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資訊》震驚收藏界:瓷器玉器造假竟高達百分之90

《資訊》震驚收藏界:瓷器玉器造假竟高達百分之90

仿古玉:最受追捧也最傷人

無論國內哪個古董市場,最常見的古董就是古玉。可是在這些古玉中仿製品相當多,大部分來自河南南陽和遼寧的岫岩,那裡是玉的故鄉,也是造假的聚集點。

當地人用機械操作代替人工雕琢,然後再仿製一些造型和圖案,這樣生產出的玉器價值也較低。

在當地一對玉鐲只要3元錢,可到了外地就可能標上幾千元,很多對玉不甚了解的人經常受騙。同樣,翡翠造假也很多,主要是用激光上色,但這種顏色幾年後就會褪掉。

舊玉改制是玉器行造假的普遍現象,是造假手段中較為高超的一種。經改制後的舊玉,以冒充高檔次的古玉出售。把低價位的舊玉賣到高價位,又不容易被發現,可謂生財有路。

據說舊玉改制盛行於清朝,來源於清宮廷。清朝各地進貢的玉器,有些粗糙、低劣,不適合宮廷陳設。宮裡便組織工匠對其進行改制,以適於宮廷需要。此風逐漸傳到宮外,流行於民間,並在玉器行延續至今,成為造假的一種方式。

改制舊玉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是翻新,把形狀粗糙的玉器,翻新再加工成精細的玉件。

二是改殘,把殘破的玉器,以大改小,以半塊改新件。

三是刻紋,對璧、璜、斧等無紋或少紋的玉器再刻紋飾,提高欣賞價值。

四是加款,把無款的舊玉器略加修飾,刻上唐宋年號,成了唐宋的玉器等等。

利用舊玉改制新器件,其好處是舊玉的玉質不變,雖然外形或名稱變了,但玉質仍是古玉。

這種舊玉改制的古玉,一般不易識破,但只要細心,常在玉器上下工夫,仍然能發現新刻的痕迹。很多人明知是舊玉改制,寧願接受也不願道破。因為改制的古玉,並不損其價值,甚至能提高其價值。

炫目瓷器:常讓收藏者「花眼」

一位專家曾不無感嘆地表示:「我從事瓷器鑒定30多年,見過的文物不下5萬件,可是哥窯的瓷器卻只見過1件。」可是,在如今的古董市場上,仿製的哥窯、汝窯、定窯瓷器卻隨處可見,樣式更是從梅瓶到帽筒,幾乎無所不包。

在很多古董市場上,總有一些外地來的老鄉叫賣「出土文物」,他們的騙人伎倆其實非常簡單:選一批造型比較古樸的瓷器。

然後,將瓷器浸在鹽酸中,待瓷器表面發黃、產生裂縫後再將這批瓷器埋進土裡。兩三個月後,瓷器開始變得灰暗、陳舊,看起來就好像是經過了千百年一樣。

宣德爐:幾乎十爐十假

除古玉和瓷器外,最火的假文物就要數「宣德爐」了。這種自生產之日即有人開始仿造的銅器,真是讓收藏者費盡了心思去琢磨,而結果卻往往是「再次走眼」。

宣德爐的造假高潮出現在萬曆年間,南京的甘文堂與蘇州周文甫所造的仿製品與真的宣德爐只差一等,當時被人搜購一空,以後不同時期也各有不同的仿製品。

而現在地攤上所謂的落款是「宣德爐」的,幾乎十爐十假。好在由於工藝複雜,一般造假者對文物的認識和把握不準,假銅器很容易看出破綻。

即便如此,仍會有大量造假者為暴利鋌而走險。除宣德爐外,仿造日偽時期的槍刺、古代的鼎和爵等都不少見。

書畫:當題跋遇到電腦

電腦和數碼相機的出現是科技進步的產物,但這些現代化的設備到了造假者手中卻成了造假工具。

日本某公司曾使用一種超高倍照相機對我國大量珍品書畫進行仿製,仿製的結果是國內某文博院的院長在仔細觀摩仿製品後,激動地說:「這就是我們博物院里的東西。」

文物販子們近年來開始把這種技術用於造假,即用電腦複製原作的題跋,然後再將其複製於偽作上。

於是一個新問題產生了:假畫「真」題跋。當今文物市場上的假書畫多集中於唐伯虎、鄭板橋、劉墉(劉羅鍋)等幾位名家身上,要識破題跋需要收購者具有一定的書畫知識。

明清傢具:多為仿製

明代的花梨木太師椅,目前的市價已達上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一些造假者眼紅於這個市場中的暴利,紛紛採取各種手段造假。

