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花心還是忠貞?讓動物大佬教你做人

花心還是忠貞?讓動物大佬教你做人

花心還是忠貞?這是一個問題。在動物們的世界裡,一夫一妻、一夫多妻甚至一妻多夫都普遍存在。在今天這個日子,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那些一夫一妻的動物們吧。

多情的田鼠

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大草原上,到了春天,年輕的草原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就會離開父母,開始組建自己的小家庭。它們的「婚禮」既溫柔又狂野,兩隻田鼠會互相嗅、舔、蹭,並為對方梳毛,還會在一天內交配15-30次。結為配偶之後,它們就會廝守在一起,一起築巢和照顧孩子。不過,雌鼠也有可能生下其他雄鼠的崽,說明田鼠並不是完全「忠貞」的動物。3/4的田鼠夫妻終生不離不棄,如果一方死去,只有不到20%的田鼠會接受第二任妻子或丈夫。

雖然私生活非常浪漫,但草原田鼠也有暴力的一面。在交配後不到一天之內,田鼠會突然變得討厭「外人」,遇到「家人」以外的同類,就會撲上去攻擊。

頻繁的交配會讓田鼠分泌一些激素,比如催產素和抗利尿激素,這些激素是操縱田鼠愛情的魔葯。如果我們給雄鼠注射抗利尿激素,他就會對雌鼠表現得十分親熱,非她不娶,並對其他的田鼠大打出手。如果我們用化學物質阻止抗利尿激素髮揮作用,雄性草原田鼠就會變得冷漠無情,感覺不會再愛了。而如果給雌鼠注射催產素,她會變得對雄鼠熱情,好像非他不嫁。奇怪的是,催產素並不會使雌性草原田鼠變得暴力,所以雌鼠脾氣不好應該另有原因。

一對恩愛的草原田鼠。圖片:pinterest

「魔葯」讓田鼠相愛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它們的腦子。哺乳動物都能分泌催產素和抗利尿激素,但這兩種激素在大腦的什麼位置發揮作用,因物種而異。草原田鼠和它的親戚山地田鼠(Microtus montanus),大腦接收催產素和抗利尿激素的位置就不一樣,這讓它們的行為迥然有別。山地田鼠非常不解風情,雄鼠在交配後立即跑路,就算你給它注射多少激素,也不會讓它愛上誰。

換句話說,草原田鼠是天生的「情種」。在哺乳動物里,像它這樣一夫一妻制的物種,只佔到大約3%

開後宮?你付得起奶粉錢嗎?

一夫一妻制是演化生物學上的一個難題。按理說,一個動物越「花心」,跟越多的異性發生關係,就會留下越多的孩子。雄性動物尤其如此,因為精子比卵子小得多,「便宜」得多,一個雄性動物可以產生許多精子,讓許多的雌性受孕。傳說摩洛哥阿拉維王朝國王的伊斯梅爾,後宮有500多名妻妾,他有888個孩子。

如果「後宮」可以讓動物子嗣興旺,那麼何必非要在一棵樹上弔死呢?其實,我們應該反問的是:你覺得隨便哪根蔥都能搞得起「後宮」嗎

一隻雄獅與兩隻雌獅,一夫多妻的情況在動物界並不少見。圖片:Uniqornia / weheartit.com

有些動物可以一大群往一塊兒湊,有的卻不行,這裡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生態條件。比如食物資源非常稀少時,如果動物聚成一群,大家都會因為食物不足而餓死,後宮也就無從談起了。

而且,當吃飯都成為問題的時候,如果遇到異性同類,你只會擔心它和你搶糧食,根本不會往羞羞的方面想。草原田鼠之所以如此多情,可能是因為它們生活在資源匱乏的環境里,每一對田鼠都堅守自己的領地,不許別的田鼠進犯。對內的溫馨和對外的暴戾,對田鼠而言,就是一體兩面。

一夫一妻制出現的另一個原因是小孩太難養了,對這一點,人類肯定深有體會。不是每個人都像伊斯梅爾那樣可以供得起許多小孩的奶粉。如果你的一大堆妻妾生了一大堆孩子,然後通通餓死,「後宮」對你來說也就毫無好處。所以還不如從一而終,一對夫妻共同養育一個或幾個孩子。

在天願做比翼鳥

這方面最經典的例子正好就是鳥類。「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鳥類里的一夫一妻制異常多(超過90%)。雛鳥要在短時間內長大到可以飛行需要大量能量,所以小鳥們通常胃口驚人。我們都看到過春天的鳥媽媽和鳥爸爸在空中來回穿梭,銜來蟲子塞進雛鳥的小嘴裡,這確實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雜色山雀(Parus varius)的雛鳥每小時要進食五次,由父母合作進行餵食。

像人類一樣,如果鳥類的「夫妻」能夠齊心協力合作,家庭生活也會更加順利。比如,去年就在一起的三趾鷗(Rissa tridactyla)「老夫老妻」,比今年新結合的「新婚夫婦」產卵更早,養育的小鳥數量也更多。因為「老夫老妻」的合作更有默契,這也許是一些鳥捨不得「原配」的原因。

一對三趾鷗在崖壁上照看自己的孩子。圖片:T. Müller / wikipedia

時間是影響一夫一妻制的另一個因素。如果一種動物的繁殖時間非常短暫,比如某些蛙類和海鳥,「腳踩兩隻船」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因為大家都在同一時間「談情說愛」(有點像大學?),當你找到一個配偶的時候,其餘的異性早就已經「名花有主」了。

保護欲也可能導致一夫一妻制的產生。和食物一樣,配偶本身就是一筆珍惜的資源。現在的基因檢測技術,讓我們可以給野生動物做「親子鑒定」,結果發現,許多鳥類的後代里,都有「隔壁老王」的傑作。費心費力把孩子喂大,卻發現不是自己的崽,這實在太可怕了。更可怕的是,許多雄性動物都有殺嬰行為,當找到一個帶著小孩的雌性之後,先把她的小孩殺掉,再與母親交配。

雄性獅子殺嬰,這可以促使雌獅儘快發情。圖片:Paul Joynson Hicks、Barcroft / YouTube

雄性動物可以整天看著配偶,不讓綠帽子落到自己頭上,但看著老婆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老婆多了,他也負擔不起,往往只能緊緊看住眼前的這一個。小巧可愛的犬羚(Madoquaspp.)是少見的一夫一妻制羚羊,雄犬羚不會保護孩子,但對老婆的保護欲卻非常強。他總是一步不離地跟在老婆身旁,並在四處留下自己的氣味,一方面是為了標誌領地,另一方面也是宣告雌犬羚已經「名花有主」了。

柯氏犬羚Madoqua kirkii,上圖為雌性,下圖為雄性。圖片:Yathin S Krishnappa / wikipedia

如果愛,就一輩子在一起

最後,如果找到「另一半」的可能性極小,那麼就不要指望「天涯何處無芳草」了,這方面最好的例子可能是(雌雄異體的)寄生蟲——不會走路,沒有眼睛也沒有什麼腦子,在別人的身體里混沌度日,「談婚論嫁」肯定非常困難。所以遇到一個配偶之後,它們往往會長相廝守。

某些種類的血吸蟲,比如日本血吸蟲(Schistosoma japonicum),成熟的雌蟲和雄蟲終生都會貼在一起。短粗的雄蟲身上有一條凹陷,稱為「抱雌溝」,他會把細長的雌蟲夾住,這樣,沒手沒腳的蟲子也可以(不要臉地)擁抱老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白蘭:長在華南是喬木,長在華東是盆栽
大象的戰爭:從冷兵器時代到21世紀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