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打造一本「護身符」般的料理手賬?
周一發布了《這是我的料理手賬》上市消息後,這幾天開始陸續看到使用反饋:
開心之餘,食帖君也注意到了一些其他的聲音:
「還在糾結入不入,想先看看版式細節」
「手殘黨,怕本子被自己毀掉」
好說。
作為一隻十年手帳齡的手帳er,食帖君決定把親身試用這本手賬的 repo 分享一下。
不過,請不要期待看到什麼驚艷作品,作為手帳界「手殘志堅」人士之一,這次只想實力演示一下
手殘黨可以怎麼玩手賬
。畢竟,玩手帳這件事,自己開心是最重要的。
雖說 10 年手帳齡,之前記的大多是日常生活計劃、學習筆記和工作安排。食譜偶爾也混雜其中,卻從未給它們專門開闢出一個食譜本子來。
不是不想,而是確實沒遇到過各個細節都稱心滿意的料理手賬。
以前在各種本子里隨手記的食譜和飲食日常。
幸運的是,有一天,食帖編輯部的手帳er們,決定自己做一本「全世界最好的食譜本子」
(容我閉眼吹1秒)
——
《這是我的料理手賬》
。(解釋一下:之所以叫「手賬」而非「手帳」,是國家出版規範要求。後文也全部使用「手賬」。)
這本手賬,首先滿足了食帖君對一本耐用手賬的基本要求:
1.可180度平攤;2.有皮筋綁帶;3.有書籤帶;4.圓角。
常用手賬的人,對這 4 點應該都懂。
?
可完全平攤,是為了寫寫畫畫舒服。
?
有皮筋綁帶,是因為手賬總是越用越「厚」,有時還會往裡面夾些零七八碎,有綁帶才更方便收納和攜帶。用過的本子都是有皮筋綁帶的。
?
有書籤帶,是方便每次記錄完順手一「卡」。附著在本子上的書籤帶,也不會像單獨添加的書籤那樣有可能掉落或一時找不到,適合小馬虎們。?
書頁做圓角,可以避免會讓很多手賬er & 紙書控 & 處女座抓狂的問題:頁角內折。所以,《這是我的料理手賬》必須滿足這 4 點硬體條件。
然後是「軟體」,即
格式區塊規劃+內容設計
。這裡,食帖君就以自己記的第一篇食譜為例,具體說說這本料理手賬的格式設計
(順便安利一發食譜)
:
這次記錄的是一道原創食譜——
蕃茄
燉雞
。有天冰箱里剛好有雞腿肉丁、蕃茄、彩椒、洋蔥、小米椒、大蒜,突發奇想做的,沒想到超好吃又超簡單,現在經常做。
首先,打開《這是我的料理手賬》,你會發現
食譜記錄頁分成左&右兩頁
。先來看右頁上半部。在這裡,可以記下
這道菜的名稱、烹飪時長、大致花費、食譜來源、卡路里估算、美味度、難易度,還有製作過程中總結的 tips 。
「卡路里」這一欄,可能會讓人頭大。不過,
翻開手賬的第 152-153 頁,你會發現我們已經附上了一份
常用食材熱量表
,看看你使用的主要食材和克重,再參照這張表,很快就能算出大概熱量(不用特別精細)。
其實卡路里也可以不填,只是考慮到也許有人和食帖君一樣平常吃東西有看熱量的習慣,就保留了這一欄。
然後,看右頁的下半部。
在這裡可以
記錄食譜的所需材料和做法
。底部還有一欄常用工具欄,可以勾選出這道菜所用的主要烹飪工具
,如果工具欄里沒有,可以在「其他」後面自己補上。這道番茄燉雞隻需用到一隻平底鍋。
食材記錄這裡,如果遇到需要換算計量單位的情況,還可以直接翻到第 150 頁,就能看到我們準備的
常用食材計量換算表
。
接下來看左側頁。
這一頁上半部,用來展示這道菜的成品。
自己畫或者貼上列印出來的照片,都行。這一頁下半部,分成三個區塊,分別是「
一起分享的人」、「Ta的評價」和「筆記」
。這三塊看起來好像「沒什麼用」,卻是我們覺得
最寶貴的一部分
。是它們讓這本料理手賬,不只是一個普通的食譜本子。一道值得記下來的食譜,一定關聯著一些特別的人、事或者感受。也許是一起吃的人給了它特別的評價;也許是吃的時候發生了什麼難忘的事;
也許只是自己做給自己吃,一個人獨享時的心情或許也值得記錄。
「一起分享的人」也可以是「自己」,「Ta的評價」也可以是自己的感受。
「筆記」這一欄,則可以大開腦洞自由使用。
比如之前就有讀者建議預留「補丁」空間,「筆記」這一欄,剛好也可以這樣用:
不過,食帖君其實是看心情寫「筆記」,比如做這道蕃茄燉雞時一直在單曲循環《Burgundy Red》,於是就把它記在這裡。說不定很久之後翻看,重新聽一下這首歌,就會想起當時做這道菜的愉快心情。
這道
