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收藏說玉:玉鹿在歷史上的文化發展

收藏說玉:玉鹿在歷史上的文化發展

鹿作為長壽仙物,與仙鶴壽星一樣寓為「祿」,表示長壽或是繁榮昌盛,對於當官的人也有加官受祿的意思。

鹿有著性情溫順,不傷人的特點,以玉雕刻鹿,玉雕鹿的發展歷史最早可追述到商代晚期,這一時期的玉鹿造型簡單,以片狀體居多,圓雕器極少,常呈短腿直立回首狀。刻意突出鹿角、耳及眼睛,其它部位則不著重表現,僅具其形。

西周玉鹿與商代區別不大,也多為片狀,皆光素無紋,僅有幾條簡潔的輪廓線,把軀體和四肢分開。有回首、前視、伏卧、站立等各種造型,氣宇昂然,姿態優美,刀鋒爽健,磨工細膩。

東周、秦漢玉器中鹿題材者極少,未見單體形玉鹿,僅有少量帶鉤、玉璜邊緣鏤雕鹿形以作輔助裝飾。

到了唐代,玉器的現實主義風格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面向自然,取材生活,開創了玉雕藝術世俗化、玩賞化、多樣化、寫實化的嶄新風貌。鹿題材玉器又開始增多。從造型上看,唐代和田玉掛件玉鹿的頭頸較長,比例協調,形態優美,以匍匐狀居主流,奔鹿造型較少。

宋代玉鹿基本上沿襲了唐代風格,但形象樸拙有餘,矯健不足。有立體圓雕,也有片狀掛飾,特別是帶飾板上的鏤雕鹿紋在宋代較為盛行。造型以腫骨鹿為多,角大多為扇形,上有陰刻線,尖端見鋒,背部有用短的陰刻線勾勒的體毛紋,其刻紋比唐代稍粗,排列也不整齊。

金代玉鹿雖受宋代文化的影響,但也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和民族特色。女真人時尚狩獵,有春日捕鵝、秋天獵鹿的習俗,玉器上出現了山林熊鹿的題材。

元代玉鹿與宋代秀麗的風格迥然不同,比較講究作品的氣韻和粗放性,不追求細部的刻畫,頗具蒙古人健壯豪邁之氣魄。最突出的技法是重刀雕刻,刻痕較深,把鹿的頭、頸、軀幹、四肢隔離開來。一般一件器物上重刀很多,刀紋很深,目的是使主體富有立體感。

明代玉鹿基本為兩種:一種為圓雕,往往與壽星、山石雕在一起,作為擺件,亦有單體成器者;另一種是帶板的飾件,圖案多為花草、松樹、山石等。鹿的形象以伏卧為多,佩飾品中的則多為站立狀。

清代玉鹿常採用寫實手法。大多碾磨光潤,注意了整體的比例、起伏、結構和動態,同時還十分強調細部的具體刻畫,具有簡潔明快的藝術風貌,體現出一種強烈的質感美和造型美。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飾迦]微信公眾號:shjia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高貴的翎管:備受清朝人追求
漢代玉舞人的婀娜身姿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