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盆景界的不老松——專訪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胡樂國

盆景界的不老松——專訪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胡樂國

中國花卉盆景雜誌社特別策劃

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胡樂國悼念專輯

盆景界的不老松

——專訪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胡樂國

撰文|楊東旭

本文為「中國花卉盆景雜誌社」 的原創文章,中國盆景獲得授權發布

2018年8月11日,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胡樂國先生與世長辭,這對盆景界來說無疑是個巨大損失。胡樂國從事盆景藝術創作幾十年,對中國盆景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直到晚年仍活躍在盆景藝術的舞台上。為此,中國花卉盆景雜誌社將胡樂國大師在《中國花卉盆景》雜誌發表過的文章以及《中國花卉盆景》雜誌專訪他的文章做一個紀念專輯,以向胡樂國大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胡樂國大師千古!

——中國花卉盆景雜誌社編者

胡樂國

初見這個身材瘦削的老人,想不到與我耳中聽到的輝煌的成就、大大的名氣聯繫在一起,分明就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歲月的刻痕布滿他的臉龐,慈眉善目,滿臉溫柔。但交談之中,你就漸漸感到了他內在的能量和智慧。年屆八旬,卻思維敏捷,觀點清晰,談笑間透露出些許儒雅,些許不俗。如同他身後的盆景,外表平和、安詳,帶著濃厚的書生氣質,而內在執著、上進,刻著鮮明的時代特徵,無論是他還是他的盆景,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精彩。

胡樂國生於浙江溫州。學生時代,他尤為喜歡音樂。通往學校的路上安置著大喇叭,每到放學回家經過時,他都會停下腳步,站在下面仔細地聆聽正在伯播放的俄羅斯歌曲,並跟著哼唱。當時的他曾想日後能在音樂道路上馳騁,但受種種因素限制,未能如願。但音樂的種子已經種在心裡,至今不渝。或許正是對音樂如此這般的熱愛,才使得他創作盆景時藝術感強於別人。

明月松間照

冥冥之中初識盆景

1959年4月,高中畢業的胡樂國被家人安排到溫州園林處做臨時工。因為美術字寫得漂亮,對美術也有一定的喜愛,主要負責廣告刻蠟紙的工作,但這種工作並不是常年都有,沒事的時候他就被安排在花圃幫些小忙。到了花圃以後,才知道還有盆景這種特殊的盆栽植物。

初與盆景接觸,便覺得有一種磁力在吸引著他。一個是盆景的構圖與美術很接近,有很強的藝術感;一個是盆景的氣質很特別,有一種說不出的魅力;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創作盆景只與植物交流,不用跟人打交道,這讓內心喜歡清靜的他感到很自由,很愜意,便於屏蔽外界干擾,讓自己的思想在盆景的世界裡飛翔。於是慢慢地,他對盆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發自內心地喜歡上了這個行當。因為工作認真,領導對其讚賞有加。他每年都會被評選為「勞動模範」,由此開始了與盆景相伴的一生。

踏歌行

當時,盆景創作理念和技法正處於新舊交替時期。負責帶他的盆景技師項雁書有著很濃的創新意識,與其他老師傅不一樣。他主張打破傳統的規則式盆景造型形式,追求新奇自然的感覺。胡樂國強調:「項老師認為規則式盆景已經落後,需要有新的盆景形式取而代之。」但這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項雁書雖沒有開拓出新的盆景形式,但他不做規則式盆景的態度是堅決的,並且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比如他將兩棵樹放在一個盆子里,再簡單地修剪幾下,便有了與眾不同的效果。項老師的這些思想與行動對年輕的胡樂國有很大的影響,他把這些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懷揣感恩之心前行

胡樂國拜項雁書為師10餘年,受益匪淺。項雁書去世後,他繼承恩師的精神,在創新的道路上繼續往前走,他的步子邁得比老師的更大。他摒棄傳統形式的盆景,大刀闊斧,將形式老舊的盆景都剪掉,改作成新形式的盆景。說到自己在盆景上的創新,胡樂國很感謝老師的教誨。

隨後,他利用工作之便,接觸了許多地區的盆景風格及盆景人,同時留心觀察自然界樹木的形態及長勢,了解它們的自然生長規律。這一時期,他認識了不少當時盆景界有名的老前輩,向他們學習並交流,這些都極大地拓展了它的思維空間。