「蕃茄燉雞」
食譜也順手安利一下,因為真的好吃又好做:
蕃茄燉雞
Time 30mins | Serves 2
Ingredients
2人份
雞腿肉丁(去皮)……300g
蕃茄……2個(小個)
紅、黃、綠彩椒……各1/2個
洋蔥……1/2個
小米椒……1根(能吃辣的2根)
大蒜……1瓣
紅酒/紅酒醋……20ml
橄欖油……15g
鹽和黑胡椒粉……適量
干香草碎(任意喜歡的種類)……適量
檸檬汁(可不加)……適量
Instruction
①
洋蔥切絲,彩椒切丁,大蒜切片,小米椒切段,蕃茄切小塊,雞腿肉丁用水沖洗後用廚房紙巾吸干表面水分。
②
平底鍋中火熱鍋,倒入橄欖油,下洋蔥絲煎至半透明,下彩椒丁和蒜片翻炒出香,下雞肉,轉大火快速翻炒至雞肉表面變色,轉小火,下入蕃茄塊和小米椒,和鍋中其他食材翻拌均勻,將蕃茄略微搗爛。
③
倒入紅酒或紅酒醋,加鹽、黑胡椒粉(鹽比平時略多一些,雞肉更易入味),混合均勻後蓋上鍋蓋,小火燜煮20分鐘。
④
出鍋前,加適量香草碎和檸檬汁,略微拌勻即可。
tips
1.盡量用雞腿肉,雞胸肉易煮老。
2.不加紅酒或紅酒醋也是好吃的,但加了更好吃!
3.用家裡常備的干香草即可,比如百里香、歐芹、羅勒或者混合香草都可以。
接下來,Po 一下這道菜的完整記錄頁:
(《這是我的料理手賬》後面 50 多頁里,食帖君悄悄夾帶了好幾道食譜「私貨」,都是編輯部做過無數次的,試試看!)
手殘黨
(如我)
玩手賬,可能沒辦法像一些手繪大大那樣用絕美畫作撐起一片天。
不過沒關係,實力不行,裝備來補:比如
膠帶、便利貼、有趣的小貼紙,以及幾隻彩筆
,用來畫幾筆毫無技術含量的小塗鴉,和劃一划重點。不會畫畫完全沒關係,你還可以玩拼貼。
比如將各種材質、各種從其他地方剪下來的圖案,大膽地組合到一起,豐富你的食譜頁面:
食帖君以前會在沒有收納袋的手帳里自己做一個簡易的,用來收納一些票據和拼貼素材。
日本一些手賬博主的作品和常用道具。ins@kkurosuuke @mini_minor
當然,如果你能寫會畫就更好了,像這些手帳大大們的日常記錄,食帖君只能表演一個滑跪:
不過花樣萬般,記手帳最關鍵的,還是要
用心
。很久之前,在朋友圈看朋友發過一張照片,是她拍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的作者是位料理家,
她說自己有一本
「護身符般的菜譜本」,
已經用了 20 年。「……小本子裡面有在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學到的西餐和烘焙糕點的內容,也有婆婆教我的鹿兒島的家常菜等。做了幾次都覺得味道很正,
「以後應該還會再做吧」
,我將這樣的菜品記到了本子里。……
這本菜譜本對我而言就像護身符一樣,支持我、守護我,現在回頭翻看,裡面全是為家人反覆推敲考究的痕迹,滿滿的「家的味道」,是我輕柔而堅定的努力,也是一段珍貴的生活記錄。
」這篇文章,更堅定了食帖君做這本料理手賬的決心。
我們希望這本《這是我的料理手賬》,
也能成為你的「護身符」,
也能和你一起經歷很多人與事,
也能在很多很多年後,
用一道菜,重新喚起某段珍貴的回憶,
最後,食帖君能不能也看看你的使用筆記?
(其實是擔心你偷懶不用)
從今天開始到下周六( 8.11~8.17 ),
將你在《這是我的料理手賬》上做的
食譜記錄
拍下來,
發到微博上
。
同時
@食帖
+
添加話題#這是我的料理手賬#
,就有機會獲得我們的另一本熱銷新書《松浦彌太郎的料理筆記》。
3 個名額,隨機抽選,官方微博@食帖會在 8.18 公布獲獎名單。
不用有壓力,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用心就可以!
還沒入手《這是我的料理手賬》?
點擊下方小程序卡片,
就能快速擁有??
食帖WithEating原創出品
《這是我的料理手賬》
京東 / 噹噹 / 亞馬遜 / 天貓 / 淘寶 / 全國書店
同期發售中
點擊【閱讀原文】,立刻入手料理手賬!


※你的最後一餐,希望是什麼?
※如何將「紅酒兌雪碧」喝出高級感?
TAG:食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