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臣官居三公之一的太尉,卻非要當丞相,結果差點被皇上殺掉
原標題:這位大臣官居三公之一的太尉,卻非要當丞相,結果差點被皇上殺掉
現代這個社會不僅缺乏技術型人才,更加缺乏管理型人才,其實最缺乏的就是技術加管理型人才。如果你在技術方面很牛逼,但是一旦讓你去做管理,很可能會焦頭爛額,不知所措,職業生涯可能會變得非常不順。
其實在古代一直以來,皇帝任免官員也是相當地頭疼。漢代的官員制度是沿襲秦朝的,設立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相當於國家總理,太尉相當於國家最高軍事指揮,但最終決定權在皇帝手上,御史大夫相當於現在最高監察官。「九卿」是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他們屬於不同的部門,每個部門都有不同的職責。
一般位列九卿之後,才有可能位列三公,這些都是必須要走了程序,即便是為了做做樣子。漢高祖劉邦成立漢朝之後,蕭何為丞相,周勃為太尉,周昌為御史大夫。而我今天就是要談的就是身為三公之一的周勃。
在楚漢時期,因為劉邦出生的特殊性,以及對項羽的英雄氣概所折服。所以現在人們對劉邦感覺就是兩個極端,一是非常崇拜劉邦,認為他是不世處的人傑,另外一種就是極力黑化劉邦,認為他是一個靠著卑鄙無恥的手段才能奪得天下。
周勃和蕭何、曹參、夏侯嬰、樊噲等都是劉邦第一批忠實的粉絲。除了蕭何、曹參外他們都是一些粗人,可能我們還記得一個著名的典故是「蕭規曹隨」。夏侯嬰駕馬車比較厲害,樊噲就是一個屠夫。
「安劉氏天下必勃也。」這是劉邦臨死前說的。所以我們一直都知道平定諸呂叛亂一直都是周勃,之後他才以不一樣的角色展現在大家面前。周勃一直都是漢初名將,如果沒有韓信蓋過他的鋒芒,也許他早就出名了。
自劉邦起兵之後,一直到打進咸陽,周勃就經歷了大概三十多場戰役,而周勃一直都是身先士卒,有三次都是周勃一個人先登上城頭,其中大敗敵軍就有五次,還不算他攻佔城池的個數,可以說當時周勃就是漢軍的支柱。
劉邦分封漢王之後,周勃被封為武威侯,在楚漢戰爭期間被拜為將軍,一直到項羽兵敗自刎。劉邦當上皇帝後,燕王臧荼造反,周勃領兵大敗臧荼叛軍,因軍功卓著,劉邦封其為絳侯,食邑八千一百八十戶,這些都是靠周勃一路拼殺得來了。
周勃這一生,從沛縣打到咸陽,再從巴蜀之地打到江東,再從江左向北到燕地,他就是這麼一直打過去的,這才是真正的戰神,在這期間沒有半點作假。
呂后病逝,諸呂叛亂,身為太尉的周勃與丞相陳平一起平定的叛亂,並迎接劉恆登基,是為漢文帝,周勃和陳平都因誅呂有功,分別被拜為左右丞相。
不過,周勃雖然能征善戰,但對治理國家、處理政事卻是一竅不通,很快就在皇帝面前鬧出了笑話。漢文帝問周勃:「現在全國一年判處的囚犯有多少?」周勃搖搖頭說:「不知道。」漢文帝又問:「那全國一年的賦稅收入有多少?」周勃仍然答不上來,急得出一身汗水,而當漢文帝問陳平時,他卻對答如流。
經過這件事情之後,周勃很自覺地辭去丞相之位。當陳平去世後,周勃又被任命為丞相,但還不到一年,漢文帝又讓周勃回到自己的封地,不久之後,有人告發周勃造反,漢文帝立馬派人把周勃抓進大牢,差點被皇上殺掉,最後被薄太后所救,回到封地後,終得善終。
總的來說,周勃打仗確實很厲害,就像是一個技術很厲害的人,突然讓他去做管理百官的職業,那麼對他來說只能是吃力不討好。漢文帝明知道周勃不適合做丞相,為何還要二次拜他入相?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思考。


TAG:成成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