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芬蘭人也是匈奴人的後代?

芬蘭人也是匈奴人的後代?

(匈牙利中心廣場)

民族主義者黃漢總喜歡管別人祖先的事情。世界上有很多民族以是匈奴後裔為自豪,但黃漢卻不願承認,似乎他們更願意承認匈牙利是匈奴後裔,甚至大言不慚地說匈牙利是中國人。

最近有媒體報道,國內乃至整個歐亞史學界都有一種猜測:芬蘭(Suomi人)和匈牙利人(包括俄國的楚瓦什人)是匈奴的文化或血緣後裔。

這種假說在中國某些民族主義者蝗漢眼中口中心中逐漸變成了另一個說法:芬蘭人是匈奴後裔,他們理論:匈奴是古代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一,所以芬蘭人跟匈牙利人一樣是中國人的後裔。每次看到這種說法,都會覺得有些啼笑皆非乃至啞口無言。估計要是匈奴人聽到了,可能都會笑的從馬背上掉下來。匈奴長期與中原王朝處於戰爭對抗狀態,怎麼竟被忽悠加入中國國籍了?

筆者閑極無聊之際,便隨手寫了一點東西考證一下這種很無稽的說法有百分之幾的可能性會是事實。

首先,我想從語言學上來考證一下這種說法。芬蘭語是屬於烏拉爾語系的芬蘭-烏戈爾語族(Suomalais-ugrilaiset kielet),這種語族的三大代表語言分別是芬蘭語(Suomi語)、愛沙尼亞語和匈牙利語。愛沙尼亞語則分為南北兩大方言,其中首都塔林一帶的北方方言則是作為愛沙尼亞語的標準語,這種方言的使用者據說可以和芬蘭語使用者在很大程度上互相理解對方說話的大致意思(只是據說,從沒遇見過愛沙尼亞人,因此無從驗證)。

而匈牙利語則很明顯只是從語法角度與芬蘭語近似,在使用的辭彙、具體字母發音上都與芬蘭語大相徑庭。不過無論如何,比起史料匱乏無從考證語言起源的芬蘭,考證這兩個史料較全的語言形成,也可以間接證明芬蘭語的起源。而國內一般看作是匈奴直系後裔的匈牙利人,在語言上又是否真的繼承了所謂的古匈奴語呢(先避開不談匈牙利人是否真實匈奴後裔不談)。

古匈奴語究竟是什麼樣子已經無從考證,這從歐洲的歷史研究者直接將匈奴的拉丁學名用漢語拼音(xiongnu)來記錄就可見一斑,不過蒙古史學界和俄國史學界則普遍認為蒙古人雖然不是匈奴後裔,蒙古文化和語言形成卻是直接被匈奴文化所影響的,所以也就是說至少近900年在語言體系上沒有出現大的變化的現代蒙古語(暫以更接近古典蒙古語的內蒙古察哈爾語來作為基準,而前面所說的蒙古語沒有出現大的變化則可以用受蒙古文化催生的滿語分支的錫伯語在辭彙和語法上仍與察哈爾語有極大一致性來驗證),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認為是古匈奴語的某種延續(這一點其實有一個更明顯的例子,那就是同樣受匈奴文化影響並在公元663年之後完全不見於史料記載的鮮卑族直系後裔青海土族人,至今在語言分類上仍被歸入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東蒙古語支)。

而蒙古語與匈牙利、芬蘭語是否有相似之處呢?從目前的語法研究來看,這幾種語言雖然不是同一語系(蒙古語是阿爾泰語系,匈牙利語同芬蘭語是烏拉爾語系,但阿爾泰-烏拉爾語系歸入一個語系的爭議在學術界一直存在),但確實有一點相似性,主要的相似性就是兩者同為膠著語,清濁軟齶擦音、形容詞格變化等現象也幾乎只有這兩種主流語系才發生。但也僅此而已。辭彙上這兩大語系公認沒有一致性。於是,這兩種語系的上述一致性就很好解釋了:

歐亞乃至北美的北方民族語言,在語法上全都大體一致,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拿過地球儀來轉一下,東到愛斯基摩人所生活的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然後向西穿過白令海到達西伯利亞和日本、朝鮮半島、滿洲,再向西到達內外蒙古、中亞五國,再向西到達土耳其,穿過黑海到達芬蘭、匈牙利、愛沙尼亞,這些地域由於史前冰封期以來的鄰近性和一貫性,不但語法體系,甚至原始宗教(請留意,這些地區直到現在都殘留有具有自我文化特色的薩滿崇拜)都幾乎一致。而史前人類的遷徙和交流所形成的語言一致,顯然與紀元前後的匈奴西遷並無直接原因。(其實關於匈奴西遷並在俄國的亞洲部分紮根還是有很多史料可以間接證明的,但這篇小文已經遠超我的想像變得又臭又長了,還是留待以後再解釋這些吧)

雖然已經變得又臭又長了,還是不能只用語言來論證芬蘭和匈牙利是否是匈奴後裔(愛爾蘭和蘇格蘭都是凱爾特人,但現在都講日耳曼語族的英語;中南美印第安人是蒙古人種,但現在都講羅曼拉丁語族的西班牙語;法國北部從血統來講更傾向於日耳曼部落的高盧人,但現在也講羅曼拉丁語族的法語而不是日耳曼語族的高地德語。因此語言不能完全證明血統)。

所以只能從DNA上來驗證了。事實上,由於芬蘭本國並不認為自己來源於東亞(聽芬蘭人說過祖上可能來源於亞洲的假想,但這裡所謂的亞洲顯然最東不超過烏拉爾山東麓),所以雖然現在中國就有具2300年前的匈奴人乾屍,卻從沒被歐洲專家們用於匈奴人和芬蘭人的DNA類比測試,但在2006年法國和匈牙利的專家進行過。

