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挺進深海大洋,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挺進深海大洋,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西太平洋,是中國從近海走向大洋的必經之地。一群群年輕的中國科學家,乘風破浪來到這裡。在這片影響全球氣候變化最顯著的海域,他們探索洋流的秘密,證實關於深海的猜想。今晚《美好時代》就有三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給我們帶來了遠洋科考的故事。一位是中科院第一位遠洋科考的女首席科學家周慧博士,另一位是張林林博士,第三位是汪嘉寧博士。

2010年,攻堅克難

潛標布放首獲成功

西太平洋海域,是我國出海口的門戶,深海洋流溫度高、蒸汽大,對我國的氣候影響非常大。研究西太平洋,對我國氣象災害預報有非常實際的意義,並且對於海底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預防災難、減少損失都有重要幫助。

2010年我們國家發起了「西北太平洋海洋環流與氣候實驗」國際合作計劃,共有中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德國等8個國家的19個研究院所參與。它圍繞西北太平洋西邊界流及其與鄰近環流系統的相互作用和在暖池維持和變異中的作用,以及區域海氣相互作用及其氣候效應等主題開展研究。

張林林被派去了這一次遠洋科考,他負責的是布放第一批潛標觀測系統。由於西太平洋海底地形複雜,張林林和他的團隊,只能如同偵察兵那樣一點點掃地形。張林林說:實際設計和操作過程是非常複雜的,深海大洋中,海面風浪千變萬化顯而易見,而看不見的還有海底地形溝壑縱橫、海洋內部激流暗涌,所以設計、布放潛標並保證其能長時間安全運行,需要耗費巨大心力。而海上惡劣的自然條件與簡陋的工作生活條件,也給他們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當時的「科學一號」科考船沒有海水淡化系統,船上的淡水十分寶貴,首先要保證的是基本飲水需要,個人洗漱極盡節省。熱帶西太平洋上氣溫平均37攝氏度左右、甲板溫度高達50攝氏度以上,隊員們每天在甲板上工作,烈日炎炎下轉眼就汗流浹背了,回去休息時也無法痛快地洗個澡、換套衣服。但潛標布放這關鍵的最後實施怎能就此鬆懈,隊員們互相支持與鼓勵著克服困難,在風浪的挑戰下堅持完成了既定的任務與工作。

2013年,精益求精,

潛標效率更進一步

2013年,「科學號」考察船正式投入使用。「科學號」考察船專為遠洋科考設計的,船體更寬,可以前後左右各種方向行駛,而且還可以隨時定住位置,距離調整精確到毫米。以前投放一套潛標要8個小時,現在只要3個小時,並且可晚上投放以避免熱帶地區強烈的日晒。以前只能在設備前看的數據,現在可以實時在大屏同步收看。

生活上,「科學號」實現了海水淡化,船員可以每天洗澡並且上網。張林林說「科考船上最棒的是有一個籃球場。我們沒事了就打籃球,比賽通常以球掉進海里作為結束。所以每次出海我們都要帶好多籃球。」

隨著設備和生活的進步,科考任務變得更加細緻。汪嘉寧介紹說:「2014年我們開始大規模投放潛標設備。2015年,我們一個航次就回收了15套深海潛標,新布放13套深海潛標,工作效率提高太多了。而且潛標設計更複雜,每套潛標上的儀器設備數目由原來的幾套升級為十幾套,取得了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2016年,攻克難關,

實現數據實時傳輸

在數字化和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逐漸習慣並享受實時性和準確性帶來的便利,但在深海大洋研究上,要想獲得海洋內部最新最準確的數據卻並非易事,甚至被視為世界性的難題。深海潛標最上面一個浮體距離海平面還有四五百米,這些數據很難穿透海水傳輸到陸地上。如何實現潛標數據實時傳輸,並設置好其工作程序,降低功耗實現長時間穩定工作是深海數據實時傳輸的難點。

包含節目中三位主人公在內的我國科學家團隊一步一步地向他們的目標紮實邁進,熱帶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成功構建並升級,在世界海洋科考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周慧說:「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遇到了一個美好的時代,希望能用我們的知識和努力,讓國家從海洋中獲取更多的資源,同時保衛好我們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領土。」

三位科學家對我國的海洋科考事業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我們也不能漏掉另外那些在「科學號」上,在別的科考船上、在陸地上默默奉獻的科學家們。正因為有了他們,才讓我國海洋探測和深海科學研究能力不斷提升,才讓我國對海洋環境和氣候預報能力的提高不斷加速,為保障國家的海洋環境安全提供了巨大的科學支撐。今晚21:10,江蘇衛視《美好時代》敬請期待!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衛視 的精彩文章:

《閱讀·閱美》帶觀眾認識壁畫修復師,引發熱議——在「文明傳燈人」徐東良的身上,看見平凡生命的閃耀
《嗨,唱起來!》薛之謙的歌單里藏了好多小秘密

TAG:江蘇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