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晶元業投資到底「to be or not to be」?

晶元業投資到底「to be or not to be」?

集微網消息(文/艾檬)在一家投資公司工作的徐先生每天準點到一家網紅創業公司固守,軟磨硬泡三個月後,終於這家創業公司老總熬不住了,好吧,我同意讓貴公司股權入股本公司1000萬元。而另一家投資公司的戴先生卻是在投資的某公司釜底抽薪之前,提前警覺將之前的投入成功贖回,入職半年後即成功晉陞VP。

這或是投資公司與創業公司之各種現象的冰山一角。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讓全民創業時代來臨,AI、自動駕駛等風口讓創業者趨之若鶩,而風險投資基金(VC)是初創企業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VC和創業公司之間真的如同一對歡喜冤家,能否真正情投意合、並肩作戰?

選擇的考量?

拿AI來說,AI創業和投資明顯存在過熱、無序和失衡情況,多家研究報告紛紛預測,AI領域存在巨大泡沫,即將迎來倒閉潮。在資本層面也是寒冬將至,面臨中美貿易戰升級、人民幣縮緊、美元基金融資規模變大、融資速度加快以及全球美元向中國和亞太地區流入加速進行等諸多挑戰,有可能會給投資市場帶來深刻影響。

目前國內創投領域正在經歷一波洗牌,對於投資機構來說應該是一個利大於弊的好機會。一方面有獨立研究能力的機構可以更深度的研究行業,有相對充分的時間更從容的做項目篩選;另一方面科技創業泡沫在逐漸消失,會有更多的項目估值回歸理性。」 同渡資本合伙人王毅的總結正是現狀的映射。

顯然,對於創業公司的選擇,投資方要做的功課很多。在分析一個創業公司的發展前景以及決定投資的額度方面,王毅表示,我們主要看幾點,第一是團隊,這個團隊在創業項目領域是否有足夠的積累,創始人對創業這件事情是否有清晰的認知,對利益分享的態度,核心團隊之間的共事經歷等等,這是核心;第二是創業項目所處細分領域是否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市場成熟度如何,技術壁壘是否足夠高;第三是行業內其他玩家的情況對比。投資額度一般在2000萬元以下。

對於中小投資公司而言,對技術、產業獨立的判斷力,產業資源和生態的積累以及對未來趨勢的洞察尤其重要。耀途資本創始合伙人楊光坦言,以耀途資本的基金規模來說,不可能在同一賽道上同時投幾家,只有一次扣動扳機的機會。這個時候,對專業度和獨立判斷力就有很高的要求,耀途只能選擇賽道上的一個選手,只有在細分領域比市場上大部分投資機構更專業,才能投到真正頂級的項目。

將門投資管理顧問(北京)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兼CTO沈強也認為,目前AI的投資太多,泡沫是有的,但關鍵是度的把握,一點點泡沫會促進產業的發展。將門投資基金更關注於選擇通過技術創新激活商業場景、實現商業價值的初創企業,著重分析其技術、團隊以及在產業中構建價值鏈地位的能力。

跟投是為何?

在投資的大軍中,既有高富帥的明星財團,亦有知名公司如高通、小米、三星、騰訊、聯想等成立的風險投資部門,還有大量的中小投資公司,這也使得跟投現象興起。

上海三盛宏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產業投資發展部總經理李鍇表示,一般來說,明星機構領投,其他公司跟投,一般還是看重人脈圈子,跟投的公司無非是想要財務收益,但實際上並不能提供更多的產業資源,是沒法完成真正的協同效應的。

「從創業企業來說對跟投基金有所選擇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融資額有限,對於投資方的篩選就主要在同質化的內容(錢)之外那些差異化的內容如資源、品牌等等。」 王毅認為,「這一方面使得資金向頭部項目集中,這類也是近兩年創業領域的一個趨勢,而這對於頭部項目來說成功概率更高,對投資人來說風險更低,但伴隨的是收益也會走低。」

同時這也反映出相當多的中小投資機構缺乏足夠深的產業知識。王毅提到,這進而導致判斷力不夠,跟投是一個相對簡單且偷懶的辦法。解決之道是中小機構需要從研究做起,從被動跟投變為主動研究型投資。

晶元是下一波機會?