有人曾花一萬多元買了一架「明代畫案」和兩把「清代太師椅」,據說是黃花梨木的。誰知回家用抹布擦拭太師椅時,發現竟然褪色,那個畫案更是到家就裂了縫。

找來專家一看,才知道根本不是什麼明清傢具,全是仿冒品,連1000元也不值。現在明清傢具市場有相當一部分是仿冒品,這些假明清傢具多來自廣東、浙江、河北和天津周邊等地。

針對市場上泛濫的古玩假貨,專家認為歸根結底還是一夜致富、一物成名的心理作祟。

民間收藏古玩已逐漸成為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收藏者除具備歷史、文化、製造工藝的相關知識外,還要對全國市場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希望收藏者能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不要陷入為賣而買的收藏怪圈。

當今中國收藏市場持續升溫,不同層面的火熱都昭示著這一現象:人頭攢動的古玩市場,如醉如痴的收藏愛好者,拍賣行拍賣的火爆場面,各類媒體紛紛推出的鑒寶類節目……這似乎在預示著,全民收藏時代的到來。有評論稱,藝術品投資是繼股票投資、房地產投資後第三個投資項目。

如此火熱的現象,究竟源於什麼呢?也許是古玩收藏背後誘人的潛在價值——經濟價值、投資空間。

然而,這誘人的收藏熱背後還有另外一個殘酷的現實:古玩古董造假泛濫,買假、藏假、販假現象層出不窮,更有甚者,把曾經老古玩行的行話「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取代成「真貨不賺錢,假貨吃三年」!

這種種亂象,歸根結底,都和一夜致富、一物成名的心理作祟有關。雖然,不少有識之士呼籲:文物收藏市場亟待沿著健康軌道發展,監管需要加強,法律法規需要健全。但在這一切期待成為現實之前,收藏者自己是否應該先冷靜思考一下呢?

作為收藏愛好者,首先應意識到,民間收藏古玩已成為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收藏者要具備歷史、文化、專業製造工藝的相關知識,而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盲目收藏要不得、一夜暴富的心理更要不得。

說白了,在收藏之前,應該想一想,你有那份閑錢嗎?你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嗎?或者,最起碼應該問問自己:天上會突然掉下一個餡餅嗎?要知道:收藏,最忌浮躁!總想著自己手中的藏品價值百萬千萬的,除了吃虧上當,甚至傾家蕩產,也就所剩無幾了。

對於抱有「一夜暴富」心理的收藏愛好者往往是一些對古董文物一竅不通或略懂皮毛,並懷著「撿漏」心理衝進市場的人。

他們都懷著一顆希望花幾十上百元買來,一轉手就能變現百萬千萬的寶物的心。對收藏愛好者來說,能在多如牛毛的偽劣藏品里撿漏一件價值頗高的東西可謂是天大的樂事。

但事實上,撿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具備過人的膽識和超強的眼力才可能企及。即便是「老手」,撿漏也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具備超強的眼力、夯實的文物歷史專業知識以及過人的膽識和豐富的經驗是前提,另外還要有好的運氣。

對於普通的收藏愛好者,更不能不盲目迷戀各種「撿漏」故事,因為這樣的故事大多是誘人上當的。花了十幾萬元甚至是幾十萬元攢了一屋子假貨的大有人在。我們組織的多場古玩鑒定會上,往往是收藏者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因為經專家鑒定後,95%以上都是贗品,可見民間投資之熱和盲目收藏之甚。

擋在民間收藏愛好者眼前的迷霧,往往就是這樣一種「一夜暴富」「一物成名」「撿漏傳奇」的心理。放平心態,從古玩收藏的基礎——鑒別真假入手,這是學習古玩收藏的一項必備課程。對於收藏愛好者再便捷實用不過了。收藏市場如此混雜,作為一名收藏愛好者,還是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長進才是最重要的!

