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度有緣人——心中不要有太多的雜念
本文共:1613字,建議閱讀:7分鐘
你也可以選擇聽語音
傾聽佛語的教導,汲取人文的滋養,感悟聰慧的啟迪!
小僧為施主優質閱讀而努力
東台市觀音禪寺
祈願: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心中不要有太多的雜念
佛曰:「祛除心中的雜念,以一顆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一切,就可享受超然的人生。」
很多事,我們之所以放不下,就是因為心中有太多的雜念存在,想要去除雜念,就要在心中保持一種平靜狀態,讓雜念沒有安身之地,當達到真正的心靜狀態之時,就不會有任何迷茫。
然而,卻很少有人能夠達到這種境界,因為世間有數不清的誘惑和煩瑣在迷惑著我們。雖然我們不可能做到完全拋開世間之事,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少一些雜念,不要被外界環境所干擾。
去除妄念,不被外物所迷
有一剛出家的佛門弟子,十分刻苦,終日打坐。他的師父空靈禪師發現後,大為不解,便問道:"你為何要終日打坐?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嗎?"
弟子回答道:"我在參禪啊!因此才不得不整日打坐。"
空靈被師聽罷,微微一笑,說:"參禪與打坐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弟子回答道:"但你不是經常教導我們一定要守住最容易迷失的心,平時要以清凈之心看待周圍的一切事物,坐禪時不可身卧嗎?我正是遵循您的教誨才這樣的。"
空靈禪師說:"你錯了,如果終日如你這樣打坐,這並不是禪,而是在折騰自己的身體,根本不會有任何的作用。"
弟子越聽越糊塗,迷惑地望著師父。空靈禪師緊接著說道:"禪定,並不是讓人整日像木頭、石頭一樣死坐著,而是一種身心極度寧靜、清明的狀態。離開外界的一切物相,是禪;內心安寧不散亂,是定。
如果執著人間的物相,內心即散亂;如果離開一切物相的誘惑及困擾,心靈就不會散亂了。我們的心靈本來就是很清凈安寧的,只是由於受到了外界物相的迷惑和困擾,便會如同明鏡上面蒙上了灰塵一樣,在不覺中愚昧地迷失了自我。"
弟子躬下身子,問道:"師父,我如何才能完全祛除妄念,不被世間之事所迷惑,以安心坐禪呢?"
空靈禪師說道:"想要不被身外之物迷惑,其實很簡單。思量人間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間的邪惡,就化為地獄。心生毒害,人就淪為畜生;心生慈悲,處處就是菩薩;心生智慧,無處不是樂土;心裡愚昧,那麼處處便都是苦海了。現在你可明白參禪的意義?"
弟子聽罷師父的引導,終於有所醒悟。
心無雜念,保持幾分禪心
禪心,是指能夠專心致志,心無雜念。因此,凡事我們都應帶有幾分禪心,即使再小的事也應如此。如果能夠帶上幾分的禪心去用心做事,那麼,自會有所覺悟,有所收穫。
有一天,空靈禪師剛從禪定狀態起來之時,剛好聽到一陣陣悠揚的鐘聲響起,空靈禪師特別專註地豎起雙耳仔細聆聽,等鐘聲停止後,他忍不住把侍者召來詢問道:"剛才敲鐘之人為何人?"
侍者回答道:"他是一個剛來參學的小沙彌。"
於是,空靈禪師便吩咐侍者將早晨敲鐘的小沙彌叫到跟前,問道:"你剛才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來敲鐘呢?"
小沙彌不明白禪師為何會這樣問他,便答道:"我當時沒有什麼特別的心情,只是為了敲鐘才敲的,僅此而已。"
空靈禪師道:"我認為不是,你在敲鐘之時,心裡一定在念著什麼,因為我今天所聽到的鐘聲,是一種非常高貴,響亮的聲音,只有內心真誠,心懷善念的人,才會敲出如此悅耳的鐘聲。"
小沙彌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其實,我並沒有刻意去念什麼,只是由於我在沒有出家參學之時,家師時常告誡我,敲鐘的時候,一定要想著鍾即是佛。因此,一定要虔誠,只有充滿敬鍾如敬佛之情,才有資格去敲鐘。"
空靈禪師聽過此話,感到非常滿意,便再次提醒小沙彌:"要記得,以後不管在處事何種事務,都不能夠忘記保持今天早上敲鐘時的禪心。如此下去,將來你必會有所作為。"
小沙彌謹聽禪師的教誨,從此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不管做任何事,動任何念頭,一直都保持著敲鐘之時的禪心。終於大徹大悟,成為一代有名的禪師。
佛曰:「只要我們能夠日日更新、時時自省,就會擺脫世俗的困擾,清除心靈的塵埃。」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很多時候,我們所看到的春光燦爛、鳥語花香,或者寒風凜冽、花凋葉落,在禪者的眼裡這些都是我們心理作用的結果,是我們的內心感受外界事物的一種投射而已。
如果能夠摒棄雜念,保持一顆平常、平靜之心,才能夠真正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至高境界。
《佛度有緣人》有聲書系列每天一集,願看到此文的你,成為這個有緣之人。
如果此文對您有幫助,也請您分享給更多人,弘揚佛法,利益眾生!


※佛度有緣人——遇事不失望,更不絕望
※東台市觀音禪寺觀世音菩薩成道日經書裝藏暨放生祈福法會通啟
TAG:東台市觀音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