五針松

入行早期,單位將他的盆景作品拿去參展,他感到很榮幸,當然他也為單位贏得了榮譽。他大膽地將規則式變為自然式,由此誕生了一些作品。如早期的黑松作品《橫空出世》,贏得了不少好評,這也是他闖入盆景界的一個里程碑。造型上,他借鑒上海盆景的做法,把棕絲改成金屬絲,讓盆景的枝幹更加自然。文革期間,一派蕭條,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通過書籍接觸到了日本盆景。

1979年,北京北海公園舉辦的首屆全國盆景藝術展覽會,給胡樂國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次活動中,他廣泛接觸了全國盆景界的優秀人才,全面認識了不同的盆景流派及風格,這對他啟發極大,也使他看到了自己在盆景創作上已經達到的水平。他創作的《飽經風霜》《生死戀》等作品在展覽會上獲得了眾多人的讚賞。後來,這兩件作品還被印成郵票出版。

胡樂國認為,盆景與文學、音樂、詩歌等藝術都是相通的,都有詩情,都有節奏,都有韻味。詩歌的高昂與低沉、音樂的高音與低音,盆景的高枝與低枝,都抑揚頓挫,上下呼應,錯落有致,展現出風韻優雅的內涵和意境。為了提升自身對盆景的藝術感覺,他深入鑽研《芥子園畫譜》。經過慢慢地咀嚼、摸索,他的藝術造詣有了很大提高。此後他創作的一些盆景作品更具文人氣息,更有文化底蘊,在業界激起了很大反響,也為浙江盆景的總體風格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1年,國家建設部城建司、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聯合授予胡樂國「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稱號。2011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又聯合授予他「盆景藝術終身成就獎」。

好漢歌

創新是不變的主題

從入行之初接觸有創新意識的老師,到後來自己嘗試創新的盆景形式,再到底蘊豐厚之後推出創新的大手筆,一路走來,不斷創新、不斷超越似乎已成為他盆景生涯不變的主題。直到退休,他都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

退休後,胡樂國在自家樓頂建了一個小盆景園,繼續深入研究盆景,希望能有新的突破。讓他頗感得意的是退休後創作的一件黃山松作品《踏歌行》。創作時,他將大家一致認定的正面作為作品的背面,而將最初的背面當成正面,因為他覺得這一面能把枝幹露出來,具有動勢。這一決定使得作品問世時好評不斷,有人說它具有書法的韻味,動感極強。

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胡樂國的作品多以松樹為主,是不是他只鍾愛松樹盆景?其實,他也喜歡雜木類盆景,但由於溫州地區松樹相對普遍,因此對松樹更偏愛些。與松樹打了一輩子交道,在松樹創作上成績斐然,但他依然不停地向大自然尋求新的感覺。為了捕捉自然界的松樹更真切更美的表現形態,胡樂國8次登黃山,並且走遍周邊的名山。每次去,他都會被那些奇形怪狀的松樹所吸引。尤其是玉屏樓左側那棵著名的迎客松,飽經風霜,卻鬱鬱蔥蔥,反襯出枝幹的遒勁和線條的優美。這些自然之景激發了他新的創作靈感。他還發現,松樹年輕時呈向上生長的態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蒼老時,枝條會慢慢向下生長,這種自然下垂的形態反而更具獨特的韻味。他又從畫譜中汲取營養,一種新的造型形式在他心中逐漸清晰。以後在創作松樹盆景時,他有意地把較高主幹上的松枝往下拉,逐漸形成了他獨創的「高幹垂枝」技法。他認為這樣更貼近松樹的自然生長特點,也更有中國文化味道。《幽谷潛龍》《明月松間照》《好漢歌》都是典型的「高幹垂枝」作品,透露出濃郁的中國文化氣質。「高幹垂枝」,無疑是他晚年的一大亮點。

松是他一生畫不完的畫,松是他一生讀不完的書,松是他一生唱不盡的曲,松是他一生追不盡的夢。

他是盆景界的不老松。

(此文出自《中國花卉盆景》雜誌2015年8期)

胡樂國黃山松盆景《不了情》

淺說《不了情》的創作

原創作者|胡樂國

黃山松盆景作品《不了情》,是我20年前創作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歡它,覺得它很美。

