逐漸成為全面的數字自我,隱私和數據安全將變得至關重要。對於隱私信息的保護,也將成為未來可穿戴設備市場將面臨的重要問題。多方原因作用下,可穿戴設備市場造成了當下的局面。對於問題的解決以及未來的發展,業內人士紛紛開始出謀劃策,至於能否成功度過難關,時間會給出答案。


※中日為何「情定」自動駕駛?或掀起新一輪全球風雲
※外骨骼機器人助力康復醫療,面對巨大市場還需解決這些問題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