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添加變化-版式設計基礎

添加變化-版式設計基礎

更新又更慢了,真的不好意思啊!

這章有點長,請認真學習吧,辛苦啦!

目錄

1、留白

2、分量

3、尺寸

4、動勢

5、角版

6、退底

7、邊界

8、點綴

9、立體

1、留白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留白」與「空白」之間的差別,它們倆的差別也很容易理解。

我們要把留白和空白比作「容器」,空白就是比較大的容器,而留白是空白中比較小的容器,但他倆都是空的,能理解么。

或者客觀的理解為「留白」是局部的,而空白是整體的,從理論上來說空白 > 留白,但由於留白和空白的屬性都是無限的,有時候會存在留白>空白的情況,這時需要要素去界定邊際從而使它們分清界限。

所謂留白指的是在版面中沒有進行任何布置的空白區域,其大小需要由版面中的要素來界定的。

雖然說留白被認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空白區域,但在平面設計中,留白的造型和位置是設計中重要表現手法之一。

在版面中每個要素如果按照均等的方式進行排列,那就會產生留白。這種排列產生的留白能使版面具有秩序和平和感,但卻給人一種很單調無趣的感覺。

如果把留白的大小或形狀調整得不均衡會使版面增添變化,使統一的留白部分和不統一的部分有了明確的對比。

周圍留白較小的部分,要素之間增加了關聯性。周圍留白較大的部分,要素獨立突顯而引人注目。

留白的大小左右著讀者的感受。面積大的留白,給人奢華感和高級感,但相對會顯得比較冷清。

面積小的留白使人感到熱鬧和歡快,而同時顯得拘謹緊迫。必須根據上述原理有目的性的選擇留白。

有關聯的要素貼近擺放,留白要小。相反內容不同或想引人注意的部分則要相對遠離擺放,留白也要大一些。因此在擺放要素之前,要正確理解留白並將其合理的擺放在不同的設計語境中。

合適的留白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2、分量

之前在《建立條理 2 - 版式設計基礎》的統一線寬這節中講過類似知識,那今天剛好把其餘知識補全。

版面中的要素,文字、圖片或者顏色等,都有各自的「分量」。若想給版面帶來變化,方法之一就是改變這個分量,使分量輕和分量重的要素產生對比效果。輕重差越大,變化也隨之變大。

文字的筆畫越粗分量越重,筆畫越細分量越輕。因此,不同筆畫粗細度的文字搭配可以產生變化。大多數字體,同一個字形具有由細到粗很多種類型。

這樣的一組字形叫做「字族」。使用相同字形不同粗細度的組合,在保持統一感的同時也加入了變化。

排版時若使用分割線,可以通過調整分割線的粗細度為版面帶來變化。粗線分量重,細線分量輕,靈活運用這個原理可為版面做區分設計。

如果使用色彩或灰階,越深的顏色分量越重,越淺的顏色分量越輕。圖片也是一樣,越暗的圖片分量越重,越亮的圖片分量越輕。

另外,如果圖片中的拍攝對象被突顯則可認為它是重心,且該對象越大分量越重。如果圖片中只有天空或大海,沒有特定的拍攝對象作為重心,就很難找到重心。

3、尺寸

在平面中統一各要素的尺寸能使版面變得有條理,但同時也會給人一種很生硬呆板的感覺。

如果要使版面增添變化,可以嘗試把版面中各要素的大小進行對比的調整,這樣看起來大尺寸的要素會更容易吸引讀者的眼球,之後再引導讀者的視線去觀看那些小的要素。

但此時要注意保持大尺寸要素與多個小尺寸要素之間的平衡。

文字的尺寸大小也很重要,以內容為主的小說和論文希望讀者能仔細閱讀,這時統一版面中的文字大小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針對於海報雜誌等需要讀者注意的特定印刷品時,需要在文字尺寸上作適當的變化。當設計傳統作品時,可以根據要強調的順序來設定文字的大小。