美在哪裡?美在很特殊的兩主幹配合得很默契,既統一又有變化。統一在兩主幹由相背變為相向的變化上,這就形成了全樹樹勢的統一,這是重要的關鍵之處!變化表現在前(左)干成為舍利干,後(右)干成為生機盎然的綠色樹冠。這就是我們盆景美學上所說的對比和變化。進一步說,綠色的樹冠,象徵著陰柔之美,而強大的舍利干象徵著陽剛之美,兩者和諧地組合在一起,就十分符合剛柔相濟之道。它暗喻著生命形式的周而復始、生生不息,表現了「中和」之美,這便是我們所追求的「美學境界」。

《不了情》的造型,是原素材經過1年時間的養護之後才開始的。在1年的養護時間裡,我時刻在思索它的造型。所以對素材的製作,早已心中有數。只要在右乾的中部某部位處,把它向左下方施壓,讓兩主幹有相近的相向伸展(如圖),便可以了。

對枝條的處理,是將左幹上生長的枝條全數剪去,讓它成為一個漂亮的舍利干,比右干蒼老、比右干粗壯、比右干變化多。乾的長度也剛好適中,這是理想中的表現。

對右幹上的枝條處理也比較簡單,原則上讓它組成一個不等邊三角形,讓它在適當的狀況下和主幹相接合、然後讓枝條和針葉疏密有致,讓樹冠有適當的通透感。這樣才能讓綠色的樹冠和舍利乾產生強烈的枯榮對比,讓樹體的枝幹之間表現出線條之美和虛實變化。

造型方法和過程說起來就是這麼簡單,但是在實際創作過程中,每個細節上都不能馬虎,應認真對待,因為細節決定成敗。

(此文出自《中國花卉盆景》雜誌2017年9期)

跳躍飛行 橫長38厘米 胡樂國作

跳躍?飛行

原創作者|胡樂國

樹木盆景的造型重在因材施藝,這是一個認真、細緻的思考過程。它包括從根盤開始直到樹的頂梢的所有環節,比如乾的粗細、彎曲變化及根的走向等;枝條在主幹上的著生位置以及枝條的粗細、疏密、長短等。然後就要考慮盆景以什麼形式展示最為適宜。

作品《跳躍·飛行》取材為中型短葉的日本五針松(俗稱大阪松)。看它的主幹情況,不宜製作直乾等形式,最宜作半懸崖式盆景來處理。主幹的頂梢昂頭向上,符合植物生長特性,也貼近主題思想——跳躍·飛行。

關於懸崖式盆景,意在摹仿自然界樹木攀附懸崖而生的畫面。這是一種在特殊環境中生長的特殊樹形。它象徵著樹木為求生存、在艱苦環境中掙扎、拼搏的毅力。這種精神深得人們的讚揚和敬愛,因此懸崖式盆景也深受大家喜愛。樹木以直干生長為主要形式,而懸崖式盆景橫空出世,令人叫絕稱奇。

在長江流域,過去將懸崖式盆景細分為半懸崖、懸崖、倒掛三種形式。作品《跳躍·飛行》屬於半懸崖形式。懸崖式的樹身大體越出盆口而下垂,樹身低於盆口;倒掛式則是樹榦垂直而下,似倒掛於盆口上,別有情趣。

地域不同,對懸崖形式的稱呼也不同,如嶺南稱懸崖式盆景為「撈月式」,而其盆景形式也確有不同。「撈月式」盆景主要特點是樹榦或向左或向右橫越盆前而出,狀似向水底撈月,頗為形象,它是傳統形式,具有一定的規矩。此外,其他懸崖式特點為主幹下垂後不規則地隨意盤旋而下,只要人工痕迹不過分就不錯,否則不可取。

懸崖式這種創作形式,靈活多變,動感強烈,是一種頗能發揮想像力的盆景創作形式。

跳躍·飛行。

(此文出自《中國花卉盆景》雜誌2017年1期)

從容淡定亦尊嚴 五針松 88X64厘米 胡樂國作

《從容淡定》隨感

原創作者|胡樂國

中國的松畫和中國的松樹盆景,都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澱,都出自中國古代文化人之手,都寄寓著高潔的道德、情操和內涵。

《從容淡定》是我近期的盆景作品之一。作品的題名,蘊含著努力表現松樹道德情操之意。

我一開始接觸盆景,就是從五針鬆開始的。浙江是日本五針松的第二故鄉。溫州近郊的茶山,農民世代都種五針松。至今,仍有不少青年有志於留在山上種松樹。溫州盆景人家裡養的也都是五針松,可謂情有獨鍾。作為溫州人,五針松也是我比較偏愛的樹種,做起來比較有感覺。

