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當一位學者「慢下來」做研究,會發生什麼?

當一位學者「慢下來」做研究,會發生什麼?

當前,針對學術浮躁和學術功利化問題,有學者呼籲學術研究要「慢下來」,我們的學人應秉持板凳一坐十年冷和十年磨一劍的學術精神。在筆者看來,學術研究中的浮躁功利之風是多種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讓學者能夠平心靜氣地做學問,不僅需要學者堅守學術道德、弘揚優良學風,而且需要形成並實施有利於學者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制度。

「慢下來」需要寬容的學術環境

學術研究要「慢工出細活」,但誠如有學者所言,學者作為學術生產的主體是深嵌在既有學術評價機制之中的,對他們的學術行為的考察和理解只能在現實的制度語境中進行。如果沒有能讓學者甘於「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寬容的學術環境,如果不能解決目前學術評價中的一些問題,想讓學術研究慢下來必然是不切實際的。

首先,一些高校中的職稱評定,競爭之激烈、要求之嚴格已眾所周知。例如,某所學校每年分給各文科院系的高級職稱指標只有1個,而每個文科院系每年需要評高級職稱的青年教師一般在20人左右,規模比較大的院系會更多。在20∶1的激烈競爭中,參評者想要勝出,必須在論文、項目、獲獎的級別和數量上遠遠勝出,而要在這些方面都佔據優勢,就必須保持時刻不敢停歇的「科研快動作」。在一些全國重點高校中,已開始推行教師聘用「非升即走」制度,即如果青年教師無法在給定的時間內實現職稱晉陞就會被解聘。在這種環境中,敢於「板凳一坐十年冷」是有風險的。

其次,在現行的學術評價體系中,科研項目佔有相當重要的比重,課題研究是高校教師一項非常重要的科研活動。然而,當前一些科研項目不切實際,無視學術研究規律,對結項時間的要求近乎苛刻。比如筆者所熟悉的某市社科規劃項目,從發布立項通知到結項,時間僅為半年。也就是說,從調研到形成1萬字以上的研究報告,必須在這半年時間內完成。又如某省科技廳的軟科學項目,每年都會有大面積無法結項的情況,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該項目規定的結項時間僅為1年,而且必須要至少發表1篇以上核心期刊論文。面對如此結項要求,課題承擔者只能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而「慢下來」的結果,是課題無法結項,課題承擔者被取消若干年申報資格,年度考核、職稱晉陞都會連帶受到影響。

再次,在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對科研人員的科研考核中,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論文的發表。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者,一般都有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的要求,一些高校科研考核的要求更高。核心期刊的發表資源極為有限,發表周期也較長。為了儘快趕在年度考核期內發表論文,許多學者只能儘力壓縮寫作時間。為了保險起見,個別學者甚至重金尋求中介操作,盡量縮短髮表周期。學術評價中成為關注熱點的「代表作制」,本意是把學者從論文發表的數量要求中解脫出來,但一直爭議不斷。一些高校或院系在短暫試行代表作制後又重新回歸定量評價。

筆者的這番言論,並非為學術浮躁和學術功利化現象辯護,而是想表明,如果在科研任務考核、科研獎勵、職稱評定等學術評價活動中,還是只看重論文、項目、獲獎的數量與級別,我們就很難有底氣和理由真誠地說服學者們「慢下來」。

讓學者潛心研究是系統工程

讓學術研究「慢下來」、讓學者能夠潛心研究,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通力協作。就當前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

首先,在職稱評定和業績考核方面,改變重科研、輕教學的不良做法,將教學與科研分類評價。單一的、過分向科研傾斜的評價機制,使得教學型人才被迫加入科研大軍,這既導致教學型人才的浪費和流失,也加劇了學術市場的非正常競爭,而過於激化的供需矛盾又催生出學術中介這一「怪胎」。教學與科研分類評價,教學的歸教學,科研的歸科研,教學型人才與科研型人才的合理分流,讓學術型人才更從容地投入學術研究。

其次,著力培育完善、成熟且高質的學術共同體,在課題評價、論文考核等方面,堅持質量第一、兼顧數量的原則。在職稱評定中,發揮學術共同體的評價功能,審慎推行代表作制,改變學術研究重數量、輕質量的傾向。在課題評價方面,改變重立項、輕結項的做法,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對課題研究進行長時段的效益和價值評估。

再次,尊重學術規律,根據學科類別等狀況適當延長評價周期,摒棄短視、浮躁的學術評價機制。學術研究有其自身的規律性,高質量的學術產出是一個艱辛而又漫長的過程。許多學術成果需要長時段的檢驗,這是那些焦躁和急功近利的學術評價機制所不能完成的。學術評價必須尊重學術規律,評價者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這樣才能讓學術研究真正「慢下來」。

(作者單位:洛陽師範學院法學與社會學院)

原標題:為潛心研究營造學術環境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張卓晶 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新時代、新技術、新思維——2018年中國歷史地理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學術資源落地黑龍江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