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中國人處事的最高原則是什麼?自強不息居安思危和中庸之道!

中國人處事的最高原則是什麼?自強不息居安思危和中庸之道!

中國文化是綜合型的文化,或者說是融合性的文化,因為中國文化的基因中,有儒家的影響,有道家的影響,有諸子百家的影響,還有來自古印度但被中國文化改造之後的佛家的影響,可以這麼說,在中國人的心中,端坐著孔子和孟子,他們的儒家精神讓中國人變得更加理性和進取,變得更加講究秩序但更加服從於權威,端坐著主張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老子和莊子,道家哲學讓中國人在失意的時候,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原來這個世界和人生,成功與失敗,高貴與卑賤,都是一樣,廟堂之上和田野之中,也是一樣,那還不如遠離是非清凈原野了。在中國人的心中,當然還有釋迦牟尼的影子。佛家講究的轉世之說,深刻契合了中國人對現實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期待,這輩子不好了,還有下輩子。高官之人下輩子也許會進地獄,而我也許會進入西方極樂世界。這都是幻想,但是沒有幻想,未來將會怎樣?所以,中國的儒道佛文化,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生存智慧,儒道佛的文化,早已經成為我們的骨頭成為肌肉,成為須臾不可分離的靈魂。而縱觀中國人的處世之道,也就是中國人的文化精神,無非是三大原則,正是這三大原則,讓中國成為中國,讓中國人成為中國人!

中國人處事的最高原則是什麼?自強不息居安思危和中庸之道!

第一,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生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的精神都是來自《易經》。《易經》是中國文化中國哲學的源頭。自強不息意味著我們要積極進取努力奮鬥,而厚德載物則是告訴我們,在向前跑的時候,也不要跑得太快,要慢一點等等自己的靈魂。要象大地一樣寬容,可以容納萬物,要有大地一樣的胸懷。

中國人處事的最高原則是什麼?自強不息居安思危和中庸之道!

第二,是居安思危與時俱進的人生精神。「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同樣是《易經》中所說的,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要小心謹慎,要隨時警醒自己。同時,還要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變化,隨時校正自己的行為和想法,這叫做與時俱進。

中國人處事的最高原則是什麼?自強不息居安思危和中庸之道!

第三,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國人行事做人的總原則,也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原則。這種人生的精神,是追求不過頭,不偏執,不極端,做人做事要理性,要溫和。中國人缺乏宗教精神,當然也沒有宗教迷狂。在中庸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人活得很明白很現實很理性。無論做什麼,我們往往思考的是有用嗎,往往思考的是可行性,這能行嗎?中庸思想讓中國人變得穩紮穩打,但也失去了強烈的探索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玩的國學 的精彩文章:

尚書的這五句話,帶著歷史的積澱,絕對人生大智慧!
中國人為什麼重視朋友之道?看看孔子和老子怎麼說!

TAG:好玩的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