雖然國內外環境變局從生,但國內仍處於從市場驅動到領導力驅動和創新驅動的供給側改革之路上,而新興AI、自動駕駛、5G、物聯網等方興未艾,技術驅動的創新能創造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

而創新的支點之一晶元到底是燙手山芋還是香餑餑?對於晶元投資現狀,一般投資人的觀點基本上是投入成本高、門檻高、周期長、回報率低。但今年以來的中興事件和中美貿易衝突激勵了中國加強這一產業自主創新的勢能,IC自主化的意願和需求達到前所未有的迫切。

除政策扶持外,在大基金帶領下,地方政府、金融機構、社會資本、科研機構力量凝聚,引發了中國IC業的連鎖反應,我國IC領域的投資力度持續不斷加大。不少風投在IC領域有著長期的布局。一些在技術領域布局較多的機構,如華登國際、中科創星、北極光、祥峰投資、國科嘉和等,在IC領域布局都在6家以上。這兩年AI、CV專用晶元及5G、IoT相關通信晶元,更是得到了不少VC的熱追。

隨著連續不斷的政策扶持以及對中國芯的熱切期盼,IC行業將有望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晶元業投資已然到了新拐點。在一期大基金的示範指引下,各地提出或已成立子基金合計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相當於實現了近1∶5的放大效應。今年的大基金二期或將帶動投資總額過萬億元,更好地推動國內集成電路行業內的協同和聯動,對生態圈的建立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國內晶元大多集中於通信晶元、顯示處理晶元、分立器件、MCU等中低端,而中高端性能的晶元以及關鍵器件基本上都是國外廠商壟斷。但隨著AI、自動駕駛、5G、物聯網的興起,將締造巨大的商機,並有望重塑產業鏈格局,成為我國IC產業和投資的重要突破口。王毅舉例說,在物聯網領域主要機會在於底層的感知層(感測器、晶元等)及上層的行業應用層。垂直方向上低功耗低成本的晶元及感測器,水平方向上的車聯網、工業物聯網領域等都有機會。

做好長久戰準備

雖然晶元存在巨大的產業投資機會,但半導體產業模式由集成向垂直分工變遷、產業周期演變、全球化分工合作和供需依存競爭等影響,在選擇技術突破口時,應該站在全球高技術產業動態博弈的立場去思考。

在這一過程中,或許晶元創業公司仍要謹慎,如果無法規模化生產,就無法降低成本和獲得競爭優勢。同時要深思如何平衡供需,尊重晶元行業的周期性規律。有人宣稱,要想投半導體行業,如果沒有做好8-10年「長久戰」的準備就別進場了。

李鍇就表示,IC投資一方面要找准IP熱點,從自主知識產權角度尋求好的標的或未來好的獨角獸;另一方面如果涉及重資產的話,可將重資產與輕資產部分在資本運作方案架構設計時進行剝離,對輕資產部分進行外圍的資本架構,重資產部分尋求其他資源包括政府的支持,對於投資方、社會資本來說收益保障有個好的預期。

那麼,集成電路產業究竟應該如何規範、專業地投資,以達到既實現國家意志對戰略性產業長期投資的要求、又可滿足投資人追求投資回報的現實意義?2018年集微半導體峰會,在這裡您將找到產業資本最新的風向標。

由集微網、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2018年第二屆集微半導體峰會將於8月31日在廈門海滄隆重舉行,本次峰會設置了半導體產業政策峰會、半導體投資聯盟理事會、集成電路產業投資主題峰會等多個重磅板塊同,匯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頂級企業及高管、主流半導體投資機構支持,打造集成電路產業最強大的投資智囊團!

投資主題峰會將雲集眾多高規格的嘉賓,來自集成電路產業界的專家學者、上市公司CEO、投資人等圍繞「行業資本的風向標」話題發表眾多精彩紛呈的主題演講,暢聊集成電路產業的熱點資本和行業話題,齊譜投資新篇章,必將引爆新一輪投資熱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投資聯盟 的精彩文章:

CEVA首創世界上第一個 eNB-IoT 版本14解決方案
鑫憶訊落戶廈門海滄,國產存儲主控領域再添實力玩家

TAG:半導體投資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