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自從學會科學地拍攝銀河拱橋、拱月後,照片馬上不一樣了!

自從學會科學地拍攝銀河拱橋、拱月後,照片馬上不一樣了!

星軌拍攝常常需要一個多小時,更多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到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拍銀河。其中,更多的是拍攝銀河拱橋。

銀河拱橋基本介紹

我們的太陽系身處銀河系中,每當春末到秋天,我們北半球可以看到比較亮的銀河中心位置,當冬季的夜晚,我們看到的是銀河外邊緣方向的景色。

如下圖:

Source:NASA

因為夏天看到的銀河區域更加明亮,所以我們更多的時候選擇在夏季拍攝銀河。下面有夏天與冬天的銀河對比

夏季銀河

全景拼接,小星球投影模式 F1.8 快門30s ISO3200 焦距14mm

冬季銀河

全景拼接,小星球投影模式 F1.8 快門30s ISO3200 焦距14mm

在銀河拱橋片子中,又有一種特殊情況叫做銀河拱月。

眾所周知,月明星稀,天文攝影要避開有月亮的時候,拍銀河更是如此。但是,我們還知道,有月亮的時候夜晚地景更亮更好看。

那麼,如何結合這兩者的優勢呢?

答案是:小月亮+月出月落+月亮距離銀河遠

如同白天拍攝要趕日出日落一樣,夜晚拍攝可以選擇月出月落時段拍攝,這樣斜照的月光使得地面更有層次,小月亮的月牙也不會使得星空過於暗淡。

於是,月升銀河拱橋的構思就出現了。

具體拍出來的效果如下:

豎幅全景拼接,F1.8 快門30s ISO6400 焦距14mm

回歸主題,如何科學地規劃一次銀河拱橋拍攝呢?

分四步走:

1、找星空

2、選地景

3、看天氣

4、實地拍攝

一、找星空

春季的時候銀河後半夜升起,秋季的時候銀河前半夜已經升起。在一年中的時間不同,銀河升起的時間、位置也不一樣。

以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為例,夏季銀河拱橋在4-9月拍攝較為合適,更早的時間夏季銀河日出時候才升起,更晚的時間銀河天黑就太高,拱橋已經到天頂。

所以,一般在4-9月這個時段尋找。

使用星空軟體例如:skysafari、sky guide(iOS),Stellarium(安卓/PC/MAC)也可以快速尋找到拍攝機會。

Skysafari模擬效果

Stellarium模擬,更接近於人眼的觀測效果

除此之外,還可以藉助更加專業的攝影規劃軟體「Planit!」

這個軟體可以方便的與風景規劃相結合。

如果是想拍攝銀河拱月,就需要在星圖中尋找月亮從銀河正中間升起的時候。一般一年中一般只有不到四次機會。

2018年中的機會為:

2018.04.12 04時

2018.05.10 03時

2018.06.06 01時

2018.07.03 23時(月亮較大)

注意有些是凌晨,需要提前一晚到。

如果只是銀河拱橋就比較隨意了,一般4-10月的小月亮時期、晴朗的夜晚都可以拍攝。

二、選地景

銀河拱橋的基礎條件是選擇一個星空質量較高的地方,否則看不到銀河,就不存在銀河拱橋的問題了。

這裡簡單說一下主幹:

1、光污染地圖找藍區或黑區以上的地方;

2、選東南方向風景優美的地方(銀河拱橋中心在東南方);

3、用星空軟體模擬效果;

4、查詢當地封山、實景、道路情況。

三、看天氣

通過找星空,我們找到了可以拍銀河拱橋的時間,通過找地景,我們知道了到哪裡拍,到了臨近的幾天,我們就要去了解該天的天氣是否適合了。

首先,應該尋找個銀河時段沒有月亮的時候,一般來說,是農曆初一前後5天內比較適宜。

然後是雲遮擋情況:

打開windy.com(同名app:windyty)

右邊欄選擇雲,下邊選擇時間。

灰色部分為有雲的地區,黃色為晴朗,有彩色點狀為有降水地區。

如果需要查看雲的雲層分布,點擊某點選擇查看該點詳細信息,選擇下邊的meteogram模式可以看到該點的具體雲層信息。(部分網路在meteogram模式可能需要翻牆),上圖界面目前不需要翻牆。

也可以選擇使用meteoblue.com的meteograms模式:

四、實地拍攝

器材選擇/拍攝參數

- 相機,盡量高感好的,能手動設置曝光。

- 鏡頭,廣角,最好要光圈f值小於2.8的,光圈越大,拍攝星空質量更高。

- 三腳架,穩定拍攝畫面。

- 衣服,郊區冷,郊區山上很冷、長時間在郊區山上非常冷。

可選

- 快門線:減少按快門時候帶來的抖動。(也可以使用延時自拍模式代替)

