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如何應對寶寶黃疸問題?
現在寶寶黃疸的發生率大概在90%以上,對於很多新手媽媽們來說,在遭遇到寶寶黃疸問題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處理!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關於「新生兒黃疸」的問題!
——季群小兒推拿
什麼是黃疸?
黃疸是一種由於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癥狀和體征。
我們也可以把黃疸理解為是一種癥狀,就像發燒一樣,發燒本身並不是病,而是某種病引發出來的外在表現。
黃疸就是這樣一種疾病的表現,而引起它的病因可能有多種,最常見的是肝病、溶血、弓形蟲、新生兒敗血症、先天性膽道閉鎖以及寶寶常見的生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
之前有過這樣一個真實案例:有一個孩子出生後的第三天開始出現黃疸,過了一周孩子的黃疸還沒有消退,家長就開始嘗試各種方法消除黃疸,結果發現非但沒有用,孩子還越來越嚴重了!家長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就趕緊帶孩子去了醫院,通過檢查發現,原來孩子是先天性的膽道不通,膽液不能疏泄造成的!如果家長再耽擱一段時間,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說,面對寶寶黃疸問題家長一定要正視!
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
生理性黃疸大多在孩子出生2-3天後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一般無其他臨床癥狀。
若孩子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3周後仍不消退,甚至持續加深,或消退後反覆,均為病理性黃疸。如果血清總膽紅素超過一定濃度,還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留下後遺症。
黃疸的病因與病機表現特徵
從中醫角度來講,新生兒黃疸的病變髒腑在肝膽和脾胃。其發病機制主要為脾胃濕熱,或寒濕內蘊,肝失疏泄,膽汁外溢而發黃。也就是說,濕熱和寒濕是其主要的致病原因。如果母體濕盛或內蘊濕熱之毒,就會遺傳給胎兒;或者胎產之時,出生之後,嬰兒感受濕熱邪毒。如小兒先天稟賦不足,脾陽虛弱,濕濁內生,或被濕邪所侵均可致黃疸。
中醫認為,新生兒黃疸分為「陽黃」和「陰黃」,不同的黃疸推拿的穴位亦不同,但總的治療原則為:健脾利濕、疏肝利膽、退黃等。肝之疏泄有助於膽道暢通,有利於利膽退黃。故疏肝利膽亦為本病治療的重要途徑。
新生兒黃疸——陽黃
癥狀:面目皮膚髮黃、色澤鮮明如橘皮,煩躁不安、啼哭吵鬧,不欲吮乳,口渴喜飲,或有發熱,小便深黃,舌苔黃膩。
治療原則:清熱化濕,利膽退黃。
小兒推拿穴位:清脾經、清肝經、清小腸、清大腸、下推七節骨、推箕門,退六腑,摩腹等通利二便,通腑瀉熱,利膽退黃。
新生兒黃疸——陰黃
癥狀:面目皮膚髮黃,色澤晦暗如煙熏,精神萎靡,目光少神,四肢欠溫,腹脹食少,便溏色灰白,小便短少而黃,舌淡苔灰膩。
治療原則:溫化寒濕,利膽退黃。
小兒推拿穴位:補脾經,上三關,揉一窩風、外勞宮、清肝經、清小腸、清大腸、下推七節骨、擦腎俞、摩腹等。以溫補脾腎,溫陽利濕,利膽退黃。
新生兒黃疸到底應不應該吃「茵梔黃」?
什麼是「茵梔黃」?
茵梔黃口服液的原方出自於《金匱要略》的「茵陳蒿湯」,此方原來是用來治療成人「陽黃症」的。茵陳蒿湯原方組成是三味葯:茵陳蒿﹑梔子和大黃。茵陳蒿湯被「中西醫結合」,中藥西製成了口服液之後,還在原方之中增加了一味寒涼葯「金銀花」,目前被西醫移植廣泛用來治療新生兒黃疸,並且被作為一種標準化的治療手段。
按著中藥學的藥性來分析茵梔黃口服藥的藥性:
【茵陳】苦寒。歸脾胃肝膽經。功效:清利濕熱,利膽退黃。
【梔子】苦寒。歸心肝肺胃三焦經。
【大黃】苦寒。歸脾胃大腸心肝經。
【金銀花】甘寒。歸心肺胃經。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使用「茵梔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由於新生兒是純陽之體,生機勃勃,如果服用大寒藥物,直接伐其正氣和陽氣,導致孩子體質虛寒,寒則氣滯,氣滯則氣血不通,臟腑失去濡養,造成更多的疾病產生,比如經常性腹痛、咳嗽、消化吸收功能較弱、體質差、發育遲緩等。
一些嬰兒在服用了茵梔黃口服液之後首先會出現綠色腹瀉,新生兒的綠色腹瀉就是屬於寒性腹瀉!這種孩子的脾胃功能遭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消化吸收功能低下,會反覆地出現腹瀉,白膩苔,煩躁不安等癥狀!進入到新生兒上焦心肺的寒氣,會引發類似於感冒那樣的癥狀,父母們往往會錯以為是孩子感冒了,而絕對不會懷疑到這是茵梔黃留下的後遺症!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新生兒的正氣被寒涼葯所抑制了,這樣的孩子以後就很容易反覆地遭受到風寒的侵襲!
如何護理使用了「茵梔黃」的孩子?
飲食護理
杜絕一切寒涼食物,包括水果。比如冷飲、冰激凌等一定要杜絕;還有寒涼水果,比如西瓜、火龍果、葡萄、梨等都盡量少吃。多喝熱水、少吹空調,多注意保護孩子肚腹部位免受寒邪侵襲。
艾灸
可以艾灸這些穴位:大椎、中脘、神闕、氣海關元、足三里。每個穴位艾灸3-5分鐘,注意讓孩子多飲水,灸前喝溫水,灸後喝一點比溫水再熱點的水,切記不要吃寒涼食物,防受風寒之邪!艾灸完最好揉一揉艾灸的穴位,可以讓滲透力更強。
小兒推拿
家長可以經常給孩子逆向摩中脘或肚臍,手勁兒一定要輕柔,動作不要快,每次15分鐘左右,可以健脾胃,調理三焦寒氣瘀阻;還可以按揉足三里,每次3-5分鐘;由龜尾至大椎捏脊,每次3-5遍。可以健脾、助陽。對於學過推拿基礎的家長,還可以用溫陽散寒的穴位如:揉外勞宮穴、二馬、補脾經、清補肺經等穴位。
三伏貼
三伏貼就是利用三伏季節陽氣生髮最為旺盛的時機,用溫陽散寒的中藥進行穴位貼敷,因勢利導,藉助陽氣生髮把體內的風寒濕邪沉痾頑疾逼出來,也叫冬病夏治。因此,我們建議家長每年都帶孩子貼敷三伏貼,效果會非常顯著!
如何正確解決新生兒黃疸的問題?
關於「寶寶黃疸」的問題,我們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們交流互動!


※論「爬行」的重要性,家有爬行階段寶寶的家長看過來!
※適合給寶寶做輔食的五種蔬菜,媽媽們可以收藏一下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