凡樹木都是直干向上生長的。所謂曲干,只能是特殊環境下的特殊樹形,所以我一向以高直者為貴,因為這是松的本色。只要把它養老了,就一樣會有蒼古的松韻,也就更加堂堂正正,更加彌足珍貴。

《從容淡定》的造型仍是高幹垂枝式。它的素材,原是一本獨干,造型時注意到第一枝比較粗,我就把它拉上去,跟著主幹一起長。經驗告訴我們,橫著的枝條長勢差,豎著為干長勢才好,因此這件五針松很快成了主次得當、十分協調的一本雙干作品。經驗還告訴我們,多乾式總比獨乾式好看,因為它包含的內容豐富、可看之點更多。

主幹自右向左略有傾斜,樹冠的不等邊三角形也隨著主幹的傾斜而傾斜,自然協調,動勢從容淡定。造型時大株條做了較多犧牲,致使下部有許多小枝條,反讓樹冠有空靈通透之感。

(此文出自《中國花卉盆景》雜誌2016年6期)

胡樂國

人才是樹 文化是根

原創作者|胡樂國

寫下這個題目,我就想,無論我們如何追求造型的老道、技法的創新,文化才是衡量一件作品優劣的終極標尺,才是衡量一個盆景人高下的黃金律條。對於作品來說,文化是魂;對於人才來說,文化是根。

我做了一輩子盆景,活到這個年紀,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盆景界人才濟濟,後繼有人。歲末年頭,這個心愿更是凸顯出來,揮之不去。

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燦爛文化,能有如此豐厚的精神給養,我們是多麼幸運!可惜不知從何時起,文化的色彩在盆景上逐漸淡薄,文化的內涵在盆景上逐漸弱化,而代之以對技法的渴求和對金錢的嚮往。這兩點都沒有錯,但缺少了文化,它們便是無本之木——難以突破現有的技法,也難以賺到期望的財富,因為關注點錯位,捨本逐末了。

這種觀念影響了一批人,在當今呼喚文化回歸的大環境下,祈望我們盆景人首先清醒,用文化來滋養自己,調教自己,這是長成大樹的根本!

時下盆景界流傳著自學成才之說,我很贊同這一說法。因為文化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不是靠老師教出來的,而是自身一點點積累並領悟的。無論是實踐能力強而文化水平弱的拜師學藝者,還是有一定理論文化知識而缺乏實踐技能的技校學生,都需要通過自學,提高文化修養,了悟文化真諦,使自己動手能力、文化水準都得到提升,最終走上成才之路。這裡的所謂才,還應強調德才兼備的要求,唯此才是一位有作為的優秀人才。

有一天在電視上看乒乓球賽,解說員說:「我們創辦有乒乓球運動大學,對運動員進行文化補課,藉以提高他們的運動水平。」這話頓時啟發了我,盆景界的朋友們不是更應加強文化課的學習,提升文化修養,藉以提高自己盆景創作的藝術水平嗎?

我在2005年寫過一篇《盆景是文化》的文章,現在翻看,覺得沒有寫好,差距還很遠。它是一個大文章的題材,而我卻沒有寫好,遺憾!它最多只能告知大家多讀書、讀好中國傳統文化課,盆景的造型之道就在其中了。

中國盆景文化內涵豐富,浩如煙海。但如果聚焦在一個小點上,那就是盆景造型的藝術規律或稱藝術辯證法……它是盆景造型必須掌握的功課,這門功課的學習沒有盡頭,永遠學不透徹。因為它是需要靈活變通的,盆景素材的不同,時代的變遷,應對的技法也必須不同。經驗告訴我們,佳作一定是在不斷的改作或調整過程中誕生的。而優秀的盆景人才,也一樣是在隨時發現錯誤並及時調整的過程中成長的。

人才是樹,文化是根。

(此文出自《中國花卉盆景》雜誌2016年1期)

