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省級文保單位林森公館變身倉山公共文化服務場所

省級文保單位林森公館變身倉山公共文化服務場所

省級文保單位林森公館變身倉山區圖書館繪本分館。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文/攝

  在倉山程埔頭七星巷,有一座青磚黑瓦的西洋式建築——省級文保單位林森公館。這裡曾長期大門緊閉,隨著其變身倉山區圖書館繪本分館,人氣激升,不僅成為人們享受「悅讀」的樂園,也讓林森公館「活」了起來。每逢雙休日,這裡還會舉辦與閱讀相關的活動。昨日,記者前往實地探訪。

  走進一樓的閱讀區,數十名家長和孩子正手捧繪本席地而坐,家長繪聲繪色輕聲地講,孩子饒有興趣地聽。倉山區圖書館館長王文嫻向記者介紹,這是全省首家公益性的繪本主題館,有繪本萬餘冊,根據不同閱讀對象,劃分了電子書工坊、語言·文字閱讀區、手工繪畫區等功能區。

  「好,請小朋友們安靜,現在又到了講故事時間。」踏著木質樓梯拾級而上,二樓閱讀區的每周故事會又開始了。

  林森公館建於上世紀20年代,建築面積1050平方米,為三層磚木結構,屬柱廊式風格的西洋式建築,曾是當年林森回到福州時的主要居所。1943年林森去世後,公館由林家人居住,後收歸國有。2009年,被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倉山區投入100多萬元進行修繕,開闢為倉山區圖書館繪本分館。

  倉山區博物館館長林松青告訴記者:「近年來,倉山充分發揮區域老建築多的優勢,保用並重,利用老建築開展公共文化服務,讓文物建築『活』起來,使文保單位得到『活態』利用。」

  位於倉山下藤路的省級文保單位蔡忠惠公祠,也已作為倉山區博物館展廳對外開放,常設展覽有蔡襄精品書法展、蔡襄生平事迹展、倉山區優秀不可移動文物展。每年還舉辦多場臨時展覽,如倉山區老照片展、倉山區文物修復成果展、粽情端午、綠葉對根的情義——華人華僑貢獻展等,吸引了大批群眾參觀,充分發揮了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

  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橋南公益社,曾是中國同盟會福建支部總機關。1912年4月12日,孫中山來榕在此處發表演說,慰問同盟會會員、留影,並親書「獨立廳」三字,後來,這裡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這一文物保護單位成了煙山清風書場,定期舉辦「贊廉」「學廉」「揚廉」的評話表演,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廉政思想。「煙山清風書場設立以來,不僅成為開展公共文化活動的平台,而且成了附近居民日常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倉山區文化館館長陳靜說。

  今年暑假,麥頂小學四年級學生林品宜過得很充實,她參加了倉山區文化館舉辦的小小茶藝師、沙畫瓶製作等公益課,上課地點倉山區文化館,其前身也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滙豐銀行福州分行舊址。

  林品宜的媽媽告訴記者:「文化館舉辦的一系列文化公益活動覆蓋面廣,針對不同的對象,我和孩子時常結伴來上不同的培訓課。在這充滿歷史感與文化味的地方,享受免費的文化服務,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福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保護文物並不意味著要把文物封存起來。我們保護文物,既要注重保護文物本身,更要注重傳承文物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文物建築不應該淪為森嚴高牆中的死物,應在做好文物建築安全維護的前提下,擴大文物資源向公眾開放,讓這些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歷史珍存走近百姓。倉山在文物建築保護上,保用並重、活化利用,走出了一條讓文物建築『活』起來的新路。」

  (福州新聞網 吳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南網 的精彩文章: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今日開機 預計明年上映

TAG:東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