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阿彌陀佛、如來佛、釋迦佛的關係嗎?

你知道阿彌陀佛、如來佛、釋迦佛的關係嗎?

朗讀:佛依

在普通人的世界裡,佛都是一樣的,因為形象都差不多。多少人走進寺院看著大雄寶殿里的佛,根本不知道是三尊不同的佛。至於佛的名號,人們更加不清楚了。

關於佛,也許人們最熟悉的就是「如來佛」,因為電視劇《西遊記》深入人心,如來佛的形象也隨之印刻在人們的腦海中。

家家彌陀佛

「阿彌陀佛」當然也是中國人口中最常念的佛,古來都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之說;四大經典《紅樓夢》里,有名無名的念佛的,就有50多人,就連劉姥姥只要有人給她送東西,她高興之餘,就會念佛幾千聲。所以,阿彌陀佛成了中國人口中常說的詞,生活中遇到什麼事都會念幾聲阿彌陀佛,甚至吵架也會加上「阿彌陀佛」。正因如此,很多人僅以為「阿彌陀佛」只是出家人見面的稱呼,是一句像「你好」一樣的問候語。但是對於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根本不知道。

如來佛是哪一尊佛?

如果說到釋迦牟尼佛,稍有文化歷史常識的人,也許會了解一些。對於普通老百姓,可能都沒聽過「釋迦牟尼佛」這個詞,只是有「佛」這樣的一個概念。

到底阿彌陀佛、如來佛、釋迦佛是什麼關係呢?

首先,有一點要說明:「如來佛」並不是一尊佛的名字,因為佛有十種稱號,其中如來、佛都是佛的稱號。因此,釋迦牟尼佛也可以稱為釋迦牟尼如來;阿彌陀佛也可以稱為阿彌陀如來。所以,沒有一尊叫「如來」的佛,這便是《西遊記》帶給人們的誤解,以致於很多人對於佛,只認識「如來佛」,卻不知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更不知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是什麼關係。

釋迦佛與阿彌陀佛啥關係?

因此,經常有很多人會說:「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佛,是我們的本師,為什麼你們不念他的名字,而是念阿彌陀佛呢?這豈不是忘恩負義?」

基於這樣情況,我們要認識釋迦牟尼佛,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要了解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關係。

此土發遣釋迦佛

釋迦佛八相成道,來此娑婆世界,陪眾生演一場戲,佛演戲不是為了給眾生娛樂,讓眾生沉迷其中,而是要帶眾生解脫的。佛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宣說阿彌陀佛名號,宣揚阿彌陀佛救度的真實之法,這是能夠給一切眾生真實無上利益的法門。

打一個比喻,釋迦牟尼佛相當於高中的老師,給我們講解各科,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考上大學,考上阿彌陀佛的極樂大學。上了大學,就要學阿彌陀佛的課程了,就要念佛了。沒有人會說考上了大學,為了感恩高中老師,不去讀大學,或者不學習大學的知識,而繼續做高考題。

這說明什麼?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種種法門,最終是希望我們能念佛往生成佛的,是為了把我們交給阿彌陀佛。如果真要表達感恩,更要好好學習凈土法門,安心念佛。認為念阿彌陀佛,不念釋迦牟尼佛是不感恩,就好像說努力認真跟隨大學專業老師學習,就是不尊重以前的高中老師一樣,這是一種莫須有的認知。

彼國來迎彌陀佛

還有一個比喻,是善導大師講的《二河白道喻》里的,「此土發遣」,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告訴我們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讓我們往生;而阿彌陀佛就是來迎接我們的佛,「彼國來迎」。兩尊佛互相配合,非常默契。我們聽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要「願生彼國」,專修念佛,乃至十念,到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會來迎接我們到西方極樂凈土。這種默契的配合,像什麼呢?也是善導大師說的:「互為郢匠」。

「郢匠」是一個典故,是記載在《莊子》里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在牆上刮白灰的,另一個是木匠。不要看這兩個人只是泥瓦匠、木匠,但都是很厲害的人。有一次,兩人在工作的時候,泥瓦匠在刮牆的時候,不小心鼻子上沾了一點白灰,只是薄如蟬翼的一點點,但是他一手提著灰桶,一手拿著刮牆的工具,不方便擦。他就對那位木匠說:「你來幫我把鼻子上的灰弄掉吧!」那個木匠是怎麼弄的呢?他拿起做木匠活的大斧頭,對他說:「好,你站好了,把鼻子伸過來。」然後斧頭一揮,朝著他的鼻子砍下去。是不是鼻子沒了?不是的,鼻子上的白灰沒有了,但是鼻子毫髮無損。

這個本領不簡單啊!一般人要是一斧頭砍下去,不要說會砍傷鼻子,估計腦袋都要分成兩半了。這不是說木匠水平高,泥瓦匠的本事也不低,甚至更高。為什麼?因為他敢伸鼻子給木匠砍啊!這絕對是非常堅信對方水平才敢的,是互相非常了解的。

兩尊佛互為郢匠

當然,這不是說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二尊到底是怎麼對應典故中兩位匠人的,而是說明二尊配合得很默契,「出神入化」「爐火純青」都不足以形容。也顯示兩尊佛的本意是一樣的,雖然分工不一樣,釋迦牟尼佛說:「仁者,但決定尋此道而去,必無死難!若住即死。」這是勸我們:「要往生凈土。」阿彌陀佛即說:「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兩佛默契配合,成就我們念佛往生。

我們正是在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的共同配合下,今天才能遇到念佛法門,才能安心念佛,知道自己決定往生,這離不開釋迦牟尼佛的大悲勸導,方便教化。

因此,我們依著釋迦牟尼佛的教導,念阿彌陀佛的名字,最後往生成佛,這才是真正的報佛之恩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凈宗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凈宗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