胡樂國

我看五針松

原創作者|胡樂國

做了一輩子盆景,摸了一輩子松樹,其中和五針松有一種難解難分的緣分。

五針松好像天生就是為盆景而生的。株形矮,生長慢,最可貴的地方,就是針葉短小,製作成盆景後,整體比例十分協調。

五針松原產日本,因為天生就是製作盆景的絕佳素材而美名遠揚,傳遍全世界。中國引種五針松已有百年歷史,浙江寧波奉化三十六灣村的花農,從1920年開始就從上海引種繁殖五針松,現在種植場地更是從山上發展到平原,寧波北侖區也大面積發展五針松生產。此外,溫州近郊的茶山(大羅山)也是五針松繁殖地,其產品已有初步基礎造型,熱銷省內外,但生產規模遠不及寧波。

由於適應性很強,五針松在我國可生長的區域還是很寬的,長江流域各地,上自四川、雲南,下至長三角地區都可以生長。但沿長江流域南北究竟有多寬,還有待考察。至少實踐證明,五針松格外適應浙江的水土,浙江可稱為五針松的第二故鄉,甚至被認為是浙江的鄉土樹種。浙江盆景人也確實對它鍾愛有加,賦予五針松盆景別樣的藝術風姿和文化內涵。浙江五針松盆景大都具有高幹垂枝、俊朗挺拔、寫意傳神、古韻盎然的風格。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我國也有不利於五針松生長的三大禁區。一是嶺南、海南及福建中南部,因高溫使五針松沒有一定的休眠期。二是京津冀鹽鹼地使它水土不服。三是高寒地區它難以適應。

雖然近年來國內五針松盆景發展狀態良好,各繁殖基地生產的素材基本能滿足需要,也有一批優秀的五針松作品問世,浙江台州的梁園還收藏有一些在國內首屈一指的國產老樁五針松。但是,作為一個老盆景人,我不得不把自己看到的問題說出來。一是國內種植五針松歷史短,質量上乘的五針松老盆景不多。二是近年來國內五針松生產面積在減少。主要是老種植戶的後代不願繼承父業,種植面積自然萎縮。長此以往,定會影響五針松盆景的發展。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經歷了五針松由始而盛的繁榮,很不願看到它未來由盛而衰的式微。希望有識之士早早關注這個問題,讓這麼優秀的盆景樹種能夠代代傳承。當然,短期內還不會到如此嚴重的程度,過程將是緩慢的。

(此文出自《中國花卉盆景》雜誌2017年2期)

黃山松小品 高20厘米 胡樂國作

我說「黃山松」

原創作者|胡樂國

玩了一輩子松,各種松都摸過,各種松也都跟我很親和,但仍然覺得黃山松很有種自然的味道,以至於二三十年前我不下十餘次登上黃山,觀賞黃山松在原生地的風姿,以獲得創作盆景的靈感。

黃山松高可達30米許,樹冠端正,枝條平展略下垂,層層疊疊,十分壯觀。黃山松適宜在高海拔的山地生長,山上氣候無常,時而雲蒸霧氣,朦朧一片;時而雲散霧消,群峰疊翠。放眼望去,峰頂崖上或崖下緩坡,便是清一色成片成片的黃山松林,壯哉壯哉!如遇大風乍起,松聲如雷,松林似海,波濤洶湧,勢如萬馬奔騰,氣勢恢宏。頃刻間,又煙消雲散,復歸平靜。一語道之,黃山松因山勢奇險,整日出沒在雲霧間,長年以雲霧為飲,清風為餐,形成了它獨有的特色,也適應了這多變的生存環境。

朋友們,你登過黃山、三清山、天目山嗎?那是黃山松的家鄉!搞盆景的人,特別是愛好松樹盆景的你,不上黃山是做不好盆景的。畫家要上黃山、政治家要上黃山,為的就是領略大山的氣魄和松樹的精神。

黃山松為我國特有樹種,它適宜生長在高海拔的山地上,而不適宜在平原種植。黃山松不僅僅在黃山上生長,在長江中下游流域各省的高海拔山區均有分布。喜陽,喜清涼濕潤的高山氣候和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黃土地。且性耐嚴寒,抗風雪,畏酷暑。

黃山松別名天目松,冬芽深褐色,微被樹脂。針葉二針一束,一般葉長5~13厘米。然針葉長短、粗細、葉色等等都會隨著生長環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它在江浙一帶是製作盆景的極佳素材,又因產自天目山而名聲頗為響亮,甚至很多愛好者誤以為它與黃山松是兩個不同的樹種。

黃山松照片 蓬萊三島

有一種提法,認為只有在一種特殊環境下生長的黃山松素材,才可以用來製作黃山松盆景。這一說法提出了兩個問題:

1.什麼樣的環境是「特殊環境」?

