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賀知章流傳最廣的古詩,一個簡單的字眼卻讓我錯讀好多年

賀知章流傳最廣的古詩,一個簡單的字眼卻讓我錯讀好多年

關於唐代詩人賀知章,我們很小的時候學習唐詩就接觸過。他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而後在學習唐詩的時候,也逐漸了解賀知章和李白多有交集。

賀知章流傳最廣的古詩,一個簡單的字眼卻讓我錯讀好多年

兩人雖然年齡相差很多,但是卻是歷史上著名的忘年交;而且賀知章在朝廷中的職位很高,且又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也才讀了李白的《蜀道難》之後,給予了李白「謫仙人」的稱號,流傳至今。

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古詩,其實是賀知章流傳最廣的古詩。雖然這首古詩並沒有什麼生僻字,但是卻因為我們想像中的古詩押韻,再加上我們對於這個字另外一個讀音的不太了解,使得詩中一個簡單的字眼卻讓我錯讀好多年。且看: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流傳最廣的古詩,一個簡單的字眼卻讓我錯讀好多年

對於這首古詩我們應該都很熟悉了,就是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二首·其一》。賀知章37歲的時候中進士,一直到80歲的時候才告老還鄉,在外漂泊的日子確實夠久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賀知章經歷了如此的場面,感受到這樣的感慨。

但是,在我們一開始接觸這首詩的時候,我們時常會把第二句的「」,讀作「shuāi」。首先,這個字最常見的讀音就是shuāi,比如衰老,年老色衰等等;其二,按照一般唐詩格律押韻的要求,第二句和第四句共用一個韻,第四句的結尾是「」,那麼「」也應該讀作shuāi。

賀知章流傳最廣的古詩,一個簡單的字眼卻讓我錯讀好多年

其三,這個音讀作「shuāi」,表達出衰老之意,也很符合詩歌中所要表達的意義。畢竟詩人如果要表達出鬢毛衰老之意,寓意白髮蒼蒼,並沒有什麼不對,也很符合語境啊!

但是,在很多對於這首古詩的解讀當中,我們都看到,賦予這個字的讀音是cuī。這樣的讀音其實是多個方面的原因。第一,讀作cuī,是為了和首句押韻。第一句的結尾字音是「huí」,第二句的結尾是cuī,確實押韻,前兩句也顯得更為齊整。

賀知章流傳最廣的古詩,一個簡單的字眼卻讓我錯讀好多年

另外一方面,則是從「」的字意出發。讀作「shuāi」表達的是衰老之意,但是讀作cuī表示的卻是減少,疏落之意,突出的是頭髮、鬍鬚等逐漸脫落的意思,自然也是寓意一個人的逐漸老去。

這首古詩是賀知章流傳最廣的詩篇,也是最能反映出人們「少小離家老大回」經歷真實感受的唐詩。但是就是因為「」另外一個讀音的不太常見,也才導致了今天很多人讀音的錯誤。其實在古典文學詩文當中,因為通假字等的普遍存在,熟悉的字眼不能讀熟悉的讀音的情況非常常見。

賀知章流傳最廣的古詩,一個簡單的字眼卻讓我錯讀好多年

」字有多個讀音,也就被賦予多層意義。如果我們的漢語基礎知識掌握不太多的背景下,確實很容易讀錯。這也就要求我們,對於古詩詞要有更多更細緻的了解和分析,這樣也才能真正掌握古詩詞,真正領略古詩詞的魅力。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