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暑期成為孩子的安全期

讓暑期成為孩子的安全期

8月的「行程」即將過半,新學期馬上就要開始了。回望這個暑期,出門旅行,課外輔導,或是回鄉看老人,每個家庭都有一段美好溫馨的回憶。無論選擇怎樣的方式,安全問題始終是所有家庭共同關注的一個話題。

禍患常積於忽微

溺水、詐騙等時有發生

「正值午後,一群十來歲的孩子在河裡嬉戲打鬧,附近連一個大人的影子也找不到。這要是發生溺水事故,後果不堪設想。」日前,山西壺關縣讀者馬韶義、秦風明來信描述了村莊外小河邊的場景。

「在我的老家,每年夏天,留守在家的孩子們都喜歡三五成群跑到離村莊較遠的偏僻水塘、水庫里洗澡游泳。由於沒有大人陪護,發生過幾起孩子溺亡的慘痛事故。」河南鄭州市讀者吳賢德反映。

上個月,河南洛陽市讀者劉桂華在黃河邊旅遊,在來信中介紹了所見所聞:「河水猛漲,一望無際,不少來旅遊的孩子卻繞到河中高地涉水嬉戲。前方主河道水很深,後面是個淤泥大坑。在岸邊,我沒有看到救生人員和設施,也沒有到任何明顯的警示標誌。」

……

這些來信反映出一個個隱患。「我們的擔憂並非多餘。每年暑假期間,許多地方都會發生悲劇,我們總能在媒體上看到兒童不幸溺亡的新聞,給逝者家庭帶來永遠的傷痛,也讓全社會感到惋惜和揪心。」浙江開化縣讀者徐曙光說。

財產損失在暑期也是多發易發。山東巨野縣讀者田忠華就講述了同事的一段經歷:同事妹妹大學暑假回家,火車站候車時遇到一個男孩借用手機,沒多想就答應了。不到兩分鐘,男孩歸還手機並禮貌致謝。緊接著,同事父親接到陌生電話,被告知女兒出車禍正在搶救,急需2萬元,此時同事妹妹的電話已無法接通。幸虧家人意識到這可能是詐騙,要求對方進一步告知醫院地址等信息。陌生電話這才消停,同事妹妹的電話也接通了。「可能是手機被做了手腳。同事妹妹的一個不小心,就導致她一家人的擔驚受怕,整整折騰了兩個小時,幸好騙局被識破。」田忠華在來信中說。

暑期里,還有一些孩子選擇宅在家裡,即便如此,安全問題依然存在,原因還是網路、手機。浙江東陽市公安局的徐步文在來信中介紹:14歲的瑤瑤看到微信群里一則消息,「只要給對方轉賬,對方就會返還幾倍的金額」。群里好多人響應,其中一些還直接上傳返利成功的截圖。對方告訴瑤瑤轉300元返利1500元,瑤瑤按要求操作後,對方卻說她沒有備註無法領取,要等當晚零點統一退還。瑤瑤做了備註,又給對方轉賬300元,對方卻說要繳納保障金、激活費、個人所得稅等。等瑤瑤反應過來,已經被騙3886元。「面對突然而來的好運,孩子們缺少防範心理和辨別能力。天上不會掉餡餅,網上也有深坑和陷阱。」徐步文說。

校外監管要強化

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無暇顧及孩子

暑期安全是一個老話題,但仍然需要堅持年年講,特別是每次回首時,人們總會追問:為什麼今年暑期又出現各種安全問題?

「在形形色色的悲劇中,我們常常看到無人管理的水塘、漏電的電線、敞開的下水井蓋……」湖北宜城市讀者楊明生把問題的矛頭直指「危險源管理不嚴」。讀者徐曙光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有關部門應在夏季來臨前,在一些江河水潭附近設置醒目的警示標誌牌,並且要安排專人每天巡查深水激流等水域,一些危險水域應明令禁止游泳。」

江蘇蘇州市讀者張開衛在來信中展示了最近拍攝的一張照片:一塊寫著「河岸危險注意安全」的河道警示牌倒在河岸邊。「警示牌這麼放一年多了,最近正值暑假,到河裡野泳的小孩很多,危險得很!希望有人把警示牌放好,把河道清潔好、河道管理好。」張開衛說。

