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7歲不幸患胃癌的二胎爸爸,我們如何才能不重蹈覆轍!

37歲不幸患胃癌的二胎爸爸,我們如何才能不重蹈覆轍!

37歲的劉凌峰,來自武漢是兩個兒子的父親,是當地知名的地產廣告策劃人。如果沒有檢查出胃癌,他可能依舊過著「瘋狂」工作的幸福生活。

今年6月初,連續拉了幾天肚子、渾身無力的劉凌峰發了一條朋友圈:「感覺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當時的一句玩笑話,卻沒想到很快便一語成讖。

6月6日-7日,他拖著病體,連續飛了濟南、成都兩個城市。

6月11日,終於向疾病妥協的他回武漢看病了。當天即被檢查出患有腹膜炎合併膽囊結石、腎結石、尿路感染、腸梗阻,住進了ICU病房。

6月13日,胃鏡檢查,被確診為胃癌晚期……

他此前已患有膽結石、胃潰瘍等疾病,卻也不太當回事。更別說一直以來,他的身體一直處於超負荷運轉,長期熬夜加班、頻繁出差,抽煙、喝酒已是常態。

生病後,他開始反思自己,在朋友圈寫下了對家人、朋友們的勸誡:「 請大家一定關注健康,煙酒不碰,在家吃飯;敬畏生命」。

(圖片來源:楚天都市報)

中國是個胃癌大國。近年來,胃癌的發病率不斷提升,也逐漸將「魔抓」伸向了年輕人。有多少年輕人,過著「劉凌峰式」的生活——拚命追求更好的生活,卻把健康排除在「更好生活」之外。

這位不幸患胃癌的二胎爸爸,不希望你再重蹈他的覆轍。

遠離胃癌,就從現在開始了解它、預防它!

知其所以然:胃癌的危險因素

從劉凌峰的生活以及他的話語中不難看出,他的胃癌的發生,一定程度上「歸功於」吸煙、喝酒、不健康的飲食、不規律的生活。而這些,都是會增加胃癌發病風險的危險因素。

我們的生活中,到底潛伏著哪些胃癌危險因素?世界癌症基金會(WCRF)的報告指出:

已確定的胃癌的危險因素包括:

1.煙草使用。據估計,全世界11%的胃癌病例可歸因於煙草使用,無論是任何形式的攝入煙草,都會使罹患胃癌的風險增高。

2.感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Epstein-Barr病毒。

3.工業化學品暴露。比如職業接觸灰塵和高溫環境,以及橡膠製作,煤礦金屬加工和鉻生產等。

有證據證明,這些也是胃癌的危險因素

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食用大量鹽腌制的食物;過量飲酒(每天攝入超過45克的飲酒量);體重指數BMI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接近26kg/m2或超過這一值會增加胃癌發病風險。

有限的證據證明: 水果攝入量低;食用加工肉類;大量食用燒烤肉製品會增加胃癌發病風險。

防之有方:胃癌的預防

晚期胃癌的發生,除了與劉凌峰接觸了許多危險因素有關外,與他健康檢查意識的薄弱也有很大關係,他本身就有膽結石、胃潰瘍等疾病,若勤檢查早治療,也許事情不會這麼糟。

所以,胃癌的預防,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第一,遠離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素;第二,定期檢查,發現身體里的健康隱患。

1. 遠離危險因素,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1)遠離煙草戒煙,也要遠離二手煙、三手煙,它們一樣會增加癌症的發病風險。三手煙是指人們吸煙過後,留在衣服、牆壁、地毯、傢具甚至頭髮和皮膚等表面的煙草煙霧殘留物。看來,控煙刻不容緩!

(2)健康飲食限制酒精攝入。任何劑量的酒精攝入,都會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

紅肉攝入要適量,儘可能減少加工肉類的攝入。紅肉指所有哺乳動物的肉,例如牛肉、羊肉、豬肉、馬肉等,建議每周紅肉的攝入量為350-500g(7兩-1斤)。對於加工的肉類,能不吃就不吃啦。

限制含糖飲料的攝入。含糖飲料主要指通過加入遊離糖的甜味飲料,如蘇打水、運動飲料、能量飲料、甜水等。

減少攝入「方便食品」和其他高脂肪、高澱粉或高糖的加工食品。

吃富含全麥、蔬菜、水果和豆類的飲食。每天至少提供30克食物來源的纖維;每天至少食用400克各種非澱粉類蔬菜和水果;定期食用豆類。

(3)多運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天都要進行一定運動,並且推薦每周至少一百五十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或者至少七十五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世界衛生組織委員會將此設定為以心血管代謝健康為目標的最小鍛煉量。對於癌症防治來說,很可能越多體育運動能帶來越多的好處。

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走路,騎車,家務,干園藝活,一些體力勞動工作和類似於游泳和跳舞的活動。

高等強度的體育運動:跑步,快速游泳,快速騎車,有氧運動和一些對抗類體育項目。

(4)保持健康體重成年人體重上升,胃癌的發病風險是會增加的,因此要保持健康體重非常重要。要實現這並不難,通過健康飲食和運動很大程度上就能夠達到,那麼健康體重的標準是什麼呢?

WHO建議,對成年人來說,健康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值)是18.5-24.9kg/㎡;腰圍的數值上,男性的腰圍應小於94cm,女性腰圍應小於80cm。

2. 體檢,讓健康隱患早發現

(1)胃癌的早期篩查根據《2014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共識意見》,目前常用的胃癌篩查方法包括:

血清胃蛋白酶原(PG):PG Ⅰ的濃度和(或)PG Ⅰ/PG Ⅱ的比值下降提示受檢者發生萎縮性胃炎;根據血清PG檢測和H Pylori抗體檢測結果可以有效對患者的胃癌患病風險進行分層,並決定進一步檢查策略。

胃泌素17(gastrin-17,G-17):血清C-17檢測可以反映胃竇部黏膜萎縮情況。

上消化道鋇餐:如果X線鋇餐檢查發現可疑病變,則行進一步內鏡檢查。

內鏡篩查:內鏡及內鏡下活檢是目前診斷胃癌的金標準,尤其是對平坦型和非潰瘍性胃癌的檢出率高於X線鋇餐等方法。隨著內鏡技術的快速發展,內鏡檢查已基本取代X線鋇餐檢查,成為最常用的胃癌檢查手段。

(2)胃鏡檢查胃鏡檢查是對上消化道進行的一種內鏡檢查,建議進行胃鏡檢查的人群有:

有胃病史的人群;

40歲以上、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者;

接受過胃部手術的人群;

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患有胃癌的人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胃癌 的精彩文章:

這4種食物能預防胃癌,而且還能補充身體需要的維生素
經常被我們忽視的這三個信號,卻是胃癌的前兆!

TAG:胃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