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年和印軍交手,我軍大勝之後,為何卻宣布撤退?駐印大使這樣說

當年和印軍交手,我軍大勝之後,為何卻宣布撤退?駐印大使這樣說

歷史上1962年,是新中國成立第13年,發生了一次我國對印的自衛反擊戰。以新中國當時的情況分析,我國應處於求穩發展的階段,為何會在此時再次與鄰國交戰呢?起因如下:

自中國古代歷史分析,我國與印度鄰國,一直處於和平的貿易往來,當時印度為自主國家,且加之中國清末之前國力相對強盛,經濟發展遠遠領先,所以局面穩定。但是清末時期列強入侵我國,導致我國戰亂頻繁,且印度亦成為英國殖民地,在英國殖民期間(偽)印多次入侵我國新疆地區,佔領我國領土。

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為了藏、新地區的人民解放做了不懈努力,至1950年來,我國多次與印方政府協商邊境劃分問題,但印方以英國殖民期間侵佔為由,劃定了麥克馬洪線,欲非法侵佔我國國土,當然我國從未同意其非法劃分。

對於中印邊境劃分問題也因印方的非法侵佔且一意孤行,一直未能妥善解決,直至1962年,雙方矛盾因多年沉澱而激化,正因如此,我國對印度的自衛反擊戰開始了序幕。戰爭持續時間不久,我國全面告捷,印方軍隊全線潰敗,但是在我軍這勝利的時刻,卻選擇了將繳獲的戰利品返還印度政府,並單方面宣布撤軍,也由此產生了歷史上的一次謎之戰役。

對於我軍的戰略行動,大多數人是感到驚訝與不解的,沒有人會放棄勝利的果實。但是當時我軍出此下策卻是有原因的:

首先,當時是新中國成立不久,世界格局中我國相對處於資本主義國家的強烈排斥期,而我國當時作為二戰後確立的世界大國,率先對鄰國發起戰爭,有著仗勢欺人的表象,不利於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外交發展。

其次,我國經過長期的反侵華戰爭及內戰,國家資源已產生了重大的損失,在當時的情況下發動戰爭並不利於國內的發展建設及穩定,所以在勝利的階段撤軍既能對印政府表明我軍不懼戰爭的態度又能減少戰爭對國內發展建設的影響。

最後,因為與印交戰,作戰地點在喜馬拉雅山及附近,其獨特的地理環境不利於我軍的戰略補給,多數士兵不熟悉此地高海拔低氣溫的氣候,作戰力下降,對我軍戰略布局亦造成影響。(這些說法來自駐印度大使裴遠穎)

其實在當時的環境下,我軍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即向印度及世界再次表明我國領土不得侵佔,維護了我國領土,向鄰國及世界表明我國對待領土及自主權的強硬態度。既然已經得到了我國的初衷,主動撤軍確實最後的選擇,減少了我國的損失,也維護了我國與國際友國的外交,更是因此在世界站的更穩,表述了一個世界大國的氣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話史 的精彩文章:

算命先生說:你命里只有一子,金庸:我已有兩個了!不久長子自殺
宋慶齡為了去日本見他,半夜爬窗而出,日後卻成就了蔣介石

TAG:麻辣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