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漲姿勢!一文了解2018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

漲姿勢!一文了解2018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

註:本文信息來自《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8》

編輯 | 都保傑

微信 | ai_xingqiu

網址 | 51aistar.com

一年一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正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今天主論壇開幕,除了來自人工智慧領域的各路專家學者做演講分享之外,一份長達80餘頁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也新鮮出爐。

在當前中國,從政府高層到資本市場都在積極扶持機器人產業的發展,2018年這個熱門行業又有著怎樣的發展態勢呢?存在著怎樣的行業機會呢?下面跟隨小編來過一下這份重磅報告吧。

其實,國際機器人聯盟(IFR)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指用於生產過程與環境的機器人,主要包括人機協作機器人和工業移動機器人,而服務機器人則是除工業機器人之外的、用於非製造業並服務於人類的各種機器人,主要包括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這份報告在考慮我國市場其他機器人需求後,根據應用場景將機器人劃分為了三大類:

大面上,先說說世界機器人市場整體是個啥情況。報告稱,2018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98.2億美元,2013-2018年的平均增長率約為15.1%。其中,工業機器人168.2億美元,服務機器人92.5 億美元,特種機器人37.5億美元。

而在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約佔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一,今年的規模預計達到87.4億美元,據IFR統計,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13.8萬台,預計2018年銷量將超過15萬台,其中關節型搬運機器人銷量佔比最高超60%, 是國內市場最主要的產品類型,另外裝配機器人佔比也在15%,還有直角坐標型機器人和SCARA機器人的份額正在提速擴大。

2018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8.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3.9%,其中,家用服務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分別為8.9億美元、5.1 億美元和4.4 億美元,另外停車機器人、超市機器人等新興應用場景機器人的快速發展,到2020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億美元。

應用場景相對有限的特種機器人市場今年進入蓄勢待發階段,市場規模預計將達6.7億美元,增速達到23.2%,其中,軍事應用機器人、 極限作業機器人和應急救援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分別為4.7億美元、1.5億美元和0.5億美元,極限作業機器人是增速最快的領域。

官方概括說的好,我國機器人關鍵技術突破與多元化應用取得積極進展,部分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自主研發與投資併購雙輪驅動,行業龍頭加速布局機器人生態系統。

聊完市場,再說說我國機器人產業的地域特性。這裡將全國劃分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中部和西部共6大區域,經調研,長三角地區在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基礎最為雄厚,珠三角地區、京津冀地區機器人其次,東北地區雖有一定機器人產業先發優勢,但近年來整體表現有限,中部和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基礎則比較薄弱。

長三角地區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上海、崑山、無錫、常熟、徐州、南京為代表的產業集群,機器人產業生態體系在國內相對功能完善、系統健全。2017年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突破103億元, 產業平均銷售利潤率達14%。

珠三角地區則形成以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為代表的產業集群,2017年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總銷售收入達到90.4億元, 其中深圳佔比已超過一半達到55億元,佛山15億元、廣州15億元、東莞5.4億元,2017年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平均銷售利潤率達到18%。

2017年京津冀地區機器人銷售總收入達到54.2億元,平均利潤率為16%,北京重點布局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體系和生態環境,天津圍繞機器人整機及配套零部件生產集群方面展開重點建設,河北在系統集成及特種機器人領域有一些建設。

在東北地區,哈爾濱、瀋陽、撫順等地在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有一定基礎和積累,2017年東北地區機器人銷售總收入為72.3億元,位於全國第三,有新松、哈工大、博實股份等代表企業,機器人產業平均利潤率達14%。

中部地區憑藉地方政府有效的宏觀戰略布局和政策支持,積極推動包括機器人整機和關鍵零部件在內的產品研發、產業化應用、集成應用示範、公共服務平台等建設,已逐步在蕪湖、洛陽、武漢、長沙、湘潭等城市形成產業集聚,2017年中部地區機器人銷售總收入接近 52 億元,中部地區機器人產業平均銷售利潤率達 13%,洛陽、 蕪湖和武漢三地相對貢獻較多。

西部地區主要在重慶、成都、西安等地布局建設有機器人產業園區和典型企業,總體來說規模相對較小,2017年西部地區機器人銷售總收入為42.2億元,平均銷售利潤率為10%。

當各地產業規模和扶持政策興起,存在的風險也逐漸凸顯出來。報告指出,機器人產業資本槓桿的運用打破了原有製造業普遍遵循的「技術-產品-市場-收益」單向線性傳導運作邏輯,目前機器人領域普遍存在的資本對接方式包括各類型產業投資基金、政策補貼、商業銀行貸款、國有投資機構的戰略投資、市場投 資機構的股權投資、企業自籌等。同時,地方財政補貼在以往單純的資金補貼基礎上,引入了產品補貼、研發設備補貼、上市獎勵、績效獎勵和回扣獎勵等方式。

然而機器人資本市場繁榮的背後存在一定的隱患:部分機器人企業產品本身沒有多少利潤可談,或者只是將創意單純停留在紙面,卻憑藉資本市場對目前投資創業風口的追捧不斷獲得融資,加大了投資回收風險,而部分風險投資機構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認識不足,認為機器人同O2O、共享經濟一樣投資回報率較高而且變現周期短,這種短視行為不利於機器人技術的研究和產業長期穩定發展。

另外,目前我國機器人應用人才缺口為20萬人左右,且每年仍以20%至30%的速度增長,存在人才培養重研發輕應用的現象。

報告圍繞業務規模、創新力度、品牌價值、投融資情況等維度,對目前國內相對較為典型的一批智能機器人企業進行了活躍度評價,具體分為三個梯隊。當然我們看了看,這份梯隊劃分並不是太清晰,比如有的自動駕駛也被劃分在機器人概念當中,僅供市場分析和資本標的提供一些參考吧:

最後,這份報告對國內機器人政策也提供了一些建議。

第一是頂層設計,包括樹立正確的機器人產業發展理念,加強政策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戰略引導。

第二拓寬機器人企業投融資渠道,研究建立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引導基金,提高面向機器人產業的財政支持效率。

第三升機器人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包括在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和標誌性產品層面做突破,構建面向全行業的國家級機器人創新中心。

第四搭建機器人行業開放式資源共享平台,推動建設國家級機器人公共服務平台。

第五有序實施機器人產業應用示範工程,積極開展機器人在細分行業的推廣應用,推進機器人產業區域差異化集聚發展。

第六完善機器人產業標準和檢測認證體系,建立統一的機器人產業標準體系,提高機器人檢測認證的規範性、一致性和採信度。

第七是機器人領域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建設,建立符合我國機器人發展實際的多層次應用型人才教育培訓體制,和機器人行業高端人才跟蹤評估體系。

人工智慧浪潮下,機器人產業也成為了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核心切入點。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期,這裡既有中央及地方主管部門陸續出台的政策規劃,也有資本市場在風口上逐浪,然而,大力度之下不免要激起層層泡沫,風險也隨之加大。

總而言之,多說無益,掌握核心科技才是硬道理,有產品有落地才是王道,綠色通道之下,日漸增生的產業垃圾需要開始高度警惕了。

如果你想了解最前沿的AI技術和場景應用

一網打盡AI世界的前瞻科技和深度報道

歡迎關注AI星球,並轉發朋友圈為我們打Call~~

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創造優質內容的不竭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星球 的精彩文章:

科技反噬論:人類蝸居「雲端」,演算法蠶食世界
景馳科技高管糾紛案進展,證據被搬出來了!

TAG:AI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