另外不要忽視文章的可讀性與變化,要在合適的場景下做適合的設計。

另外,有時也不一定要將同一組字塊中的文字統一大小。同一組塊中添加尺寸變化能強調重要部分,增加版面的衝擊力。

要設計豐富的具有衝擊力的作品,應該立足於文章的意義,將文字添加不同尺寸來做對比使版面生動又活力。

對要素的尺寸進行區分,差異越大對比越明顯,給人的感覺就越強烈。如果尺寸對比微小,別人看不出什麼差別,則幾乎就沒有什麼效果。

另外,想為版面添加變化,比起把相似尺寸的要素放在一起,不如把差別大的要素排列在一起效果更明顯。

尺寸的大小對比也成為「跳躍率」,即版面的跳躍率。跳躍率小的版面平穩而平和,跳躍率越大要素的尺寸對比就越強烈,版面越活潑就越有朝氣。

4、動勢

有穩定感的版面,可以說是「沒有動感」的設計。而「有動感」的版面不但生動有活力,而且還能使版面具有趣味性和容易引人注目的情感。

這裡指的"動感"是一種動能,是要素所爆發的能量趨勢,稱為動勢。動勢並不是賓士的汽車、運動的人,飛行的鳥,而指的是動作進行中的一種狀態。

另外人的臉和視線也有方向性,可以用來營造動勢。

此外,若是把圖片和文字等要素完全對齊,就會失去動勢。因此如果要營造動勢,必須把版面的某部分平衡「打亂」。

例如,排版時可以嘗試不把各要素的位置對齊,不作水平、垂直方向對齊,不統一尺寸大小等打破平衡的方法。

但是如果調整過度可能使版面太過鬆散,所以設計時要盡量體現暢快的節奏感。

在頁面中通常文字和圖片都以水平線、垂直線為基準來進行排版的。由於水平線、垂直線規則性強,會給人一種穩定的感覺。

但想為版面添加動勢,則應適當變換角度,假如非水平、垂直的直線或曲線的要素。

還有,可以用線營造出一定方向的動勢,也可以配合箭頭之類帶有方向性或指向性的要素來表現動勢。

由於文章篇幅又被拉長了,且這個知識點就比較好理解,這裡就不找案例了。

5、角版

角版指在一般的版面里,圖片被配置在四方形的線框中。使用圖片原本的四方形狀,增加了水平、垂直的方向感。這種配置圖片的方法叫做「角版」。

若想為角版添加變化,可以將圖片傾斜擺放,或者變化圖片尺寸。

角版其實很好理解,就像PS里畫個矩形,再將圖片在這個矩形中創建剪貼蒙版一樣。那剛開始畫的這個四方形矩形,其實就是角版。

6、退底

退底是一種設計技法,就是將圖片裁剪成特定形狀,為版面帶來更歡快的氣氛。

根據圖片中物像的輪廓剪切處理的方法叫做「退底」。通常的退底方法,是沿物像的輪廓不留背景地剪切圖片。

在垂直、水平要素較多的作品中,這種方法使圖片的輪廓不規則,增加了活潑歡快的感覺。

圖片的退底方法,不只是沿著物像的輪廓去除背景,也可以特意沿著物像的周圍做粗略的剪切。在規則有序的版面中加入隨意剪切的圖片,能產生粗獷的躍動感。

還有一種方法是將圖片做成與物像輪廓毫無關係的剪切。使用這種方法,讀者對圖片的印象將隨著剪切下的形狀而改變。

若剪切成圓形或橢圓形,輪廓的曲線可以產生柔美的感覺;若剪切成多邊形,形成的直線清楚明朗,給人一種剛硬的感覺。

另外,也可以利用類似心形或星形這些有意義的圖案,來烘托版面的氣氛。在特殊的例子中,也有將圖片裁剪成文字形狀的方法。

7、邊界

配置要素多的情況下,如何設計要素之間的「邊界」是很重要的。

在設計複雜的版面或配置要素很多的作品時,很難採用留白或加入動態效果等添加變化的方法。

遇到這種情況,可以考慮設法在要素之間的邊界下功夫,突顯重點部分,分隔非同類要素,為版面帶來變化。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分隔線作區分。較細的分隔線感覺纖細,但有時也讓人感到冷酷。

較粗的分割線給人感覺溫和,但作為分割線過於醒目,有時會讓人感到沉重的氛圍,因此使用時需要多加註意。

分隔線有單純的直線,手繪線、虛線或多層線條等等多種形態,不同形態給人的印象也不同。如果用虛線作為分隔線能為版面帶來變化。有時可以顯現出時尚流行的感覺。

除了使用分隔線做邊界,比分隔線粗很多的帶「形狀」的線,或帶有顏色的「面」的線也可以用來做分隔線。

由於分隔線的線寬比較細,即便為分隔線改變邊框顏色也不會影響到整體效果。而為一整塊面添加顏色就可以顯現出具有明顯效果的變化。

8、點綴

點綴指在版面中加入視覺元素來添加細微的變化。

前面我講過,是為了消除版式整齊頁面的單調性,而用留白、線條粗細度、加入動感元素等方法為版面添加變化。

這些都是為了「打亂」版面進行的工作,但是往往較難把握「打亂」的這個尺度。

我們可以用一種方法來使版面在基本不改變的基礎上消除一些單調性,用到的這個方法就是增加點綴。

通過追加一點新的視覺元素,使版面得到點綴,進而產生節奏感、動感和視線引導上的變化。

為作品添加點綴,可以在理解內容後,設計符合內容的象徵性圖案,也可以利用類似幾何圖案那樣不帶有特定意義的圖形。

因為用做點綴的元素在分量上沒有那麼沉重,所以單純的點綴不會造成版面大幅變化。因此可以重複使用點綴元素。利用重複的方法,即使再小的元素都能影響整體的氛圍。

另外,若重複使用點綴元素,不單要反覆使用相同的元素,還要根據整個版面的氣氛做適當的調整。

例如維持原來形狀但改變顏色,或者改變尺寸,又或者重複使用同樣的圖形,既能保持統一感,又能添加變化。

9、立體

之前在文章《番外篇 - 空間的概念》中講到了一些二維與三維的概念,會產生立體的感覺。那今天在應用層講一下立體感的具體形式表現。

通常在印刷品中,所有要素都在二維平面中。當然文字和圖像也配置在平面內,不過稍用點工夫就可以讓他們有縱深立體感。

這種立體感,也使得版面產生了縱深的變化。

例如在要素的側面加上影子般的陰影效果,這個要素就有了浮在紙上的感覺。陰影的位置能表明光源的方向,陰影的模糊程度能表現要素浮起的高度。

要注意的是,若為圖片加入陰影,必須保證原圖片的影子方向與追加的影子方向一致。如果兩者方向不同就會產生失調的感覺。

還有讓要素自身表現出立體感的方法。先設定某個特定光照方向,在做出高光、陰影部分,看起來就能具有立體感。

先考慮立體化後將會變成什麼樣的形狀,再決定光源的光照方向,做出明面和暗面部分。明暗變化的手法可以使突起的角度看起來光滑或者稜角分明。

謝謝閱讀

感謝支持

這章結尾不知道寫什麼了,就這樣吧哈哈哈哈!

最後還要謝謝伊達千代前輩的分享,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規則 的精彩文章:

TAG:設計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