一些讀者認為,暑期屢屢發生安全事故與家長監護不力有直接關係。放假前,很多學校都開展了暑期安全教育,學生也把暑期安全倡議書帶回家並讓家長簽了字,有些學校還專門開通了網上安全教育平台。河南內鄉縣讀者餘明輝卻認為,暑期安全教育效果可能並不理想。「這些活動留下了學校重視安全教育的痕迹,但需要追問的是,對家長來說,安全教育平台在線學習過嗎?還有印發的安全倡議書,簽了字但真的看了嗎?」

「放假了,學生離開了學校與老師,監管孩子的重擔落在了家長身上。不少家長因工作忙無暇管顧孩子。值得注意的是,大量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悲劇往往發生在留守兒童身上。」楊明生在來信中說。

貴州安順市讀者姚啟超最近在農村發現,暑期里有些孩子不是整天結伴閑逛就是捕蟬捉鳥,或者偷偷摸摸去池塘里洗澡,有些還去鎮上的網吧、遊戲廳,養成不良習慣。「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農村孩子暑期沒有好去處,許多鄉鎮連新華書店都蹤跡難尋。有些留守兒童雖然可以到城裡找打工的父母,但忙碌的父母大多無暇顧及他們。」

如今,我們還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和孩子一起出門,但比較粗心大意,結果是孩子走丟了,或者是忘在車裡……「家長請負起應有的責任!」福建龍岩市的讀者童其君注意到今年7月13日四川達州一名男孩不慎從小區20樓掉下,隨後懸掛在19樓的護欄上。他在來信中說,「虛驚一場之餘要反思:我們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是否到位?」

應急、預防雙管齊下

提升少年兒童安全防範意識

暑假即將結束,但安全一刻也不能放鬆。對此,讀者來信提出了大量的意見建議,並且很多是具體的、可操作的措施,希望全社會時刻繃緊安全弦、織好平安網。

針對暑期溺水事故多發的問題,湖北嘉魚縣的讀者玫崑崙指出,河流、池塘等事故易發地的警示標誌應儘快補齊,在此基礎上,相關單位和部門還要每天派專人反覆巡邏、落實監管責任,由此更好確保人身安全。河南西峽縣讀者劉劍飛建議,要讓急救箱成為標配,例如可以在一些河流、水庫岸邊安裝急救箱,有人落水時岸上的人就可以使用急救設備,最大限度地爭取時間、搶救落水人員。

不少讀者表示,「變被動應急為主動預防」應該成為解決暑期安全問題的方向。針對兒童高樓墜落事故,童其君認為家長的耐心教育和看護照顧不可或缺。「盡量避免讓孩子單獨留在家裡,花一點時間加高、加固家裡的護欄,窗前不能堆物,防止孩子攀爬,由此可以避免很多事故的發生。」江西湖口縣的讀者鄭文建議,「家長讓孩子參加一些興趣班,也要為孩子補上游泳等安全技能課。」

針對留守兒童,湖北陽新縣的農村中學教師李斌建議,要盡量用好農家書屋。「暑期天氣炎熱,如果農村書屋有冷氣開放,留守兒童就會減少去江河游泳解暑,來到農家書屋,還能學有所獲,開卷有益。」他還建議,定期組織教師跟蹤走訪。「教師對所帶的學生非常了解,學生對教師也有敬畏之心。跟蹤走訪留守兒童,可以加固避免發生意外的防線,不讓農村留守兒童暑期處於無人監管狀態。」

此外,不少讀者建議,孩子們自身也要提高防範意識,特別是初入社會、不在家長身邊的學生。安徽省懷寧縣讀者吳良倫建議,大學生暑假打工要避免自己的合法權益受侵害,打工前要了解招聘單位是否正規,上崗後要保留能夠證明從事這份兼職的文字、語音、圖片和視頻等,一旦合法權益受侵害,可以作為維權憑證。湖南會同縣讀者林春還提醒,暑期實習租房時,要防止掉入中介的陷阱,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14日 19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