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區塊鏈+金融難出獨角獸,哪裡才是最佳落地場景?

區塊鏈+金融難出獨角獸,哪裡才是最佳落地場景?

雷鋒網AI金融評論報道,8月14日,由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等聯合主辦,深圳市內容中心網路與區塊鏈重點實驗室承辦的「IEEE HotlCN 2018 區塊鏈技術與應用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邀請了復旦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斯雪明;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深圳市內容中心網路與區塊鏈重點實驗室主任雷凱;眾享比特CEO嚴挺;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田鴻飛; YeeCall CTO江周平;IBM高級技術專家趙振華等參與。

多位區塊鏈學術界、產業界、投資界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從區塊鏈應用和挑戰兩個層面分享了各自觀點。


金融領域難出區塊鏈獨角獸

金融一向被認為是區塊鏈最容易落地的行業,而斯雪明則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金融行業的聯盟鏈應用其實是很難落地的,究其原因在於金融行業受到國家強監管,企業無法掌握主導權,那麼也將很難誕生獨角獸。

趙振華也認同此觀點,認為區塊鏈在金融行業落地確實比較難,技術層面講,國家有一套自己的加密演算法標準,在包括金融領域在內的很多領域,國家可能不會允許企業用市面上現有的流行加密演算法去落地。

不過,斯雪明也提到,供應鏈金融與金融有關,但其內在本身並不是真正的金融業,在國家支持實體經濟的大背景下,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方面還是大有前途的。

而YeeCall CTO江周平則看好「行業場外的金融衍生品」,據其介紹,行業場外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容量非常大,2016年上半年僅名義本金就達到了540多萬美金,是市場內金融衍生品交易額的8倍,且年複合增長率在20%以上。場外金融衍生品因個性化強,存在信息不對稱和不信任等問題,而區塊鏈技術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江周平指出,正因為其市場容量特別大,地方能否落地值得進一步研究和關注。


數據交易模式或將大變革

田鴻飛從熱門話題「數據隱私」切入,分享了區塊鏈在轉變數據交易模式方面的思考,認為原有數據交易模式不會持久,區塊鏈將帶來新的數據交易流程,並因此改變原有數據利益分配模式。

互聯網二十多年的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互聯網巨頭的成長史,不論是國內的BAT還是國外的谷歌和Facebook,都在利用手中掌握的大數據來賺取巨額利潤,同時形成了一個個中心化的數據孤島。隨著前段時間Facebook曝出的一系列數據泄露事件,今後用戶數據隱私的保護只會越來越強化。

因此,田鴻飛認為,現在的大數據公司「忽悠」用戶簽訂隱私數據分享協議的數據交易模式很快將會走不通。對此,田鴻飛提出一個區塊鏈數據交易模式設想,其流程是:用戶瀏覽如Facebook時產生的用戶數據,進行加密之後會存到分散式存儲設備上,數據變現部門或大數據公司需要時,可以用token進行購買。買了之後還要徵求用戶同意,同意的用戶會獲得利益分成拿到一些token,反過來可以購買Facebook的一些高級功能,最終達到互聯網公司、數據使用方、用戶三方利益共贏的局面。

更進一步,在未來,用戶的數據非常有可能會從互聯網公司獨立出來,田鴻飛分享了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自上而下成立行業開源協會,通過開發數據公鏈、定義智能合約、運用數字貨幣、按數據數理和質量貢獻來分配等方式,來不斷吸引參與者。同時,田鴻飛還指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區塊鏈不一定必須要做完全的去中心化,因為多時候去中心化會有很大代價,或者是計算資源的代價,或者是社區治理的代價。數據上鏈或交易上鏈的意義更在於整個過程的透明,通過透明來實現整個過程的公平。


區塊鏈落地過程中的挑戰

斯雪明在會上拿兩個數據做了一個直觀對比:據工信部《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截至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達456家,但去年區塊鏈整個行業的產值有多少?一位國家信息中心專家提供的數字是2個億,456家2個億,平均一家不到50萬,所以產業的應用落地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麼,區塊鏈技術在落地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不同嘉賓從各自角度分享了實際經驗。

中介與橋樑

眾享比特在業務開展過程中經常會被問道「不用區塊鏈也可以吧?」或「用了之後會更好嗎?」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嚴挺認為,一方面,受眾還需要大量的市場教育;另一方面,從區塊鏈科技企業角度講,由於業務理解等行業壁壘,區塊鏈科技企業往往很難直接對接用戶企業,需要一些「中介」。

嚴挺告訴雷鋒網,「在實際合作的過程中,我們會去找精通業務的系統集成公司或者軟體提供商,他至少要明白用戶想做什麼。因為有很多時候其實你技術再好,但用戶需要的與你的技術所能提供的兩者之間可能存在不完全匹配,所以中介環節是需要的。「

此外,據眾享比特副總裁李瑞所說,有時候在與用戶企業的技術部門對接時,還會遇到技術人員抵觸的情況,這時候你要解決的就不僅僅是技術問題。

合規合法

江周平認為在區塊鏈落地過程中,還不能忽視或輕視合規合法性問題。雷鋒網了解到,YeeCall的跨境轉賬業務在新加坡落地過程中,僅在合規合法方面,就先後花掉8個月的時間與新加坡經管局進行各種磨合適應。由於區塊鏈帶來的不僅是技術變革,更是生產關係的變革,必然面臨法律法規方面的不適應。

對此,趙振華認為,前段時間的區塊鏈發票深圳試點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可以通過試點的方式來進一步探索此類問題。

實體資產上鏈難

在趙振華看來,數字資產如音樂、動畫等,直接上鏈比較容易,真正的難題恐怕在於實體商品數字化。

田鴻飛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整個區塊鏈行業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數字資產化,一類是資產數字化。數字資產能夠最先、最容易落地,比如大數據交易、版權、票據、供應鏈金融等。但資產數字化的難度會更高,可能要像過去互聯網的發展歷程一樣,經歷一個從易到難階段性發展的過程,需要再經歷好幾個階段才能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效果。

區塊鏈人才缺在哪

此外,人才缺口也是區塊鏈在落地過程中遇到的一大瓶頸。嚴挺表示,能夠寫好區塊鏈程序的人其實並不多,因為不僅要求他會C++語言,還要懂Go語言,人才技能是複雜的。「我們公司曾經有一個統計,統計能寫Go語言的簡歷,發現北京市場上一共才大約2000人。」

而比之技術能力的缺乏,商業邏輯認知方面的薄弱更為。一些參會人士告訴雷鋒網,他們並不認為區塊鏈技術本身有特別的難點。某位投資人也談到,」技術不難,有時候專搞誰都聽不懂的技術的項目往往是不靠譜的投資垃圾。「

當然,人才缺口也與目前區塊鏈行業還處於早期階段有關,業內人士稱,對比而言,目前市場上人才的緊缺程度是:區塊鏈>人工智慧>互聯網金行業融>O2O。以後隨著行業成熟度的提高,人才缺口將會有所緩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谷歌翻譯更新,離線狀態也能用AI翻譯
305億,巨人網路大手筆收購以色列AI公司,為了什麼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