2.黃山松盆景素材的特徵如何?

我認為,在高海拔的石壁岩縫或未曾完全風化的沙石灘上生根落腳的黃山松,常年以雲霧為飲、清風為伴,而緩慢地長成了小老樹,主幹屈曲多姿,有年代久遠的感覺。松針短小而蒼翠,入冬後葉尖變為金黃色,一看就叫人愛不釋手。這些便是黃山松的「特殊環境」和特徵。

我曾於文革後期在安徽歙縣的賣花漁村,得到兩株曲直自如的黃山松小老樹,十分可愛。我將其合栽於一盆,十分協調,成為樹高45厘米左右的斜干文人樹作品。

黃山松照片 始信峰上

我十分喜歡地處浙江西北安吉境內的天目山。也可以這麼說,天目山背靠安徽黃山,面向江浙大平原。這裡聚集有蘇、揚、杭、寧、滬等諸多大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發達,人民生活富裕,玩盆景的風氣最為鼎盛。所以很自然地,天目松便成為江浙人民很早就接受的優良盆景樹種。至今,安吉仍有許多專以養護天目松為業的專業戶。

談到天目松,不能不提明代鄞縣(即今寧波)的屠隆。他在所著的《考槃余雜 盆玩箋》中就對天目松盆景的創作有了理論性的總結:「盆玩,時尚以列几案間者為第一,列庭榭中者次之,余持論則反。是最古者以天目松為第一,高不過二尺,短不過尺許,其本如臂,其針若簇,結為馬遠之倚斜詰曲、郭熙之露頂正拳、劉松年之偃亞層疊、盛子昭之拖拽軒翥等狀,栽以佳器槎牙可觀。」

這段話的最大特點是其主旨肯定是寫「天目松」盆景的,以免亂套亂用。第二 ,明確了以「高不過二尺」的中型盆景為第一。第三,天目松盆景的造型,提倡學習四大畫家的畫風。

黃山松照片 送客松(已死)

現代天目松盆景素材有其本如臂的大型盆景素材,也有中小型盆景素材,造型上應提倡因材施藝的原則。我告訴大家一個易於接受的松樹盆景造型方法,即不考慮主幹的形式如何,對枝條的處理,都應做「高幹垂枝」形式處理。如遇到特殊情況,沒找到更合理的方案,那就要更耐心地去發現,有時候前後左右只差一點點距離。有句老話叫「萬變不離其宗」,對盆景造型來說,那就是要做成一株小老樹。在這基礎上,才有升華成藝術作品的可能。

中國盆景的藝術造型,有一套源於中國文化的藝術表現手法,是人人必須認真學習的。它內容豐富,夠你學一輩子的。當然,要想製作一件好的黃山松盆景,也必須用心研學。學好了,才能使你的作品立於不敗之地。

幽谷潛龍 黃山松 胡樂國作

(此文出自《中國花卉盆景》雜誌2017年9期)

胡樂國大師未曾面世的部分五針松盆景欣賞

原創作者|中國花卉盆景雜誌社

今耄耋之年,仍活躍於盆景界,「樹」耕不輟。不用說大家也知道,他就是當代著名的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胡樂國。

半個多世紀的文化積澱,半個多世紀的盆景實踐,胡樂國大師在松柏盆景的創作上取得了令盆景界矚目的成就。尤其是他提出的「高幹垂枝式」創作理念,得到了盆景界同仁的讚許和推行。這個理念把自然界松樹的形態和精神在盆景上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來,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他數十年如一日,創作出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松樹盆景,構圖清新,境界高遠,在盆景界享有極高的聲望。

五針松作為典型的松類盆景樹種,得到了胡樂國大師的格外關注。他的許多經典作品我刊都曾刊登過,這裡我們為大家獻上他未曾面世的部分五針松盆景,供大家品賞和學習。

(此文出自《中國花卉盆景》雜誌2017年2期)

精彩回放:

中國盆景歡迎您!

隨時欣的盆景展覽館

弘揚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藝!

欣賞盆景藝術,分享快樂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盆景 的精彩文章:

魏積泉盆景雅石共鑒賞
胡樂國大師一路走好!

TAG:中國盆景 |