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為何一反常態,不端正也不慈悲?馬郎婦觀音故事原型曝光!
《西遊記》故事裡,觀音菩薩蓮花池裡的金魚下界為妖,每年要吃一對童男童女,直到遇到了唐僧師徒。
觀音菩薩知道了特別著急,不坐蓮台,不妝飾,不喜歡,在林里削篾。最後,未梳妝就出門了,這就是傳說中魚籃觀音的形象。
在這一回故事中,觀音菩薩似乎一反常態,不端正(赤了一雙腳,精光兩臂膊),也不慈悲(口念頌子那裡邊水怪魚精,盡皆死爛)。
原來,觀音讓通天河裡的水怪魚精盡皆死爛,竟是最大的慈悲,與自願布施自己身體的女子有關!
《西遊記》故事裡,觀音菩薩蓮花池裡養大的金魚,號稱靈感大王,她的武器是一枝未開的菡萏,她的本體其實就是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本尊。
觀音菩薩口念頌子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念了七遍,乃至於那裡邊水怪魚精,盡皆死爛,觀音菩薩為何如此殘忍?
《西遊記》故事裡,「水怪魚精盡皆死爛」一事,與觀音的那句「不消著衣,就此去也」,都與自願布施自己身體的女子有關!
觀音為何一反常態,不端正也不慈悲?馬郎婦觀音故事原型曝光!一女子自願布施身體,後人改編為魚籃觀音,未及梳妝就去收金魚!
中唐時期,李復言的《續玄怪錄》記載了一個「延州婦人」的故事;北宋時期,葉廷圭的《海錄碎事》記載了「馬郎婦」事迹。
「延州婦人」與「馬郎婦」都是佛教典故,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自願布施自己身體的女子,是「魚籃觀音」的故事原型!
因為「自願布施身體」一事,不方便廣為流傳,被後人委婉增刪改編了。
明朝時期,宋濂的《魚籃觀音像贊》記載:觀音為了教化眾生,化身美艷女子,絜籃粥魚,人競欲室之。
第一回,觀音菩薩化身美艷的女子承諾:妾能授經,一夕能誦《普門品》者,事焉。
第二回,二十人做到了,觀音菩薩以「一身不堪配眾夫」為由,要求眾人「一夕能誦《金剛經》」。
第三回,十人做到了,觀音又搬出《法華經》,期以三日。
這一回,只有馬郎做到了,按照約定,觀音菩薩化身的美艷女子要嫁給馬郎,成了馬郎之婦,別名」馬郎婦觀音「。
結果,觀音菩薩化身的美艷女子入門的當天就死了,死即糜爛立盡。後來,一僧人告訴馬郎「此觀音示現以化汝耳」!
《西遊記》故事裡,讓水怪魚精盡皆死爛的觀音,與讓自己死即糜爛立盡的觀音,是一個道理,是為了度化眾生!
而觀音之所以一改端莊,與這個自願布施自己身體的女子的原型有關,觀音以身體布施世人,也是為了度化眾生!


※賈母為什麼不給寶黛做主?林妹妹寥寥數語道出老太太的尷尬處境!
※孫悟空為什麼能從石頭裡蹦出來?多虧了王母娘娘的寶貝!九頭蟲含笑不語!
TAG:姜子說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