- 睡袋、防潮墊、床:休息使用。

- 紅光手電筒或者頭燈:盡量不要使用白光手電筒,紅光手電筒可以讓人眼持續適應黑暗。

- 多塊電池、儲存卡:拍攝一晚,相機很容易沒電,儲存卡同理。

- 星野赤道儀:由於地球自轉,星空也會旋轉,赤道儀的作用是跟蹤星空,可以使得相機獲得更長時間曝光不脫線。信達、艾頓兩個品牌用的比較多。

- 除霧帶:潮濕地區鏡頭很容易起霧,可以使用除霧帶去霧。

焦段選擇

全畫幅機子推薦12-24mm焦段鏡頭,拼接銀河拱橋速度更快一些。選擇大光圈鏡頭為佳,如果用f2.8來拍攝,常常需要將ISO提高到8000,但使用f1.8的話,ISO3200即可,畫質相應的也會提升很多。

對於畫質要求較高的攝影師,可以選擇35mm焦段加赤道儀拼接,星點會更加細膩,整體像素更能滿足商業需求。不過也不是意味著f4,f5.6等小光圈鏡頭就沒辦法拍攝銀河了,只不過拍出來的畫面比較暗,如果後期提亮,噪點會比較明顯。

豎幅全景拼接, F1.8 快門30s ISO6400 焦距14mm

拍攝方式

首先,星空基本步驟:開啟手動對焦、摘掉UV鏡、關閉鏡頭防抖,以及照片選擇拍攝RAW文件。

一般的鏡頭使用最大光圈、30s即可、ISO視相機直方圖而定(常用感光度1600-8000)。

拼接角度一般在250度-180度之間,橫豎拼接均可,我更多使用豎幅拼接2排,回去有更大的區域裁切,拼接後銀河拱橋上邊緣也不會被拉伸的變形。

實地考察

下面以這張銀河拱月為例,介紹一次拍攝的全過程。

這張照片非ps、非白天拍攝。是同一時間、同一設備、同一地點拍攝。

豎幅全景拼接,F1.8 快門30s ISO3200 焦距14mm

2015年曾去過一次此地,手機拍下了沿途的巨石,當時就想把這裡當作拍攝地了,可惜由於遭遇巨大的翻車事故沒能拍成。

所以,選擇拍攝地一定不要走太破舊的路。(衛星圖上呈現土色的路)

好在第二次上雲霧山車沒掉下去,最終成功登頂,拍拍日落就準備晚上的工作。

由於查詢到天氣預報前半夜有雲,所以我們基本在車裡休息。

但沒想到會打雷和下雨,於是前半夜就成了躲雨模式。

好在天氣預報說後半夜放晴,果然後半夜放晴了,但還能拍到遠處的閃電。

由於銀河比較高,要留出較大的裁切範圍。所以選擇了豎幅2排橫掃250-300度拼接,重疊1/3-1/5左右。

由於月亮處有雲遮擋,剛剛升起時的地面還不是很亮,如下圖:

F1.8 快門30s ISO3200 焦距14mm

最終選擇月亮再升高一些拍攝,這樣地面就很亮了。由於月亮在銀河中心,對銀河的天區影響相對較小。

在無雲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在剛月升時候更好。

很多人認為地面是白天拍的,月亮是p的,星空是疊加的……下面是原圖,左邊是銀河之心。

可以看出月光下明顯比上一張圖亮了非常多,而且光線自然,不需要人工補光。

有光的情況下地面的石頭十分立體:

但也同樣由於月亮升高後比較亮,月亮區域比較考驗相機寬容度。

為了保險起見,拍攝一張欠曝光的月亮,防止拉不回來後使用該張進行HDR。

可以多拼接幾組全景,回去再選擇最滿意的光線時刻。

後期拼接

後期可以通過PS-文件-自動-photomerge來拼接銀河拱橋,但由於晚上光線較弱,識別難度較大,所以經常無法成功拼接。

所以,更多的時候會選擇ptgui軟體手動選擇對焦點來進行拼接。

首先在ACR或LR中簡單矯正暗角、畸變,並將亮度做調整:

將處理後的照片導入軟體:

ptgui程序自動拼接同樣有時候不準,會出現下面的情況。

所以需要手動選擇參考點:

如上圖,兩兩圖片之間選擇三個關注點,這個過程耗時較長。

全部手動選擇好關注點後,點Align Images

查看下效果:

不同的投影模式會有不同的效果,可以點擊圖中球體的右邊的箭頭,切換其他效果看一看:

個人比較偏向於墨卡托投影方式,銀河上部不會被拉的太平,畫幅也不會被拉的太長。

如果覺得差不多後,進行輸出。

然後將輸出後的文件導入到PS對過灰的顏色修正、色相飽和度修正、曲線工具拉高中部、對比度加強等等。由於篇幅限制,詳細的後期教程放到之後的內容中來介紹。

最後輸出效果:

豎幅全景拼接, F1.8 快門30s ISO3200 焦距14mm

銀河拱橋廣受歡迎之外,我們常常還喜歡拍攝流星雨,不管是夏季的英仙座流星雨還是冬季的雙子座流星雨,都成為每年中不得不拍的天文景觀。

6組流星淺色對齊堆棧拼接,F1.4 快門8s ISO25600 焦距20mm

____

作者丨召麒

作者公眾號:霜蟾

微博:李召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她影像 的精彩文章:

與18個男人接吻,除了浪漫還能有什麼?
她憑什麼「叫板」布列松的攝影理念?

TAG:她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