瓷器造假嚴重:百分之80市場都為仿品:

盛世收藏亂世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手裡的閑錢多了,「收藏」一詞正以鋪天蓋地之勢席捲全國,但是仿製造假問題也隨之而來,尤其是古玩四大重點門類的瓷器,仿製造假問題更是讓頗多收藏愛好者談之變。「瓷器水深」成了行里的共識,不但在於真假難辨,而且同樣是真品的瓷器,也有好壞優劣之分。藏友們一旦打眼,損失慘重。近日在「2014北京大柵欄琉璃廠收藏講座鑒寶活動」中,中國文物網採訪了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文博副研究員、著名瓷器鑒定專家李宗揚教授,請他為我們談一談瓷器鑒定那些事兒。

「實際上這個瓷器鑒定非常容易,它不是件難事,有什麼難的?只要你真正學到位就不難。」談起瓷器的真偽辨別,李宗揚直言收藏愛好者有三大誤區。

第一,輕易相信故事,對講故事痴迷而且深信不疑。「這樣的人我見的太多了,在外地鑒定時,有的老闆花了幾千萬,甚至上億買的東西都是假的,沒有一件老。哪怕有一件民國的也可以,可惜一件也沒有。」李宗揚為這些人惋惜,「這些人都不注重學習,就好聽故事。故事裡講的這件瓷器祖傳多少代、爺爺在宮裡當官,更有甚者說爺爺的爺爺就在宮裡當太監,偷出來的能假得了嗎?這些故事都不能讓人相信。」

第二,輕易相信不正規的參考書。不要為了省事、省錢而拒絕對鑒賞知識的學習,或者即使讀書,也隨便選擇非正規、非專業的書籍來閱讀。這是很危險的。有些書籍是「抄來的書籍」,有些寫書的人根本不懂瓷器鑒賞,所寫的知識就有所偏頗,依此所謂的理論來學習,不但達不到辨別瓷器年代及真偽的目的,而且結果只能「越走越走偏」,以至往往把真品當贗品,把贗品當真品。

第三,將電視節目當做正規培訓課程來學。現在全民收藏熱,也催生出許多收藏鑒寶類電視節目,對此李宗揚表示電視節目可以看,但是不能用它取代正規培訓課程。要想真正掌握瓷器辨偽方法,就要系統全面地學習正規知識。「要把它當做學校里的一門課程一樣對待,而不是隨隨便便、零零散散地聽別人的議論。」

「說瓷器水深我同意。所謂水深,無外乎『忽悠』的人太多了,防不勝防,而且被忽悠的結局很慘,能傾家蕩產。但是說瓷器鑒別水深我不同意,瓷器知識本身並不深,與研究高科技比起來,瓷器知識太簡單了。」

李宗揚透露鑒定瓷器不能怕麻煩,他指出每個朝代的瓷器都有其本身固有的風格和特點,要將這些一一把握記牢,鑒定時有一個方面不對,就要三思了。雖然這種學習過程是枯燥無味的,但是也要堅持不懈。「不要怕麻煩,要將需要掌握的特徵牢記在腦子裡,到任何場合都能鑒定瓷器的真假,就這麼簡單。」李宗揚說到。李宗揚提醒收藏愛好者要將每一點知識吃透,不能僅僅學習一點皮毛就滿足了,或者輕信某些所謂的「訣竅」就去淘寶了。瓷器鑒定本身是一件慢工出細活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眼力是靠不斷學習、不斷鞏固、不斷實踐而積累出來的。多看、多聽、多對比、多思考,最後謹慎出手。

對於從哪幾個方面來學習,李宗揚表示:「從瓷胎、瓷釉、彩色、紋飾、造型、款識這幾個方面來分析、來感覺,就沒問題。」每一件瓷器都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看似麻煩,其實不然,一開始運用不熟練的時候,初學者可能還需要一項一項觀察,但是當運用熟練,經驗豐富之後,就會自動且快速地從各個角度辨別,不用刻意為之,反而倒不麻煩。

「要先知道什麼是『真』,這是前提,才能辨別什麼是『假』。」

在談到瓷器市場的發展時,李宗揚表示近幾年瓷器市場人為炒作的情況已經很明顯,比如有些拍場上的假拍現象,比如價格已經高於其價值的有些品類的瓷器,「即使有一定價值,但是也不會高的離譜。從長遠來講,在古瓷器上高古瓷應佔有一定地位。市場價位將會有所體現,但現在還遠沒有達到高古瓷應有的高度。」李宗揚認為雖然目前拍賣公司和藏界均比較偏向明清瓷,對高古瓷的宣傳很少,但是高古瓷年代久遠,並且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不管從文物角度,還是歷史角度,它的價值都比較高,並遲早會受到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重視。

來源:央視鑒寶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臻典藏 的精彩文章:

張松茂粉彩瓷盤《冠冕群芳》四件套
中國錯版鈔幣大全

TAG:國臻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