匈奴人乾屍與現代蒙古人、土耳其人、雅庫特人(可以參看《女真人的近親建立世界上面積第二大黃種人國家》)、匈牙利人的DNA類比測試,結果最接近古匈奴人DNA的是現代蒙古人,也就是說匈奴人的DNA是屬於北方黃種人(具體特徵就是皮膚為與白種人相近的白色肌膚,但鼻樑較矮、眼瞼較細長、顴骨的黃種人特徵明顯,甚至可能嬰兒存在蒙古癜現象),與現在的匈牙利人、芬蘭人完全不同。再者,中國的民族主義者之所以認為芬蘭人和匈牙利人是匈奴後代,直接證據只是歐洲人對芬蘭人和匈牙利人的稱呼(芬人Fin、匈人Hun),而這兩種稱呼也正是古代亞洲地區對匈奴人的稱呼。好了,這次終於可以進入最後的討論了(總算快結束了...手都疼了):我們只要弄清古代的Fin和Hun究竟是指什麼人就可以了。

從古羅馬歷史學家Tacitus(塔西陀)殘留的文獻可以看出,被古羅馬稱為Fin的人就是接近北極圈的所有原住民族人的通稱,而Hun則是北方征服民族(游牧民族)的通稱。而且塔西陀這位慈愛的老伯同時考證,在公元前3000年芬蘭就已經生活著這些可愛的Fin人了。鑒於古羅馬和亞洲一直有貿易往來,我們完全可以大膽假想Fin或Hun這些辭彙是屬於歐亞大陸已開化民族對北方民族的共通蔑稱,而絕非單指某一民族。

於是,在紀元前3000年就在芬蘭定居的芬蘭人,與公元160年左右才向歐洲遷徙的匈奴(其實從這個詞的奴字就能看出這明顯是對北方游牧民族的蔑稱而非特指一個單一文化民族),不是沒可能在文化上有一定的互動,但至少不太可能存在祖先與後裔的這種血緣關係。另,最近來自歐洲的一個新的DNA研究表明,歐洲人的線粒體DNA的單體型以H、U、J、T居多,而芬蘭人則和中國雲南的彝族人相似,都是N1居多。所以歐洲一些史學家最近的大膽推論是在最後一次冰封時代的結束前後,彝族男人大批遷移到芬蘭,並和當地土著女性結合,形成現今的芬蘭人。只不過,這種說法,各位看官看了又有幾個人敢去相信呢?(難道從雲南到芬蘭沿途都沒有別的民族了?難道冰封時期的古代人被凍得沒有了就算到處都是冰河,赤道的地表溫度也比北方高的常識,於是不向南反而向北逆行?)

以上內容主要來自鐵血網,作者: tuweri ,本平台轉載的時候做了部分變動。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芬蘭人是鮮卑人後裔,下邊就再轉載一篇,作為參考閱讀。

根據史書稱芬蘭人的祖先為鮮卑蒙古人。公元4世紀之時,一部分鮮卑蒙古人游牧遷入歐洲。後到現今的芬蘭地區,形成芬蘭民族。

古代的東部鮮卑起源於蒙古高原東部的興安嶺一帶,原系胡奴左賢王屬下的部眾。是胡奴蒙古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一次的內戰中,東部被冒頓單于打敗,逃到渤海之濱遼河流域。被稱為東部鮮卑。

拓跋鮮卑蒙古人的原始分布地區在今黑龍江上游的額爾古納河流域。當胡奴蒙古的封建帝國被漢王朝消滅以後,他們就向蒙古高原的中部、南部、西部遷徙。在各處留下來的胡奴遺民與這些鮮卑部人相互融合,於是就出現了正統與非正統之分別,「拓跋鮮卑「之名問世。

公元4世紀時西遷的鮮卑蒙古,經蒙古中部克魯倫河、斡難河至阿爾泰地帶,4世紀末,在烏拉爾地區、西西伯利亞、伏爾加河東部居住,主要從事牧業、狩獵和漁業。民族大遷徙時鮮卑人逐步向西轉移,幾經輾轉,鮮卑人的一部分到現今的白俄羅斯地帶,稱為現今的芬蘭烏戈爾族。

芬蘭的主要文化遺產為英雄史詩《卡列瓦拉》。史詩《卡列瓦拉》是鮮卑蒙古人帶到歐洲的主要的文化遺產,它的發現證明了芬蘭人為鮮卑蒙古後裔的主要依據。

在歐洲古希臘的《伊利亞特》、《奧德賽》之外史詩很少。特別是北歐諸國均無史詩,只有芬蘭有史詩,這便是鮮卑蒙古史詩《卡列瓦拉》。鮮卑史詩

《卡列瓦拉》產生於公元前若干年,它與蒙古史詩《江格爾》的產生年代相差不大,是同一時代的巨著。芬蘭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有眾多的民間口頭創作,有民間故事、神話、謎語和抒情歌曲,特別是短篇八音節韻詩、民間歌曲廣為流行。芬蘭也有許多岩壁文化,如赫爾辛基西面的維特萊斯克岩畫、尤烏斯雅爾維湖岩畫、阿斯圖萬薩爾米岩畫等十來處岩畫,這些岩畫文化與蒙古高原的岩畫是屬同一類型的。這也是與鮮卑芬蘭人的文化歷史相關的,是屬鮮卑蒙古文化。

芬蘭是蒙古人在歐洲建立的蒙古語族國家,芬蘭人是鮮卑蒙古人。

其實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有蒙古人的基因,,英國皇室也有,,非洲沿岸,,美國都有,,大多數亞洲各國就不用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看現在的疫苗事件,不要忘記康熙爺是在中國傳播疫苗的第一人
滿洲修家譜志願者的故事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