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那些「朋克養生」的90後們

那些「朋克養生」的90後們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那些「朋克養生」的90後

梁靜怡/文

整整一年前,微博上有一張照片引起人們瘋狂轉發。照片上,一個頭髮黑白相間的中年男人,穿著T恤和迷彩褲子,坐在椅子上,能看出明顯凸起的肚腩。他左手端著保溫杯,眼睛盯著杯子里看。

這個男人叫趙明義,中國老牌搖滾樂隊黑豹的鼓手。給他拍照片的攝影師感慨道:「不可想像啊!當年鐵漢一般的男人,如今端著保溫杯向我走來。」

意象上的巨大反差,引發了人們的共鳴。趙明義的這張照片,完美詮釋了「朋克養生」這個充滿矛盾的辭彙。很多90後接受了這個詞,用來概括自己的生活狀態,他們雖然不像趙明義那樣朋克,但真的開始養生了。

「I am old,OK?」

上海復興路上的一間酒吧里,不等酒吧服務員拿菜單介紹,王俊霖駕輕就熟地點了一杯「蘋果泥加龍舌蘭」……多內容請關注《Vista看天下》第427期封面故事

ENTERTAINMENT

娛/樂

進擊的「於正成功學」

戴桃疆 / 文

於正的名聲陷入低谷,不是因為他作品中那些大紅大綠的配色,或者讓人笑掉大牙的情節,而是和瓊瑤的官司。

2015年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宣判《宮鎖連城》侵犯了《梅花烙》的改編權,於正被要求向瓊瑤公開賠禮道歉,共計賠償500萬元。2018年5月,因為於正遲遲不向瓊瑤道歉,三中院依據判決在《法制日報》刊登案件內容作為公告。該公告費用33.6萬元全數由於正承擔,於正全數交付後,案件才告一段落。

這個案子影響力大,又具典型性,還被最高人民法院當成指導案例,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形式將於正作品定在了恥辱柱上。此後所有影視劇涉及抄襲問題,於正和瓊瑤的官司都要被翻出來看一看。換個人可能會就此隱退江湖,但於正沒有。敗訴後,被打上「抄襲」烙印的於正,仍舊以每年兩到三部戲的速度鞏固他在市場里的地位,雖然都沒有大紅大紫,但也不是全無水花。

觀眾對於正的期待值並不高,如果做得不是太差且有一兩點亮眼之處,就容易獲得滿足。《延禧攻略》前期宣傳大張旗鼓地捆綁中國傳統文化,又是崑曲,又是刺繡的,表現出一副誠懇的樣子,結合影視市場資金流散之後對浮躁風氣的反撲,大有一種「浪子回頭」的架勢,劇未播先得勢,第一步就贏了……多內容請關注《Vista看天下》第427期娛樂

ENTERTAINMENT

娛/樂

《一出好戲》真的是一出好戲嗎?

毛晨鈺 / 文

在7月的最後一天採訪黃渤時,儘管化了妝,他臉上仍有掩飾不住的疲憊。這是他當天的第11個採訪,也是最後一個。

這樣的車輪式宣傳其實從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他上了很多綜藝,跑了很多路演。走遍全國,目的地只有一個:一座太平洋上的荒島。島上有他的處女作長片《一出好戲》。

這部電影講了個「荒島求生」的故事。一個即將上市的公司出海團建,途中因隕石撞擊地球引發了海嘯,所有人流落荒島100多天。原本公司中的老總、副總、保安、清潔工、財務都發生了角色調換和權力更迭。在這個小島上,唯一的分級標準是生存能力。最悲催的大概要數黃渤扮演的普通員工馬進。他欠了一身債,卻心懷一夜暴富的美夢。就在團建途中,他發現自己買的彩票中了6000萬大獎。最終因被困小島,彩票過期作廢,暴富夢碎。

了無人煙的小島早就是各位導演最愛的拍攝背景之一,這裡可能會發生《大逃殺》,也可能有《蠅王》,就連黃渤自己都說,「這是一個有各種可能性的地方,出口有很多。」

8月10日,《一出好戲》在全國上映。截至記者發稿前,上映四天,累計票房將近5億,豆瓣評分7.4分。

這位「新導演」的首秀看起來還算順利。但在上映前,黃渤談起當導演的那3年時光:「根本沒想過『保險』這事兒,用三年時間去做一件保險的事情,不如去演戲,可以出很多作品。」他甚至都不願拍自己最拿手的喜劇,而是琢磨出了一部「帶有寓言底子的電影」……更多內容請關注《Vista看天下》第427期娛樂

CULTURE

文/化

世界上獲得米其林星最多的名廚走了

張惠蘭/文

盧布松生於法國西部城市普瓦捷的一個天主教家庭,父親是泥瓦匠,母親是清潔工。家境貧寒,再加上二戰後百廢待興,父母早早把盧布松送進了當地一所初級神學院,以期他日後能成為一名神父。但相較於研習聖經,盧布松發現自己更喜歡坐在廚房看修女們切菜。他後來回憶:「那個時候,我最嚮往的就是到廚房幫忙,感覺很放鬆,就像度假一樣。我很享受在廚房的時光,雖然當時只是幫忙備菜,也沒做什麼。」

父母離異後,盧布松在家鄉一間名叫RelaisdePoitiers的餐廳,開始了學徒生涯。自此,一頭扎進料理的世界。他的天賦很快展露,第一次參加大型烹飪比賽就拔得頭籌。20歲出頭,他得到機會環遊法國全境,學習各地烹飪技術。那正是強調食材新鮮完整的「新式法餐」醞釀興起之時,這股潮流也深深影響了他。

1974年,不到30歲的盧布松成了巴黎協和拉法葉飯店的主廚,有時,他要指揮麾下90名廚師,每天為3000位顧客準備餐點。在那之後,他迎來職業生涯接連不斷的高潮。1976年,經過激烈角逐,盧布松獲頒「法國最高手藝人獎」。五年後,他在巴黎開了人生第一家餐館「傑明」(Jamin),並以一年一星的速度,三年內旋即俘獲米其林評審的胃,創下了米其林摘星紀錄。1989年,44歲的盧布松被米其林的競爭對手「高特米魯指南」(Gault&MillauGuide)評為「世紀廚神」,與他分享這項榮譽的,是長他近20歲,有「美食教皇」之稱的保羅·博屈茲。

盧布松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料理,一道菜永遠都可以做到更好。」有「地獄廚神」之稱的戈登·拉姆齊曾在盧布鬆手下工作。因為不滿拉姆齊做菜時不用心又態度傲慢,盧布松拿起一盤海鰲蝦義大利餃砸向對方。盧布松去世後,戈登哀悼說:「我們失去了一位米其林教父,和全世界最會裝飾擺盤的廚師,他讓所有廚師保持一顆警惕的心,即使我們是在睡夢中!謝謝主廚,願上帝保佑您。」

除了烹飪技巧之外,盧布松還要求他的團隊像對待家人好友那樣對客人懷抱愛意。一直以來,他最難忘懷的是祖母和母親為家人做飯的樣子。「母親和祖母做的菜就是愛的表現。」那是二戰後,食物短缺,麵包都很大塊頭。晚餐時,母親把麵包抱在胸前,然後在麵包上劃十字架,切厚片分給家人。「這就是在餵飽家人的同時傳遞真愛的語言,表達出對家人的關懷。」……更多內容請關注《Vista看天下》第427期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給TA的信 | 被忽視的父愛
李孟蘇 | 如果時尚不能對抗現實,還有什麼可以?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